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创设情境通情达理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从景观描述与知识建构、景观描述与人文教育、景观描述的语言需求几个角度,探讨了景观描述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出地理教学中景观描述的一般要求。

[关键词]地理教学;景观描述;知识建构;人文教育;语言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以自己过去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意义建构的结果。因此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被看成是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何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建构地理知识,提高人文素质,便成了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地理教学中的景观描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景观描述与知识建构

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是完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程度很小的各自然要素及其地域的外貌特征,它又可分为单一自然要素的景观和综合了各自然要素的地域景观,前者如地质地貌、气温降水、水文、土壤的理化特征、动植物群落、各种自然灾害等,后者则表现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单元直至全球的自然带。人文景观是特定地域上各种文化现象的复合体,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如聚落、农田、工业区、工农业产品、通讯运输网络等等。当今地球上几乎不存在纯粹的原始自然景观,往往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复合体。景观描述是对地理事象外貌特征的表达和揭示,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虽然景观所反映的不是地理事象的本质属性,但毕竟是地理事象的外在标志,它对地理概念的形成起着“基石”作用,对地理原理的掌握发挥着有力的“支持”作用。首先,由于课堂教学直接感知的局限性,学生地理表象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地理景观的描述来完成,地理表象的清晰程度、完整程度取决于景观描述的效果,没有景观描述或描述失当,学生缺乏具体表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形成地理概念和掌握一定的地理规律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获得“三基鱼塘”的生动表象,而对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学生来讲,则主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景观描述而间接获得“三基鱼塘”的表象,否则头脑中便一片模糊,对“基塘生产”的概念是难以形成的,更谈不上对该模式是“生态农业”典范的理解。其次,在景观描述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地理事象分布的特点和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通过景观描述而集中起来的各种有机联系起来的地理表象,有助于揭示特定地域某地理事象的规律性或地区差异性。例如,对各自然带特征的认识离不开对带内各自然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的描述及其表象的形成,否则,对各自然带的认识是抽象的、模糊的,并且,也难以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再如我国冬季气候南北差异大,可直接描述:一幅图是黑龙江北部山区,大雪封山,狗拉爬犁在厚厚的积雪上自由行驶,到处是银色世界;另一幅图是海南岛,遍地葱绿,田野正在插秧,作物生机勃勃,处处莺歌燕舞,使学生通过具象加深认识感受。完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学生做积极的信息加工的主体,广泛而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主动完成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景观描述通过具体、生动、丰富的地理表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并与原有的经验发生互动,因而更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在景观描述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所建构的地理知识是很容易被激活或被灵活应用的知识,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判断体系中。与传统教学相比,这是一种更积极的、生动的、高质量的知识建构过程。

二、景观描述与人文教育

在科学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类更加关注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如何拯救自己、拯救地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首要问题。在经历“9·11”的重创后,时代更加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全社会必须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精神要素,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让人对自然和社会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高尚的审美的情趣及顽强的奋斗精神。基础教育所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地位,它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门极好的显性课程。笔者认为,在景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现代地理教学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通过景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基调。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更要引导学生反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譬如在讲黄河中下游时,我从教学目的和景观内容出发,对自身情绪进行调控,满怀激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他们情感的火花,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如讲到黄河中下游这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哺育中华民族时,我内心充满了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当讲到由于我们缺乏科学知识,滥砍滥伐,破坏草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时,我的情感是痛惜和担忧的。这样感染学生,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黄河流域自然环境进行古今对比,通过古今变迁来深入体会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索取的严重后果,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重视生态平衡的感情共鸣和珍惜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共识,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2.以景观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在西南师范大学黄京鸿副教授主编的《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一书的引言中,作者开篇写道:美育──新世纪教育改革主旋律。这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面对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在教育领域中,人们更深刻认识到对祖国新一代实施完美人格教育的迫切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地理景观包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因此,在景观教学中,利用丰富的美育素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特殊意义。例如,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美的体验。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景观描述,可使学生体会山峰、海洋、草原、沙漠、河流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而世界各地的建筑工程、民族风情、城市风光等人文景观又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艺术美和社会美。在教师的景观描述中,那些具有诗情画意的风光,往往引起学生美的遐思,给学生心灵带来极大的愉悦和至美的享受,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热爱社会。教师的景观描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审美教育,使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活泼的发展。

3.在景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将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变化面前,如何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寻找人类发展之路,这对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层层深入,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景观描述中,教师不仅要阐明“有什么”、“是什么”,更应该说明“为什么”和“怎样办”。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景”。例如,在叙述尼亚加拉大瀑布时,教师首先说明“现在介绍世界上最怪的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引起学生的惊奇,接着用恰当生动的语言描绘它的丰采“……浪花飞溅的水雾,像一个白色的幔纱,倒挂在蓝天白云之下,景色十分壮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图例提供的信息去观察分析瀑布的形成和发展,并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瀑布的形成特点去设想它的未来前景”。当学生得知这个瀑布“怪就怪在可以后退”,那么“后退的瀑布将会给美、加两国带来那些不利的后果?”对加拿大和美国旅游业、水能资源等面临着威胁时,再次将问题升华“假如你是美国总统,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时同学们争着当“总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将同学们提出的治理方案和当地政府的治理办法加以对比,不少同学看到与自己的方案一样,非常兴奋,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三、景观描述的语言要求

1.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环境进行景观描述,语言的组织与材料的运用,既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又不能超越教学内容,离题万里。

2.科学性教师在描述地理事象时必须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达,教师所讲的概念、原理、结论等必须符合地理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做到准确、完整、周密,不能向学生传播无用信息,更不能传播错误信息。例如,不能把“南极大陆”说成是“南极”(一个极点)、或“南极洲”(含南极大陆及周围的岛屿)。

3.形象性形象思维多见于文学艺术中,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是可以借鉴的。如果我们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提高描述的生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幽默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梅雨天气时,可用比喻化、拟人化的语言进行讲解“……话说春末夏初时,红(暖气团)蓝(冷气团)两军,在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双方对阵厮杀,由于势均力敌,各有进退,战争相持达一月左右,交战之处,无不天昏地暗,阴雨连绵……。”

4.文学性教师在进行景观描述时如果语言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充实而又含蓄,富于审美性,就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动的活力,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好比教师在“素描”的基础上着以“色彩”,赋以“情调”,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在愉悦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述长江各河段的河道特征时,可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著名诗句描述长江在横断山区“两岸高山耸立的峡谷”的特色;在讲述三峡河段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的特征时,用“青山夹岸,碧水中流”的形象化语言来比拟,并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渲染出川江山高谷深流急的意境;讲长江中游时,用“九曲回肠,水乡泽国”的语言来描述河道弯曲、湖泊众多的特点;讲长江下游时,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形容“江阔水深,江海相连,极为壮观”的意境。需要强调的是景观描述尽管以口头语言为主,但也不能忽视直观手段的辅助作用。例如,借助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电化媒体,不仅信息传递快,信息容量大,而且声音与景观画面融为一体,直观性更强。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直观教具,如矿物标本、化石标本、模型,它们可以省略语言表述,产生单纯依赖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若辅以肢体语言和作板图板画,边讲边演,边讲边绘,学生的思维空间会随着教师的演示和简图而扩展延伸。

总之,景观描述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地理学科进行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004-07-08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8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