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一课>>正文内容

稀缺,意味着需要较多的劳动

  除了市场对劳动的评价,影响商品交换比例的因素还有:   (1)需求的迫切程度。如果猎人需要海狸的内脏医治母亲的急病,那么,渔夫的要价降低到可成交范围内不久,猎人就会同意成交,实际成交点偏向有利于渔夫,例如一头海狸换四头鹿;如果情况相反,是渔夫迫切需要鹿,而猎人对海狸无所谓,实际成交比例就会比较有利于猎人,例如一头海狸换两头鹿。   (2)谈判能力和技巧。如果渔夫很善于掩饰自己对鹿的迫切需求,交换比例将向有利于他、至少不向不利于他的方向移动。但竞争和信息畅通将减弱这类个人因素的影响。   (3)供求情况。如果市场上出现了第二个渔夫,两个渔夫都想用海狸交换鹿,而猎人只有一个,鹿的数量有限,不能同时满足两个渔夫的需要,渔夫之间的竞争就会使交换比例向有利于猎人的方向移动。   渔夫们会不会因为竞争过分激烈而使海狸对鹿的交换比例降低到可成交范围最不利于渔夫的一端,即接近一头海狸只能交换一头鹿这一比例?   我们不能断言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但是,交换双方随时都在对两种劳动的复杂和艰苦程度进行评估。当鹿和海狸的交换比例达到一定数值时,某个比较敏捷的渔夫会首先发现,在市场目前的交换比例,打猎比捕鱼有利。当额外的利益大于移居山林和学习技术、购置工具的成本时,他就会改行去捕杀鹿。于是,市场上少了一个渔夫,却多了一个猎人,渔夫之间的竞争消失了,而猎人之间的竞争开始了,结果实际成交点反过来向有利于渔夫的方向移动。   我们应该认识到,市场上的人不是机械的生产者和交换者,他们随时都在关注和比较各种情况,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努力用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收获。虽然他们可能判断错误,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判断的存在。   对劳动复杂和艰苦程度的主观判断,在竞争和劳动力的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供求不平衡使劳动力从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而劳动力的流动又反过来改变商品的供求情况,直至供给和需求到达平衡。因此,这个平衡点和人们对劳动的复杂和艰苦程度的主观判断有关,而且是经常变化的。如果今天大多数人认为渔夫的劳动比较复杂和艰苦,平衡点就偏向有利于渔夫的一侧;明天大多数人改变了看法,认为猎人的劳动比较复杂和辛苦,平衡点就偏向有利于猎人的一侧。   人们经常用“供求平衡点”作为计算商品价值的基准点。这需要一个前提:供求平衡点只有一个。而实际上供求平衡点有无数个。   我们假设海狸和鹿的交换比例为 1∶2 时,供求平衡;当市场对海狸的需求增加后,由于海狸的繁殖和生长速度是恒定的,即使渔夫们加倍努力,捕获量有所提高,仍然不能满足全部需求。于是,一部分迫切需要海狸的人愿意用较多的鹿来交换,海狸的交换比例提高,例如提高到 1∶3。那些不怎么迫切需要海狸的人不愿意用三头鹿交换一头海狸,便放弃对海狸的需求,结果,海狸的供应和需求以一个较大的供应量和较高的交换比例 1∶3 达到新的平衡。   也就是说,海狸和鹿在交换比例为 1∶2 和 1∶3 时都是供求平衡的。那么在哪个比例它们的“价值”相等呢?一头海狸的价值是与两头鹿的价值相等,还是与三头鹿的价值相等呢?   只有不具备“稀缺性”的商品,需求的变化才不会影响其供求平衡点的交换比例或价格。但各种生产要素多少都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任何商品也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这意味着“供求平衡点”不能作为计算商品价值的基准点。   即使单纯考虑劳动,也不能忽视稀缺性的影响。例如,对海狸的需求增大后,由于近海的捕获量有限,必须到较远的海域去作业,这增加了额外的劳动。如果捕获海狸所需的平均劳动量决定海狸的价值,那么海狸的价值必然随需求的增大而提高。简而言之:稀缺,意味着需要较多的劳动。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第一课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