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教案:三大产业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英文缩写为GN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英文缩写为GDP

辨析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计算范围

计算时间

计算内容

表现形式

作用

国民生产总值

本国常住居民在国内、国外创造的价值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价值

货币价值形式

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统计这两项指标,能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

以国界为限,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本国所创造的价值

2、农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障。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3、我国农业的现状

一方面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农业,增加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供给状况出现了历史性转变,农产品短缺时代结束;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4、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①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这是由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三靠投入,

四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依托,通过利益机制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供、销、贸、工、农、科一体化经营,使得各经营五一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

五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六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5、确保粮食安全

1)现状:一方面粮食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另一方面粮食过剩是结构性、区域性过剩,粮食品种不适合市场需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力。

2)为什么要确保粮食安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这是维护独立自主的重大问题;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国情和人增地减的趋势。。

3)措施: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改善品种,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为此要稳定农村政策,加大物质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乱征滥用耕地的现象。③从全局观点看,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还湖,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流通和农资供应。

6、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

①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双层经营体制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农村生产力。

②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规范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而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义:促进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7、(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
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例:江苏省不少农民在卖粮难的情况下,由原来种植水稻改为种植草莓,培育苗木花卉。他们聘请了科技人员作指导,选用优良品种,加强科学管理,产品高价销往周围市县,他们因此而致富。可见

①经营种植业也可以致富 ②放弃粮食生产,才能增加工厂农民收入 ③优质才能优价 ④农业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 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大力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

①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③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④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⑤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例:材料一 我国每个劳动力生产农产品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率

世界平均水平

美国

中国

谷物生产

100%

200%

50%

肉类生产

100%

400%

40%

材料二 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

人均耕地

人均水资源

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

化肥有效利用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

占世界平均水平

1/3

1/4

40%

30%

45%

注:发达国家一般的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有些国家达90%

材料三 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90元;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987元,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083元,平均增长5%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应如何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增长方式仍属粗放型。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稀缺,资源浪费严重,科技贡献率低。材料三说明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

2)正是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人均资源缺乏,浪费严重以及科技贡献率低,才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影响了对科技的投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力度,节约农业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改革支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保证农民利益;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7、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含义:包括农村中镇、乡、村举办的集体企业,各类型的合作企业、个体企业以及股份合作制等企业。

2)作用: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3)全面把握乡镇企业的性质,不能笼统地认为乡镇企业就是集体企业。

对乡镇企业的性质,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从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角度看,有集体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

从乡镇企业的行业活动角度看,有农业企业、工业企业、运输企业、建筑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等。

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的主导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工业的作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辨析比较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角度不同

从产业结构看,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从所有制结构角度看,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包括多种所有制成分,在这些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具体表现不同

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它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具体地说: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关键是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如建筑业和工业各部门中的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等。

2)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何处?

①“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②“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

③“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不能牺牲就业来实现工业化。

3)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大力提高工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整体素质。

例:如果把工业称为社会各部门的“工作母机”,这就是说

A、没有工业就没有社会其他行业

B、没有工业国民经济就无法进行

C、工业为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

D、工业为人们提供各种消费资料

例: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技术

C、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第三产业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属于广义的服务业。

2、第三产业的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繁荣与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仍然滞后,还没有形成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主要是因为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以后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领悟整合:三大产业的关系

1)三大产业的相互关系。

①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存联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不断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它们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反过来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二、三产业都有很大发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解决的主要措施:今后必须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5、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巩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例:20051018《上海证券报》载文指出:“十五”以来的五年中,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第二产业对GDP贡献最高的是2003年,贡献率达到684%,最低的2001年也有60%。上述材料表明

A、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B、我国经济已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C、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D、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国

例:“高水平“的制造业和”低水平“的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制造业因市场消费不足,缺乏发展动力

B、缺少第三产业的支持,会影响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

C、会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协调

D、制造业能为第三产业提供更充足的技术装备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一轮教案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