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高二政治(上)综合试题1

高二政治(上)综合试题1

. 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D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内容在于

A它是科学的世界观

B它是科学的方法论

C科学地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D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阶级和阶级斗争 ②路线方针政策 ③生产关系 ④公式定理 ⑤法律 ⑥规律

A①③⑥ B①③⑤⑥ C③⑥ D①③④⑥

4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

C物质的固有属性 D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51999年初,巴西出现金融动荡,立即在世界其他地区引起了连锁反应。受巴西金融形势影响,纽约华尔街股指仅在114日就猛降228.63点。这一事实主要说明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事物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6“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科学只有寻因究果,才能有所建树,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日益深入。如果否认了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那就会对事物作出随意的解释,当然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事物,科学本身也就不会存在了。”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B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C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D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的自学性和预见性

7199942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真正认清和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就必须把社会发展看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②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③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④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对静止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旧事物的是

A太空中新的星体 B生物进化中出现的新物种 C电脑算命 D先进的生产工具

9.“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这个事例包含的哲理是

A整体离不开局部 B局部离不开整体

C要顾全大局,局部服从全局 D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10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A一个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B宇宙中一切物体的位置变化的过程

C宇宙中一切事物性质变化的过程 D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医生叫病人吃水果,但该病人拒绝吃沙梨、荔枝。因为他认为这些不是水果。从哲学上看,该评价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和区别 B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和区别

C否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D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1419995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世界并不太平,我们要应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挑战,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我们的民族和子孙后代负责,就必须高高举起邓小平理论旗帜,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要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就必须有正确意识的指导

D邓小平理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答案

1519991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一文指出:“欧元的启动将对欧洲和世界经济、贸易、特别是世界金融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它既使我国面临风险,也带来了机遇。”这是在用______观点看问题。

①普遍联系的 ②一分为二的 ③矛盾特殊性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1999613日《人民日报》报道:上海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该市党政主要领导人到一户户困难企业现场办公;各行各业则对症下药,“一企一策”落实措施,上海市在国企改革中的做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主要矛盾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

171999513日,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天下仍很不太平。”这一总结主要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A实事求是的观点 B事物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两分法的道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观点

18江泽民同志在参加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广东在发展进程中积累的一些问题也开始突出出来。这些问题同取得的成就相比,无疑属于支流,但必须认真正视并作出足够的估计。这里所讲的“支流”是指

A次要矛盾 B矛盾的次要方面 C事物的量变 D外部矛盾

191999712日,海协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鼓吹“两个中国”注定要失败。从哲学上看,鼓吹“两个中国”注定要失败,主要是因为它

A否认了内因的决定作用 B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趋势

C忽视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只看到质的飞跃,没注意量的积累

20下列看法中,属于辩证法的有

A和谐就是美和善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

A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B水往低处流 C存在即被感知 D科教兴国

22人们对燃烧现象曾有两种相反的解释。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氧化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结合的剧烈的氧化过程。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有

A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二者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不同程度的正确反映

C二者是由于各自的知识构成不同形成的不同反映

D后者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前者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319996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没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就不能及时识别正确和错误、主流和支流、全局和局部。”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

A承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C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 D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4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这说明

A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

B当人们尚未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

C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只有以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 D违背客观规律,必然遭到失败

25客观规律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规定的关系是

A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它们都是必须遵守的、不可违抗的

C规律是主观的,规则、规定是客观的

D规律是制定规则、规定的依据,正确的规则、规定是规律的体现

2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胜利时盲目乐观,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一筹莫展。这种思想方法错在

A不了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违背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C犯了一点论的错误 D是形而上学看问题

27我们之所以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是因为哲学上所讲的斗争

A是全部“斗争”具体表现的总和

B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

C是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反映 D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多样

2819977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领导班干部精神状态不好,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不能或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有的还经受不住新的考验。这种认识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与主流

C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肯定了矛盾对立性与矛盾斗争性的统一

29199961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困难,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既是一种障碍,又是一种锻炼。”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A体现了一分为二的基本观点 B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运用了两点论、两分法 D是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

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

A前者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后者主张意识决定物质

B前者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后者主张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C前者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后者否认矛盾

D前者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后者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三、简答题

31.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运用有关知识回下列问题:

(1)这段论述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请简要分析。

(2)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国情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32.试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并说明其指导意义。

四、辨析题

33.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因此,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联系。

五、材料题

34.材料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1. 上述两个材料是怎样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2. 说明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35.19996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解决温饱,摆脱贫困,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更需要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外部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

1. 摆脱贫困为什么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

2. 摆脱贫困为什么更需要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为什么说“只有这样,外部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高二政治(上)综合试题1参考答案

一、

1 B D A D A C C C B D

11D D C C C C C B B D

二、

21ACBCBCDDABCDBCDBCACBC

三、31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②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32.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善事虽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飞跃;恶事虽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质变。所以,好事要从点滴做起,坏事必须防微杜渐。这样,持之以恒,就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

33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这就是说,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发生在后。可见,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联系。

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联系。有些事物虽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也就构不成因果关系。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命题中强调了构成因果联系的先行后续的关系,而忽视了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而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五、

34.(1

2在社会主义时期,两个文明建设是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它们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351)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事物发展不可能离开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贫困地区要摆脱贫困,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2)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既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更需要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下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外部的扶持和帮助虽然重要,但更需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外部的支持才能发挥作用。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课件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