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复习指导>>正文内容

对2004年政治学科高考复习

  •  以“本”为本 心中有数
      2003年文科综合试卷(全国卷)第38题的背景材料是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重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第38题有两个设问,其中第二个设问为: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应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从部分试卷抽样统计结果看,第二问的得分率为40%。这一成绩是否理想呢?还是让我们把试题与现行高二哲学教材进行一番比较。教材在论述艰苦奋斗这一内容时有这样一段话:“有的青年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环境的口号,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再讲“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接下来说明应当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对比教材和试题设问,不难看出二者基本相同,而且试题的答案与教材的论述也基本一致。如果考生十分熟悉教材内容,基础知识扎实,答好这一问题并不困难。显然,本小题40%的得分率是不算高的。
      为什么与教材内容几乎相同的一道题学生没有拿到高分呢?在众多的原因中,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没有做到教材知识烂熟于胸是一个重要原因。本题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政治学科总复习阶段,在普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时,不要忘记教材,要坚持以“本”为本,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以“本”为本不是说要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也不是说高考试题都会与教材一致,而是强调不要忽视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是高考命题的特点;教材内容成竹在胸,是正确解题的基础。
      提取信息 学会概括
      再看第41题中第4小题: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

治国”的。
  本小题非常严谨、规范。设问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试题答案所需要的信息,全部蕴涵在试题提供
的材料中。考生要正确回答本题,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本题材料中,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是立法活动;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宣传教育和动迁工作,这属于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活动;而对侵蚀移民资金案件的查处,是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学生只有从材料中概括出三种活动,才能从立法、行政和司法角度全面解答这一问题。本小题成绩抽样显示得分率为35%。这个得分率也偏低。分析原因除知识方面的问题外,不能对材料进行准确概括,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总复习阶段要重视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这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要学会根据试题设问的要求,对材料(问题情景)进行分析、筛选、概括,得到有效信息,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建立框架 善于分析
  各门学科知识都是由概念、原理组成的理论体系。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有助于深入把握学科知识,进而形成全面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39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提示了气象产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产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1)略。(2)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本题两小问,我们主要看第二问。气象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经济现象,试题要求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这一现象。从什么角度入手分析?这是解答本题的困难所在。正确回答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对经济常识知识体系十分熟悉,并将材料放在现有知识框架中进行思考。分析材料,可以找到两个关键点。一是气象经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二是气象产业的发展。在所学经济常识中,涉及经济效益的内容主要

是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从企业角度看,掌握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给企业带来效益,气象信息也就成为一种经济资源。涉及产业问题是经济常识重要内容之一。气象产业是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气象产业就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上述分析与本题答案要求是一致的。
  抽样统计结果,本题得分率为29%。属于比较难的题。本题难就难在如何确定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以便选择解题的切入点。正确回答本题既需要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又需要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分析框架,确定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总复习阶段要注意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牢牢掌握知识体系以及内在联系,建立起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为分析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学科交叉 综合思考
  第41题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题,背景材料是移民问题,其中涉及政治学科内容的有3个小题。第1小题的第三问是从哲学角度设问: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抽样统计结果,这道题的得分率仅为26%(在主观题中是最低的)。这就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该题的得分率这样低?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本题突出体现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命题思想。而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着“软肋”或称之为“盲点”,本题恰恰击中了学生的“软肋”。这个软肋就是各学科内的知识点如何作跨学科思考的问题。一般说,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跨学科思考,由于背景材料都比较熟悉,不同学科(历史、地理、政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直接帮助。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学科内的知识点(历史或地理知识),作跨学科思考时,就受到学科的局限,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就减弱,对这类问题的解答主要依靠学生自已进行跨学科综合思考。这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就提示我们:在总复习阶段,既要以学科复习为基础,又要适当打破学科界限,对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思考,养成一种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复习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