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政治常识>> 第三课>>正文内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识记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创立的重要意义;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意义。并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2.能力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知识间内在联系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时事热点问题的能力。

3.觉悟要求: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青年,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教学重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方法】自学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这一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坚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作出的正确选择。同时,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第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同时,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知识。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1)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来自实践,又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具有普遍性,但它不能提供适合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方案。所以,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和建设的时候,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既能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又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

例如,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俄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具体分析了当时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终于发现了当时俄国是世界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革命就可以首先从这一薄弱的环节打开缺口。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

再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以上这些事例都说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应立足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应当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丰富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作用。

【转折】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而取得了胜利。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呢?

通过我国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已经找到了它正确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建设成就。

所以,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那么,邓小平理论到底是在什么“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的呢?其创立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呢?请阅读教材第79页本框题第1自然段

P79.)“邓小平理论是在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②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③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上述引文中的①②③④就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客观依据。并补充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四,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时代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P79.“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实践中,这一理论还会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解析】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国家在过去确实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走了许多弯路。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都在探索这两个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邓小平理论实际上就包含着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共有九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这个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第四】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文明。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经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还有其他许多方面,它还只是“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的检验中,还要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①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我们在高二《哲学常识》上册中已经学习过了,现在教材又作了一些解释,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相关部分。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提醒全党、全国人民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正是由于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又贯彻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我们看邓小平理论的前述九个方面的内容,哪一个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呢?教材P80.1段楷体字介绍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就说明了这一点。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邓小平理论就是这次飞跃的历史性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住严峻考验并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这都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显示了它巨大的指导作用。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正确性

①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②正确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它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内容,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和地位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三,它重申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第四,它规定了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五,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合乎国情、深得民意的正确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一是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

说它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是因为这一基本路线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工作的根本准则。

说它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而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规定了整个这一历史阶段的总任务、总政策,所以要坚持一个相当长的稳定时期。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A.原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就已经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被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技术文化基础落后。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面临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的努力,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必须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贯彻执行。所以,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B.途径: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呢?

A.根本原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B.怎样坚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既不能否认阶级斗争还将在一范围内长期存在,也绝不允许将阶级斗争扩大化,不允许用阶级斗争来干扰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除非爆发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我们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僵化保守与闭关锁国是不能走上强国之路的,所以,改革开放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它保证我国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因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要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就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用四项基本原则来保证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示】此知识点可参考《志鸿优化设计丛书·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三政治(全一册)P195199.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P82.1段)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对党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判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一些要素

①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②实践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实践。

③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④历史依据: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

⑤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阅读教材P82.“资料卡”,“资料卡”就表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P82.2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具体要求

P82.3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P82.4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P83.2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P83.3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P83.4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

【解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

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强民富都无从谈起。

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P83.5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P83.6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课堂小结】(略·随堂)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