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二课>>正文内容

《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

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的是为了学生主动的学。只有从学生角度考虑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和媒体,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动活泼的材料和饶有趣味的问题,创设好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切实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积极、愉快的情绪从事学习。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

二、 教学设计的构思

现代市场经济不是单纯地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的发展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幅射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提供大量典型的、学生较熟知感兴趣的经济事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浅入深,由零散的知识到较系统地了解,并不断启发,让他们参与到对现实经济事例的分析、理解、讨论中来,从而较深刻地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及任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
段。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创新性的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讨论、谈话、举例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 充分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四、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及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五、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往往感到高中的政治课很抽象枯燥,他们还没有完全从初中到高中、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事实上高一的经济常识是一门思想政治课,而不是一门经济学专业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学生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从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联系人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导入过程中,应尽可能提供学生感兴趣,学生熟悉的热点材料或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导入为宜。故上课前请学生自己去查阅2001年中国发生的几件大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并师生共同制作成多媒体资料,课上用做的多媒体资料演示导入,图文声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使学生享受到自己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的乐趣和成就感,真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去年是个让全球华人骄傲的的中国年,20017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 2001107日,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200110月,APEC聚焦中国上海;而15年入世谈判的终结是中国老百姓在这个深秋里收获的最厚重的礼物,它带来的不仅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喜悦,更唤起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理性思考。

谈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历程,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感慨万千,他说,如果把一次次的艰苦谈判和经受的挫折都讲出来,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如果简单的讲,15年的谈判无非谈了8个字,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

一个“市场经济”就谈了这么多年,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呢?我们需要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多媒体打出标题)

(二)、突出重点设计: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复习提问)回忆市场经济的含义(采取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复习旧知,学习新知,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搞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应当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我们把价值规律称做“看不见的手”,而市场主要通过价值规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所以我们也把“市场调节”称做“看不见的手”。

但是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资源,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提出两种具体的情景假设,通过逆向思维让学生讨论思考,进而用反证法推翻,利用例子更深刻让学生理解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具体情况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符合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景假设一:离消防部门远近不同的两地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有打了119报警,假设只能出动一辆消防车,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让学生推测后果:如让市场调节,受价值规律支配,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哪一方出的价钱高,就救哪方。)

情景假设二:毒品海洛因的高额利润,如果让市场来调节,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学生推测: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刺激大量的人制毒,贩毒,结果给公民,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

从以上的假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有一些公共消费的供给市场是不能调节的,如消防、治安、环保等;再有一些特殊的产品,如毒品、不健康书刊、枪支弹药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会危及社会风气与治安。在这些领域市场不能发挥作用,也叫做市场失灵。那我们就要寻找市场以外的力量。(多媒体演示)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市场虽不能调节以上领域,但这毕竟是少数,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即使在市场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如果只有市场孤军作战,那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例子:银杏叶为何变成了苦菜花。(多媒体演示)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银杏的特殊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外商高价从山东省购银杏叶,价格最高时达到每公斤16元。受此利益的诱惑全省银杏叶采叶园快速发展到21万亩,居全国首位。市场无情,风云突变。近几年,银杏叶价格直线下滑,降至每公斤3元。大量的银杏叶因无人收购,无奈地飘落在田野里。曾一度被农民视为“摇钱树”的银杏叶,如今却变成了“苦菜花”。
(运用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讨论:1、为什么全省银杏叶采叶园快速发展到21万亩,居全国首位?

2、为什么银杏叶价格直线下滑,大量的银杏叶,无奈地飘落在田野里?

3、为什么农民遭受巨大损失?

(通过三个设疑说明了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探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出市场经济中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并且自身也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多媒体演示)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多媒体演示)

(三)突破难点设计:

(难点突破关健在于导引、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深化认识)

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多媒体演示)

2、主要任务(多媒体演示)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提问:当社会总供给大大超过社会总需求时,就可能引起通货紧缩,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想一想,怎样治理?用你以前学和知识来回答。
(请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多角度的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归纳。)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在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上,还要求经济内部结构平衡和优化。如社会总供给包括生产资料的供给和消费资料的供给。

提问:如果内部结构不平衡会怎样?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寻找答案,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优化内部结构的知识)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于西部。

心理学研究表明,寓抽象道理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更易理解,因此,通过地图和配有图片的西部大开发的四大工程的介绍,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看地图西部到底包括哪些地方:新疆,青海,宁夏,内蒙,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以及广西,湖南,湖北的一部分地区。这里是中国力量的所在。因为这里集中了全国82‰的水能资源,39‰的煤炭资源,而对力量最渴求的是东部,因为它正在快速地向前奔跑。所以为了实现双赢,有了西部大开发的四个标志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

(在学生通过对西部大开发四大工程认识的基础上,请学生归纳这四大工程建设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3、宏观调控手段

1)、经济手段的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多媒体演示)

A 经济政策:如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产业政策等

B、经济计划:如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年度计划、西部大开发

(老师提供丰富的例子和学生自己举例相结合,由形象到抽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2)、法律手段(多媒体演示)

A、含义: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B、提问:宏观调控手段具法律手段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教育学生在学习重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C、我国的一些经济法:(让学生抢答,活跃班级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D、法律作用

3)、行政手段(多媒体演示)

A、含义: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举例: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经贸委,监察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五大政府部门共同发起,五大政府部门全力支持,四十家媒体通力合作,《经济半小时》十几路记者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同时展开接力式报道,足迹遍布全国.锋芒直指假冒伪劣、地方保护、走私贩私、金融证券黑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

(通过直观的事例,使学生知道国家怎样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并请学生根据材料归纳出行政手段直接,迅速的特点,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符合他们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特点。)

B、行政手段的特点:直接、迅速

这是不是说明行政手段很效,我们可以广泛运用呢?

(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讲述搞计划经济的历史教训,使学生明白该如何国家宏观调控该如何运用行政手段)

C、怎样运用——一是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二是不能片面强调过多地运用。

4)、宏观调控手段组成的关系

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媒体演示)

A、不要认为实行宏观调控就是行政手段;

B、不要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有宏观调控。资本主义也有,它们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计划,邓小平的一段话: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而在于宏观调控能发挥的作用。我们党能够统一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九八抗洪,东南亚经济危机,三峡移民等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更有力;(引用伟人的话,增加说服力,加深认识)

C、不要认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是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四)、巩固设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着基础性作用,还有一只“看得见的手”,说明为什么需要这两只手。

(五)、小结

本课知识点,指出重点。形成知识结构框架,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联系。

八、教学后记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 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第二课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