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谈政治主观题的“陷阱”设计

近几年,政治主观性试题呈现出材料新、阅读量大、命题构思新颖的特点,而学生学习政治最感头痛、考试最容易失分的就是主观题。如果能够探寻出命题人命题的意图,那么对解答主观性题目无疑有一定的帮助,对提高政治高考成绩也大有益处。笔者对近年高考复习中有关试题加以分析,试图总结些规律性的东西,希望能给读者有所助益。
 一、背景材料的陷阱设计
 从大量的高考复习题的训练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有些背景材料中命题人巧妙地设计陷阱,从而迷惑学生,扰乱学生的解题思路,达到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审题解题能力的目的。
 【例1】某校政治教师在给高三学生讲解我国的宗教概论和宗教政策时,学生甲问:“老师,近年来,我国各地所修的庙宇越来越多、越修越漂亮,这是不是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结果。”学生乙说:“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教徒和信教群众可以自由地进行宗教活动,旁人、政府不得进行干涉。”
 (1)应怎样科学地回答甲的提问?
 (2)应怎样评价乙的说法?
 【陷阱解析】本题陷阱之处于学生甲提出的“庙宇多”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学生很容易顺着其设置的陷阱自然地就回答:这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结果。如果片面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及相关内容回答问题,那就误入其陷阱,而忘记回答我国宗教长期存在的原因,从而造成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答案】(1)应看到,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允许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私事,并为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提供法律上的保证。甲同学所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文化、科技也还未高度发达;某些天灾人祸所带来的困苦还不能在短期内彻底摆脱;许多自然现象还不能科学地认识和解释;加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传统的宗教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我们必须对人民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进行无神论的教育,帮助人民群众逐渐摆脱有神论的影响。
 (2)学生乙的说法是一种误解。宗教活动自由是指正常的宗教活动自由,即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宗教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的拜祭、诵经等宗教活动。超出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活动,违反宗教同政权、司法、教育分离原则的宗教活动,受外国宗教势力支配的宗教活动都要受到干涉,都不受国家保护。
 【例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陷阱解析】本题的陷阱之处在于背景材料有意识设计了人们对网络的两种不同看法,来迷惑学生。而学生也往往只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对在何处、错在哪里,从而造成思维定式导致失分。
 【答案】(1)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2)①加强法制,加强管理。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问题设问上的陷阱设计
 在平时的高考复习题训练中,由于某些题目设问巧妙,而学生又审题失误,思维偏差,加之受思维定式束缚,容易导致失分。
 【例3】“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既要看到‘难点’,又要看到‘亮点’;既要看到‘亮点’,又要看到‘难点’。”
 (1)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试用其中一个哲理对这段话作简要评析。
 【陷阱解析】本题的陷阱之处在于第二问中的“简要评析”。而学生对评析的理解往往就是“对在什么地方、错在何处、为什么”?事实上,本题第2问仅作“分析”而已,而无需评判。
 【答案】(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②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就是改革的“难点”。同时,国有企业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党和国家已为国企改革理出了路子,中央出台的一些措施为改革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大环境,这就是所谓的“亮点”。③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难点”与“亮点”的统一。只看到“难点”看不到“亮点”,或只看到“亮点”看不到“难点”,都是不可取的。
 【例4】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陷阱解析】这是1997年的一道高考题,本题的陷阱之处在于该题问题中的“怎样做到”。为了尽量减小试题设问的难度,题中在“怎样做到”这四字下还加上了重点符号。但是绝大部分考生仍受此题迷惑,没有特别关注这个“陷阱”,而重点回答了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对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却注意力不够。结果思维粗疏,片面肤浅,导致失分严重。
 【答案】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的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
 (2)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决策,由此体现了对实际工作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也体现出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3)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地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因地制宜的正确决策得以实施。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
 三、题型设置的陷阱设计
 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我们常会碰到,无论是材料还是设问都明显带有辨析题的味道,而题型设置以简答题或论述题的面目出现,从而迷惑学生。
 【例5】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亚洲区十强赛中,提前两轮获得了2002年世界杯的入场券。有人说,中国男足出线的原因完全在于运气,如比赛前抽了个“上上签”,从而避开了公认的强队沙特和伊朗。
 试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陷阱解析】本题实为辨析题,但以简答题面目出现,学生很容易思维单向转换不灵,无法变通。结果按简答题的要求去做,而忽视最后的评析,故造成失分。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中国男足在亚洲区十强赛中取得的骄人成绩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应该承认,中国男足无论是在赛前抽签还是在每场比赛中都有好运相伴,“运气”这一外因对于中国男足的出线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然而,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国男足这次顺利出线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相对强大的实力。题中的观点只看到外因而忽视了内因,是片面的。
 【例6】2001年春夏两季,我国北京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为此,部分地区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增雨,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对此,有人认为,人们能够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你对上述观点是如何认识的?
 【陷阱解析】本题的陷阱之处在于“如何认识”,因此学生在回答这道题时只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而缺少评析,从而顾此失彼,造成失分。
 【答案】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②人们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认识客观规律。③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人们进行人工增雨活动,正是利用规律的表现。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它只能随着客观事物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人们不能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认为人们能够创造规律的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四、学科内综合设置的陷阱
 学科内综合题是一种开放性试题,此类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答时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答案多元,有理即可。而学生在实际解答过程中,感到难度系数较大,往往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思维抵制。
 【例7】在中国西部论坛上,有人列出了这样一个西部大开发的财富公式: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我们共同的财富。也就是说:只要政府支持、投资者有信心,在西部如此广阔的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双赢。
 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财富公式。
 【陷阱解析】本题的陷阱有二。一是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运用什么知识回答,这是有意使目标朦胧。二是公式中既有合理之处,同时又隐含着不足,所以学生回答此题往往考虑不周,思路狭窄,角度单一,判断力差而导致失分。
 【答案】(1)从经济常识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阔的西部市场、政府的优惠政策使投资者充满信心,这是实现双赢的前提。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如果仅有广阔的市场,没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是无法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行为要符合市场规律,否则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双赢。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等宏观调控工作。
 (2)从哲学常识看: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财富公式充分说明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搞好西部大开发。②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财富公式只提到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西部市场、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但忽视了西部地区的人民抓住机遇、艰苦奋斗等内因的作用。
 总之,探寻政治主观性命题人设计陷阱的规律,只是为了提醒同学们在考试的某些环节要特别注意,这样可以避免一不小心掉进陷阱,从而提高得分率。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