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饶平县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C

2.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本质变现象就是看不见的本质变成了看得见的现象
B
.现象变本质就是看得见的现象变成了看不见的本质
C
.由现象进入到本质是认识的终止
D
.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D

3.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被、由表及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B.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C
.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D.只有经过思考,认识运动才能完结D

4.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利用,已导致包括气候变暖在内的多种环境问题,这说明

A.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本领

B.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意识具有二重性

D.正确的价值观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B

5.“沿海发达地区在加快自身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从科学技术支援、经济协作等多方面支持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说明

A.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树立集体主义思想C

D.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6.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时候,既要坚持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又要确立三者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因为·
A
.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最终必定损害个人利益,而国家和集体利益最终还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

B
.没有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实现,就没有个人利益的满足
C
国家和集体利益是由个人利益组成的,没有个人利益就不会有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D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其依存关系主要表现为互为消长的关系A

7.关于个人活动和社会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有

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②个人活动受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样杰出人物的活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可以改变社会历史的进程 ④个人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② C.①② D.①②④C

8.下列说法,正确说明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的有

A.个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目的是为了索取

B.个人只有从社会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索取是第一位的

C.只要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就应无条件地索取

D.个人只有从社会索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D

9.人生只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悬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止不前。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

A.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C.理想与奋斗的辩证关系 D.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A

10.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11.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的气象预报水平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人们的活动是受主观意识支配的

C.集体主义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

12.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B.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

C.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 D.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A

二、不定项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3.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A.是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过程

B.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是由分析到综合、由矛盾分析到系统综合的过程 AB D

D.是认识不断深化、扩展、无限上升的过程

1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掌握克隆技术后,又完整地破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密码,实现了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理论之后,在认知领域的重大突破。这表明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
.现代科学能够揭示一切事物的奥秘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深化
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AC

15.在我国现阶段,正确的价值观应符合

A.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人类的根本利益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D.党的基本路线 ABCD

1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表明
A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物质和意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AD
17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

A.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形式 B.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C.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伟大社会实践 D.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BCD

18.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悲观主义人生价值现等,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

A.它们都是从“自我”出发,把“自我”看得重于一切

B.它们都离开了“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条正确的人生价值准则

C.它们都要求把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服从自己的需要

D.它们都从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中认识人生价值ABC

19.“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看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实践依赖于认识

C.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D.认识依赖于实践CD

2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的这段话能体现如下哲理

A.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B.认识应当和实践相结合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D.评价人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ABC

三、简答题(23分)

21.怎样评价一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21.(1)评价一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从作用性质和作用大小来考察,前

者是从质的方面,后者是从量的方面。

(2)从性质上看,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

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个人活动背离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时。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从大小上看,由于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

不同等主观条件。及个人所处环境不同等客观条件,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大小也就

会不同。 当一个人的活动不但推动社会发展,而且这种作用、越大时,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就越大。

22.在“非典”流行,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制定各项政策,确保抗“非典”物质的生产、运输、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的犯罪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尽职尽折责,广大医护人员不怕困难、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救死扶伤,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奖励,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结合材料,回答:广大医护人员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22.(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需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制定各项政策确保抗“非典”物质的生产、运输、供给,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犯罪活动,为广大医护人员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3分)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系列的主观条件,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广大医护人员不怕困难,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救死扶伤等,说明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主观条件。(3分)
(3)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不平凡的认识价值。(3分)

四、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该题不给分。共20分)

23.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也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3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是正确的。(6)
(2)
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同于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6
)
(3)
命题的观点否认了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的区别,把二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2
)
24
.背景: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袁隆平,用他那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实践中研究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辨题:科学文化知识越多就越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24(1)科学文化知识多能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条件。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只有把科学文化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3)实现人生价值既要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4)人生价值的实现还受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15分)

38、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2)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2)丁肇中博士通过新的试验,提出了由四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2)

(2) 在发展着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 上。(2)四夸克理论的发展,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五夸克、六夸克等新理论。(2)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2)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要敢于对现有 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事物。(3)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期末检测题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