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模拟>>正文内容

2008年高考时政专专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热点梳理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目的: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实现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障: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二.【命题角度预测与教材结合分析】: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经济学:

(1)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但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

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④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⑤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社会秩序等社会发展.

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⑦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提出建议)

①通过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③遵守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的原则,重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及各项权利,在生产发展、利润增加的前提下,顾及职工的现实利益。
2.
哲学: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①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本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是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3.
政治学:

1)政府应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①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而且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要重视履行国家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2)“以人为本”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②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的正确性。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体现了国家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织和活动原则。这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也体现了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正绩观”的必然要求。

(二)着力解决“民生”难题(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安全生产等问题)
1.
经济: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安全事故频发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如何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这样,市场上就有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经济行为。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①安全事故会造成生产的破坏和损失,浪费资源,损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经济秩序;安全事故会造成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受到损害,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2)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经营者和劳动者为什么重视安全生产?劳动者怎样重视安全生产?①原因:企业的经营者不重视安全生产必然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方面的权利。所以为了维护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③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有获得安全卫生保障的权利,也有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义务。所以,劳动者应自觉重视安全生产。 ②措施:劳动者要重视安全生产,首先,要履行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义务;其次要有安全意识,生产过程不违背安全操作的规程。

(3)对沿海发达地区而言,一个亟待求解的课题就是通过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让外来务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提供的保障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环境。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我们应怎样支付“和谐成本”?①进一步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要充分发挥财政作用,适当增加政府为维护“和谐社会”的财政支出。
2.
哲学:

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①安全与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生产只有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带来效益,安全意识的形成,安全措施的落实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应将生产与安全统一起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
政治学:

1)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重视民生问题,构建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理由。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段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重视民生问题,构建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从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在确保生产安全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①政府应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着想。②政府应本着依法治国的原则,严格制订相关法规,加强检查,依法行政,杜绝安全事故隐患。③政府应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各处公共设施,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经济:

1)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发展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哲学:

1)说明 “党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

2)运用普遍联系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3)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

4)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吗?

5)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6)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道理。

7)用价值观知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性

3.政治学:

1)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因和意义。

2)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是如何体现我国对内职能的?

3)从政治常识分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类似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试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应当怎样促进社会公平。)

4)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分析国家应该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6)从党的建设角度说明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运用政党知识说明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党提出了哪些要求?

9)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10)说明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具有统一性。

①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利于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③两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试题选编】

一 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哲学依据是..

A.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C.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是发展动力的原理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认识发展根本动力的原理

2 8月22“2006中国市长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重点研讨当前城市热点问题。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④价值观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当前,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就业难等民生问题突出。回答37

3.当前民生问题被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房地产价格等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A.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政府决策的出发点

B.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4.高房价、高学费和高医药费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由于远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人们只好在近期扩大储蓄以规避可能的社会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状况..

A.将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 B.反映了居民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

C.将增加银行储蓄,促进现代化建设 D.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生产发展

5.为解决以上民生问题,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穷人致富”工程,让广大群众读得起书、看得起病、住得上房,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说明........( )

A.政府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B.加强市场监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C.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6.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2006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今年,这一政策将惠及约1.6亿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的80%。2006年至2010年,不含教职工工资,国家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这说明............ A.创造必要条件,能促进事物发展 B.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说明.......................( )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配置资源 ②市场调节不能自发实现社会公平 ③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教育公平 ④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二 问答题

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过去,很多人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长,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突飞猛进,忽视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指标”。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目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9. 材料一: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材料二:随着中国政府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开始从中国全面淡出。
材料三: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现在的GDP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它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计算在国民财富之中,并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在他看来,现在的GDP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过去15年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有哪些经济学启示?

2)从哲学角度回答,我们怎样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3)针对社会现实,从政治学角度回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党和政府应如何办?

10.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引亿万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

(1)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科学分析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运用有关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哲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3)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应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

1 A 2 A 3 B 4 D 5 D 6 A 7 A

8⑴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指标”,体现了坚持全面的观点。②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从过去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突飞猛进”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目的,体现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③科学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全面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

91)①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国家要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监管;②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要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污染少、能耗低的产业和产品;④要避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努力实现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⑤加强科学研究和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化道路;⑥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①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求真务实,按规律办事;一定要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经济社会的发展;②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③坚持矛盾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任何“片面性、绝对化”;克服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倾向。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社会的共识。
3)①党和政府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作为党应该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对国家经济社会工作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③作为政府应该全面实施国家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捍卫人民利益。

10.(1)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正视矛盾,才能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分析亦可)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社会由不和谐向和谐进化。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只有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是各级政府履行的政治和经济职能、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3)第一,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是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泉州一中2008届政治周练试卷(一)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