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总复习之七:“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1.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和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战略。

2.进入新世纪人类正面临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导致21世纪国民经济的根本改革和国际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当今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它最终决定一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重要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必须走创新求发展的道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5.目前,我国在教育、科技及与经济相结合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明显的。我国仍有12%的人口是文盲、半文盲,科技总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20年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30%左右,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6.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认真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利用各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最好表现。在复习备考中要加以重视。

涉及的学科主干知识点:(1)经济常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缺一不可;结构调整是产业发展根本途径。(2)哲学常识: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客观决定主观;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抓重点和关键;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3)政治常识: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回答1--2题。

1.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 B )

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人是实践的主体,人的素质对实践发展有重要影响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会议指出,要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这里,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的转化是 ( C )

A. 由现象到本质的转化 B。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C。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化

我国当前面临着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回答3-6题。

3.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的素质以及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存亡。这里,人才兴、事业兴、国家兴之间是 ( D )

A.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D.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地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重点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里所说的“重点”,从哲学上说是指 ( A )

A. 整体中的部分 B. 因果联系中的原因 C.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B. 同一个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5.今天,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经济、社会、科技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它要求人们在一生中都必须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表明 ( B )

A.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B.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时起决定性作用 D.任何质变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6.“种好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建设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这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 C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可能转化的

C.外因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002年党中央批准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回答7-8题。

7.党中央批准印发《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 A )

①表明党对国家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②表明党注重加强思想宣传工作③是党对国家生活实行组织领导④是党正确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这些论断 ( D)

A.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B.说明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C.揭示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D.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深化和发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朝的陈子昂因得不到重用,登幽州台(幽州台相传是战国时代燕昭王为招天下贤士而筑的高台)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感叹再也没有燕昭王那样的君主了。回答9--13

9.今天,我们国家要想广纳优秀人才,必须 ( B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实行依法治国 D.实行以德治国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不断涌现,从经济上看最根本的原因是 ( C )

A.劳动者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D.对外开放对人才的促进作用

1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朝龚自珍这句名言经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压制人才的不满。人才既有格又无格,拘泥于一格,会压制人才;没有一定的格,无法把握人才标准。从哲学上说,就是 ( B )

.既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B.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又要重视事物的个性

C.既要认识事物的现象,又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突破规律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是 “一般生产力”。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达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深刻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回答12-13题。

12.从“一般生产力”论到“第一生产力”论,这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B )

①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②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③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4.当今世界各国对人才的吸引和争夺,最终是为了 ( D )

A.发展本国的高科技 B.解决国际竞争中的主要矛盾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5.比尔·盖茨曾说过:“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科技和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说明 ( B )

①当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②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③科技和人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④人才质量的高低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