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选择题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句话表明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存在的性质由社会意识的性质决定 D.社会存在是不断变化的  

2.07天津文综)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开放市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本轮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欧美成员国和发展中成员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表明  

A.意思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双方都未能全面地看问题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3.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说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③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基于互联网淫秽色情信息泛滥,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公害,中央做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淫秽色情网站转向行动的部署。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剔除互联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互联网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可见(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7.2006年文综北京卷第34题)“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06年江苏卷第15题)自  200641日 起 ,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0.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主要说明(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1.2006年广东卷第24题)从柏拉图的《理想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1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要解决这一矛盾(   

A只能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  

B只能通过改革来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既要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阶级的阶级斗争,又要进行改革  

D只能通过改革,进行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3.07上海政治)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可能创造真理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车篱旁边,哪里还能呤出什么‘采菊车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表明  

A.物质财富就是精神财富   

B.文学艺术活动是建立在群众的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  

C.只有群众的生产实践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D.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15.“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规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种观点错在  

A.没有认识到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没有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没有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16.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说:“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肖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温总理的回答蕴涵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②民主政治建设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要尊重群众,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④民主政治建设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为实现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的要求和愿望,北京市政府提出,目前要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种工作思路体现了   

①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②分清主流、支流,把握事物本质  

③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群众观点 ④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18.07江苏政治)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B.宣传和普及科学理论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C.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真理,伟大的认识工具 D.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20.某市三轮摩托车营运不但影响市容,而且常引发交通事故。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取缔,均因车主抵制而未果。2003年,该市修改相关法规,制定了包括折价回收三轮车、帮助车主转岗就业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政策和安置措施,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材料看,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遵循了 的原则。   

①多管齐下,兼顾产生矛盾的各种要素 ②综合治理,重视事物的普遍联系 ③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④循序渐进,逐步达成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广东政治试卷) [材料一] 世界银行2004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 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 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意义。  

   

   

   

   

   

   

   

2.07江苏政治)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材料二: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拥有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投资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良好趋势。  

材料三:目前江苏创新创业创优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三创”活动仍然受到体制、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如把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视为“异类”,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愿冒险;民众性创新创业的机制尚不完善。  

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为弘扬“三创”精神。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A2. B3. B4. C5. A6. B7. B8. D9. B10. B  

11. B12. D 13. C 14. B 15. B 16. A 17. B 18. C 19. A 20. A  

二、非选择题  

1.开发式扶贫就是中央和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免征农业税等等)、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市场引导等多种扶贫方式,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非常重要的。在扶贫工作中只有贫困地区干群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走出贫困。开发式扶贫体现了群众观点的贯彻。(4分)(只回答原理不分析材料者只能给2分)  

2.杜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不同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三创“精神是江苏改革创新实践和经济社会发晨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弘扬三创精神,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对于推动江苏改革创新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复习题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