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复习指导>>正文内容

文科综合高考中的异常心理及防治

  除广西、广东等部分省市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都推行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方案。综合科的老师普遍反映:最难把握教学的“度”,复习深点怕浪费学生的时间,复习浅了又怕学生不能掌握,适应不了高考。这种心理学生在复习综合科目时也同样存在。因此,考生在综合科目的高考中就更容易出现异常心理现象,应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下面就常见的异常心理及防治做一简析,供参考。

1、考前的“患得患失”心理

高考可以说是目前还保持着的唯一的一块净土,也是目前相对比较公平、公正、客观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因此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社会上有一种不正常的观念,把高考的结果作为恒量学校、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家长们都望子成龙,希望子女考个好大学以光宗耀祖。在这种环境下,很多考生都有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压力。“一定要考好”,“考不起怎么办?”、“考不起有何脸面见人”等。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在综合科目考试前的出现,更多地直接来自头天下午的数学考试,一般来说,大部分文科生都怕数学,尤其是在数学考差后,对综合科都寄予很高的希望,因此,这部分考生更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使他们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2、面对考场肃穆气氛的紧张心理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国家级考试,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高考的有关纪律、规章制度、考场的布置等,都使考场有一种肃穆的气氛。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是第一次参加高考,很容易被这种严肃的气氛所感染,加之现在的考场都安装有监控器,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会显得更加拘谨、紧张,担心有违纪的动作被发现。若这种心境不能很快平复,对考试是极其不利的。

3、遇到难题“卡壳”或试题出乎“意料之外”产生的强烈反差心理

高三复习阶段,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反复练习,不少学生认为成竹在胸。特别是高考前,不少学校都要根据所谓的高考最新“信息”、“动态”进行模拟训练,考生也结合自己的主观想象,有目的、有重点地准备了一些题目进行猜题、押题。可一看到真正的高考题与自己准备的、想象的“高考试题”相差甚远,对新情景题又不适应,出现“卡壳”现象,顿时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认为“这下完了”,一时间心慌意乱,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4、试题“似曾相识”而轻率答题的心理

考前,学生都接触和练习过不少题目,高考时发现有的试题“似曾相识”,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暗暗庆幸“运气好”,迫不及待将考前熟记的答案全盘照搬,唯恐迟一下就会遗忘,完全顾不上认真审题、缜密思维了。结果是要点不全、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甚至不切题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5、“多言必中”的侥幸心理

“3+综合”考试是高考制度的重要改革,“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探索更加有利于高校鉴别和选拔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的优秀学生的途径和方法,综合科目考试有利于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选拔。”从近两年文科综合的试题看,试题科学、规范、客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注重学科知识系统性;注重不同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试题设问角度及方式新颖、灵活、科学、简洁、可信,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答案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而一些考生不是下功夫去审题,把握其意思和要求,而是抱着多写就会撞中的侥幸心理,把自认为与题目有关的内容,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搬上试卷。结果往往是废话连篇,白白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笔墨,得分较低,费力不讨好。

6、滥加发挥的求全心理

为了使答案完整无缺,唯恐有所遗漏。于是,一些考生不管题目是否要求,都去大量增补内容,甚至脱离课本,滥加发挥。忽视了内容的针对性,答案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往往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7、对答题要不要编提纲、打腹稿而犹豫不决的心理

编提纲、打腹稿是问答题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卷面整洁、避免论述混乱、防止内容遗漏的重要手段。但一些考生怕时间不够,编提纲、打腹稿影响答题速度,不编提纲、打腹稿又怕影响答题的质量,于是在是否编提纲、打腹稿上犹豫不绝,从而草草构思,尚未想好整体框架便匆忙作答,边想边答。结果出现东拉西扯、层次不清、逻辑混乱、,内容重迭等现象。

8、完成答案后不敢检查修改的胆怯心理

不敢检查修改的心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⑴综合科目的分值都比较高,选择题由原来的2分变为4分,问答题由原来的每题15分左右变为每题30——40分左右。在平时测试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原来作对的,后来改错了。因而担心检查后把正确答案反而改错,实在损失不起。⑵担心答题卡上改得过多,会影响机器的阅读;试卷上修改过多会造成涂鸦,担心卷面马虎,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而被扣分。⑶对问答题,怕检查后会怀疑自己的构思,重新作答,时间既不允许,也没有作答的地方。⑷对于本来就把握不准的题,怕修改后反而出错,影响自己的心情。


以上是在高考中常见的容易出现的异常心理,也是影响考生正常发挥的主要心理障碍,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止过分紧张和不正常的心理出现呢?

1、 自我调整,保持最佳应试心理

高考前,高三学生常常出现学习疲软的时期,表现为成绩下降,记忆力减弱,睡不着觉,上课没精打采,毫无精神等。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高考前的“高原”现象,有经验的高三老师采取先紧后松,促使“高原”现象的早来,然后逐渐放松,在高考时将学生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应试心理进入考场。“高原”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因过渡疲劳和紧张而致,先别论“高原”现象的有无,但有一点,心理状态的调整的确很重要。怎样才能将应试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⑴学会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休息。因人在睡眠时,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活动降低,大脑皮层由兴奋转为抑制,耗氧减少,有利于血液中养料、氧气的自我补偿,这样既保护了神经细胞、避免过渡疲劳,又促进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其次,进行活动式休息。即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球和轻微的体力劳动等。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防止和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此外,还可进行交替式休息。即适时变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单科独进,方法单一容易疲倦,且效率低下。若政史地语数外等科交替进行,耳眼口手脑并用,听说读写算并进,各科穿插进行,学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避免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疲劳,而且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要取得好成绩,必须科学地利用时间,保证睡眠,并作适当的运动,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试时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发挥出最佳水平。

⑵保证充足的营养

营养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能源。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大脑机能,严重时会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反映迟缓,学习效率低下。我们常常称赞那些“废寝忘食”的人,其精神可佳,效果未必好,因它毕竟违背了学习的生理规律,因此不宜提倡。

⑶做好临考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思想准备。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战略上要藐视考试,高考前已进行多次练兵活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考经验,高考并不可怕。但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在具体解答每道题时,都要认真、细心,看清楚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尽量不丢一分。做到既要有“信心”,又要“细心”。面对考场的肃穆气氛,也要有正确的认识:监考老师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考试纪律,为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等竞争的环境。

其次是做好物质准备。如文具是否备齐,准考证是否带上,环境是否熟悉等。
2、沉着应战,讲究应试策略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国家级考试。良好成绩的取得,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得讲究一定的应试策略,在“巧”上下点功夫,以发挥有限时间的最大价值。

⑴总揽全卷、把握全局

试卷发下来后,要充分利用开考前的几分钟。首先,填好试卷和机读卡上的必填项,如县(市)、学校、科类、姓名、考号等,并按要求涂好机读卡。然后迅速浏览全卷,了解试卷的长度、宽度、题型、类别及分值的设置等,并估计难度和作答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全面规划,避免因时间分配不当而顾此失彼。同时,加强对主观性试题的关注,初步了解主观题的类型、知识区域、题目主题与现实的联系等,在脑中建立个体印象,促使大脑进行潜意识的思考。

⑵根据判断、先易后难

在动笔前的浏览过程中,对试题的难易情况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答题,将难题暂时搁在一边,待做完会做的题后,再全力攻克难题。

⑶量体裁衣、看分花时

即按分数的多少确定答题时间和答案内容的多少。分值高,花时多,答案详细些;反之,花时少,答案简略些。并根据分数的设置去推测答案的基本要点。一般情况下,若该问有9分,可能有3个要点,若该问是15分,可能有3个或5个要点。

⑷卷面整洁、不留空白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的试卷,给人愉悦感,不知不觉便给上了“心理印象分”和较高的卷面分。反之,遇到卷面马虎、书写潦草的试卷,先是眉目一皱,不知不觉产生从严给分的心理,草率浏览,即使答案中有“闪光点”,也可能因书写马虎之祸而被判了死刑,实在是冤枉!不留空白是指要尽力争取,只要不是到扣分,每一道题,每一个问都要在试卷上有所反映,不要因拿不准而空着不做,力求不丢失一分。

⑸检查修正、结束不管

做完后不要急于交卷,检查是否有遗漏、笔误或粗心导致的错误。因答完卷后,大脑高度紧张的状态逐渐消失,容易检查出错误。结束不管是指考完一科丢一科,不去管它。不去回忆、不去翻书、不与同学对答案,以免自己吓唬自己,搞得心上心下,影响下一堂考试。

3、谨慎审题,答题准确、规范

北师大附中的梁侠老师曾介绍:她要求她的学生在高考时用60分钟审题,90分钟作答。有一个老师甚至要求用一半的时间审题,一半时间作答。由此可见审题之重要。我仔细研究了近年文科综合试题的参考答案,一个显著的特点:题多答案少。就是一般的答题速度,一个小时也能答完。为什么很多考生喊时间不够?其实很多时间是做的无用功,内容答得多,有效内容少,事倍功半,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主观性试题一般都要经过三个环节:审题——构思——答题。审题是前提,包括审题意、审重点、审范围和审教材等步骤。审题意指题目类型,所提供的条件等。审重点指答题要求,关键词等。审范围指问题包含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是学科内综合,还是跨学科综合等。审教材指确定试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将试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


其次是构思。在审准题意、重点、范围和教材的基础上迅速列好提纲,以防疏漏,并克服答题的随意性,避免东一句,西一句,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然后根据所列提纲的顺序按问作答。答题时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和序号化。因阅卷老师主要是在答案中寻找要点,进行采点给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复习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