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规范思路,提高能力--对高考政治简答题的点滴思考

近几年高考的简答题引起了考生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得分率较之论述题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近几年简答题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明确教和学的方向。本文就近几年高考题的情况分析,提出自己的点滴看法和做法。

一、近四年高考政治简答题的情况分析:

1、近四年简答题情况统计

34

35

内容

设问

学科

得分

内容

设问

学科

得分

2000

云南战略

体现的哲学道理

哲学

7.09

台湾问题

为什么……

政治常识

6.32

2001

建党80周年

新时期党建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政治常识

4.05

价格联盟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

经济常识

3.37

2002

党风建设

为什么?

如何?

政治常识

4.32

女职工的事迹

如何理解人生价值

哲学

3.79

2003

权力制约

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政治常识

3.37

轿车生产

分析……

经济常识

4.40

2、内容分析:

1)、均为背景式材料题。

2)、设问方式多数为“为什么和“怎么样”两种类型。“怎么样”包括“如何体现”和“如何做”两方面。

如:2000年两题设问分别为云南省发展战略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

2001年两题设问分别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应如何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经济现象。

2002年两题的设问分别“为什么当前和今后要集中解决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和 “结合这位女职工的事迹,谈谈如何理解人生价值”

200334题的设问为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3)、政治常识为每年必考题。

如:2000年的35题,2001——2003年的34题,均在政治学科范围内。

4)、得分大多不超过半数。

2001年两题得分分别为4.053.572002年两题的得分分别为4.323.79

2003年两题的得分分别为3.374.40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 基础知识不牢。

如:如何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许多考生回答的是三个代表的意义,又如解决祖国统一的方式课本很明确,但考生回答有遗漏现象。

2、 思路不清,漏点多。

这是学生失分最主要的原因。高考的参考答案要点清晰,层次性、逻辑性强,是阅卷的最权威的依据,考生答题只有最大限度的符合答案要点,才能有非常满意的成绩,但高考以能力、素质立意,又具有选拔性的功能,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能抓住题意,有明确的思路,严密的组织答案,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而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是没有审清题意就匆忙下笔,没有明确的思路,难以适应高考题的设问,结果是漏洞百出,离题万里。即使符合要点,也不全面,漏点多,不能得到高分。

3、 答题不规范

表现在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术语,出现张冠李戴现象,还有层次不清,字迹潦草等问题。

三、 解决简答题失分问题的策略

我觉得应从审题和答题两方面来思考。

审题要注意从设问、材料两方面考虑,设问要考虑答题的范围,是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内容,还要思考设问的角度、设问的方式。材料的审题要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考方法。分析就是分析要素,把每一层意思搞清楚,综合就是概括出共性的东西。

答题主要考虑切入点和方法。切入点有教材顺序法,如经济内容可以从基础理论——生产——分配——消费,哲学可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考虑,政治常识内容可从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

答题方法主要的是审清题意,规范思路。这里就原因类的解题思路略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原因类为高考题设问常见的形式之一,而原因类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搞清原因类设问的一般形式为:主体----为什么 ---做某事

思考方法分三步:第一,主体为什么要做?

这一步的依据是: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外引共同作用的结果。寻找主体是从内因方面去考虑。答案要点可以从主体的地位、性质、职责、职能、宗旨、权力、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等方面思考。如党的地位、性质、宗旨、领导方式、党领导的政党制度、党的基本路线、党的指导思想等方面思考,抓主题意,要求答什么,就使用那方面的知识。

第二步,为什么做这事?

这一步是找外因,思考的角度从做这事的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好处等方面思考。

第三步,整体思考,寻找大的外部环境

这也是从外因思考的,如果前两步从“点”上考虑,这一步就是从“面”上考虑,有利于从整体把握要点内容。

2)操作步骤:首先认真审题,从材料中找出主体,明确主体在干什么,做到这一点要注意把材料分清层次,弄懂大意,分层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也可以地点为线索,还可以从句号,分号等方面去考虑。

其次,回归书本,根据掌握的书本知识,寻找答题的要点。这一点忌两个方面:一、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二、忌不顾题意,堆砌观点,过多过繁。

3)适用的范围: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的主体经常有国家、党、人民

如果题中没有明确,则要从国家和党两个方面考虑。经济常识的主体经常是国家、企业、市场、消费者。企业包括企业党组织、厂长、经理、劳动者等。

下面以2003年高考第34 题为例加以说明:

该题的设问是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首先把它转化原因类的一般形式,即把题目转化成 为什么要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第一步,找主体,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审题,知道题中是某网站对网民的调查,网民第一关注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而明确主体是人民 ,接着思考,人民为什么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回归政治常识思考,很容易得出第一个要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一步是考虑主体的地位、权力。

第二步思考: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也就是思考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思考哪些条件决定必须要这么做,联系时政的内容,考生就可以思考:权力如果不加制约和监督,就必然会产生腐败,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许多好处,即能促进党和国家改进工作,加强自身建设,能改善党群和干群关系,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这样答案要点就能清晰而出。

本题的参考答案是: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表明,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越大危害越大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如何解决类”的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原因类问题思考,因为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总之,高考题的回答,考生可以没有标准答案,但绝对不能没有思路,否则肯定不会有好的成绩,考生自己也要总结方法,争取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