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四课>>正文内容

教案: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2)劳动者的权利:

含义: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享受的利益。

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接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意义: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是保障和落实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的保证。

例:近年来,我国矿难频繁发生。造成矿难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矿主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强迫矿工到有安全隐患的井下作业。这一做法

A、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C、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说明我国的保险制度不健全

例:与劳动者比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占据强势地位,因此,从2006101日起正式施行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在法律上对劳动者给予“倾斜性保护”。司法解释向劳动者倾斜

①有利于实现劳动关系在实体上的公平 ②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

③能有效预防企业以降低劳动成本来获取利润 ④可能影响法律的固定性和严肃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劳动者的义务

含义: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内容: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注意:提高劳动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1)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职业技能作为劳动者的技术素质,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并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

2)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迫切性:21世纪的职业主体是技术性工作,这就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教育和培训条件不充分,导致我国劳动者素质较低,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供不应求,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影响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1)含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在职业活动中体现。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第一,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会对所从事本职工作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第二,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同时,市场调节的负面影响需要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来克服。

4)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例:孔祥瑞被誉为从生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蓝领专家”。他在多年的工作中,先后主持技术革新13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6200多万元。这说明

A、高新技术产品必须给企业带来效益

B、提高职业技能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

C、职业技能的提高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D、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例:“我好累……”是打工族的共同心声,广州某女工因加班而猝死,这进一步呼唤社会关注民工的合法权益。材料中企业侵犯了民工的

A.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B.社会保障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提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例:农民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保障,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

①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

③完全运用市场经济原则 ④对农民工进行职业素质培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2.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背景材料】2002912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理论依据】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劳动者享有平等基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现实依据】第一,就业形势严峻,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新增劳动力多,农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多。第二,劳动者职业技能低,就业观念陈旧,造成就业难。

2)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决好就业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具体体现。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看:

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①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统筹处理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第一,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从产业结构看,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从所有制结构看,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从企业结构看,在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要鼓励支持多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六,国家要实行促进就业的政策,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第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

①劳动者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走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之路。

例: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劳动就业始终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扩大劳动就业,从根本上说要

A.加强劳动技术培训 B.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例: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术等级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 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总量失衡 ③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④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劳动合同制度

1)劳动合同制度是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①平等自愿原则,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②协商一致原则,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③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这是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3)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是,首先要签订劳动合同书,然后由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鉴证,看劳动合同是否真实、合法。经过鉴证的劳动合同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力不能毁约。

例:下列有关劳动合同的观点,正确的是

A、试用期满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方能生效

B、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是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

C、经过劳动行政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

D、劳动合同的鉴订应坚持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4)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意义。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注意: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2)实行劳动合同制,用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将每个劳动者纳入法制管理和保护的体系中,使劳动者在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

3)一旦对方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可以据理力争,依照协议规定将自己的权益找回来。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敢于维护、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20051224日,我国第一部劳动合同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审议。《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有积极意义。下列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B.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C.使劳动者存在很大的流动性,不利于企业发展

D.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根据一定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其实施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任何个人、单位和团体都不能单独扮演社会保障的角色。其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例: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定从2006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上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社会救济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福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社会 生产力水平上,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进行。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劳动者应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①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②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③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辨析比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含义

特点

具体内容

社会保险

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在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社会救济

振幅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它属于低层次的保障

对贫困人员的定期救助,对灾民的临时救助

社会福利

政府对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是社会保障的最高保障

住房补贴、食品价格补贴、其他补贴(取暖、交通……)

社会优抚

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残疾军人所进行的优待抚恤制度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方式

军烈属优抚、社会优抚、伤残军人优抚、复员退伍军人优抚

例:我国已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床位100余万张。这些年,城乡共新建和改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32万个。这表明

A.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老人 B.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内容

C.福利机构由国家全额拨款创办 D.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例:让每一个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人都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上海给予民生需求的庄严承诺。截止20068月底,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群已经突破1200万。从根本上说,上海市努力实现这一承诺是为了

A.实际社会互济,根除社会风险 B.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消除社会矛盾

C.保障群众利益,建设和谐社会 D.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融洽干群关系

例:材料一 劳动关系是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具体地表现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材料二 我国的劳动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但确也存在着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问题和矛盾、集中地表现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和矛盾。

1)简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用人单位应怎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答案:

1)①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2)①自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规范劳动关系。

②遵守法律和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保障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③依据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妥善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避免发生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一轮教案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