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三课>>正文内容

教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教案设计】  

(一)重点难点  

1.重点:矛盾的含义。  

2.难点:对立的含义,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二)教学方法  

1.运用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理解矛盾  

2.运用投影仪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投影显示,我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师问:刚才演示的是什么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楚人的错误是什么?  

这是我国有名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楚人的错误在于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这种矛盾是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呢?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主体内容教学  

在古代战争中,矛和盾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归纳:矛和盾都是战争武器。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防守的,两者是对立的;两者又共存于战争中,攻和守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攻,就无所谓守;没有守,就无所谓攻。这种关系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  

请同学们再举几个在一个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的例子。  

教师评价:(肯定同学对的一面,指出举例中不准确的一面)  

在开头讲的自相矛盾的事故中,楚人的错误在于出现了逻辑矛盾,他在叙述问题时出现了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违反了逻辑规则,引起思想混乱。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前面我们分析了战争中的矛盾是进攻与防守,这是战争内部的矛盾。在战争的外部有没有矛盾关系呢?举例说明。  

教师归纳:战争与经济、战争与环境、战争与气候之间也存在矛盾关系。对于战争来说,这是事物外部的矛盾关系。事物的内部与外部是相对的,在一种场合是事物外部关系,在更大的场合下,就会变成事物的内部关系。如一个国家既要打仗,又要搞经济建设,战争与经济建设又变成内部关系。  

矛盾关系既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那么,对立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归纳: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的矛盾斗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多样。在无限多样的斗争中。有没有共同点呢?有。这就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就是对这种共性的概括。  

1.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那么,矛盾双方统一的一面又是怎样的呢?  

2.统一有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投影显示: 19991115日 ,中美两国政府签署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双方代表握手的场面。  

教师讲解:中美达成协议说明在中美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一面。中国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都是我们所必需的。美国也需要中国,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又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这也是美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当今世界经济日趋国际化、全球化,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十分荒谬的。如早在美国建国之前,中国人民就已创造出了古代文明,那时就不存在中美相互依存问题。  

由此可见,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依存的,一方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的前提,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这是矛盾双方统一的第一种情形。  

矛盾双方统一的第二种情形是:  

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投影显示塞翁失马动画故事,并配以画外音。  

教师归纳:这一故事包含着祸与福的矛盾。福与祸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在这个故事中祸与福为什么会互相转化?这一转化是任意的吗?这一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失马之祸转化为得胡人骏马之福,其条件是塞翁养马有术,所养之马与塞翁产生了感情;从得马之福转化为儿子摔伤之祸,其条件是儿子骑术不高,从儿子摔伤之祸转化为免遭战争死亡之福,其条件是塞翁之子已不具备了参军打仗的能力。由此可见,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请同学们再举一例说明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  

生答:(略)  

教师评价并归纳: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化。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投影显示:  

观点一:法制限制了民主,要维护民主,就必须取消法制。  

观点二: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就一定好。  

师问:上述两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评价并归纳:民主与法制是一对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观点一只看到了民主与法制这一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忽视了两者的统一。德育和智育是一对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学习成绩好,有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这是两者的统一。但二者又是对立的,不能互相代替,学习好并不代表思想品德好。观点二只看到了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没有看到两者的对立,忽视了思想品德要靠培养。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它的统一,否则就会犯错误。得出结论: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物体的机械运动,就是运动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这是说(   

机械运动是矛盾运动的结果构成机械运动的矛盾是主观的③“在这里不在这里就是对立统一的双方物体的机械运动一停止,矛盾就不存在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运动的矛盾。矛盾是客观的,又是普遍存在的,因而②④错误。  

答案:B  

2.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C.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冲突 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因此B项片面。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因此AC项不选。  

答案:D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A.专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 B.特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C.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D.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含义的理解和把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ABD三项都是片面的。  

答案:C  

4.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统一的是(   

A.声东击西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的统一性的理解。所谓统一,是指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A项主要是体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项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项主要是体现量变引起质变。注意题干最能体现的这一规定性。  

答案:D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句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一知识点。老子这段话是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D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辨析: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斗争。  

解析:此题考查对矛盾含义准确全面的理解。矛盾既包括对立,也包括统一,其中,对立又包含矛盾双方相互斗争、排斥。区别题干中的斗争是斗争的具体形式,而哲学上的斗争则是对一切具体斗争的概括,明确这些问题后,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辨析。  

答案:1)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  

2)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3)矛盾双方不仅互相对立,而且互相统一,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4)把矛盾仅仅理解为事物之间的斗争,是非常片面的。  

【思维创新】  

 2001121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至此,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位成员。请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中国入世的利弊。  

提示:1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免遭歧视性待遇,更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  

2入世对我国民族工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金融产业等带来严峻挑战。  

3)利大于弊,入世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可以化不利为有利。  

【问题探讨】  

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年轻时给贵族当过奴隶。有一天,他的主人设宴请客,客人都是当时希腊的哲学家。主人命令伊索备办酒肴,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于是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准备了一席舌头宴。开席时主人大吃一惊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回答说:您吩咐我为这些尊敬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难道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们都被伊索说得频频点头,哈哈大笑起来。  

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办一次宴席,菜要最坏的。到第二天开席上菜时,依然全是舌头。主人一见此状,便大发雷霆。伊索却镇定地回答道: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而出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  

主人被弄得无言以对。  

上述寓言故事体现什么哲理?  

提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矛盾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在这个论辩中,从一个方面去考察讨论,舌头是最好的;从另一方面考察讨论它又是最坏的,舌头是的统一体。伊索正是把握了舌头这一事物的矛盾属性,进行论辩,因而征服了对手,并给人们以深刻的理性思考。  

【备课资料】  

1.阿凡提智胜国王——一次,国王出了一道难题,问世界的中心在哪儿,12000位学者谁也答不出来。国王得意极了,出告示宣布:谁答对了有赏,答不对的要受罚。阿凡提看了告示立即骑着毛驴进了王宫。国王问:怎么,你知道世界的中心在哪儿?阿凡提回答说:我知道世界的中心就在我的驴子左前蹄的地方。国王一听,气得暴跳如雷:胡说,我不信!阿凡提却不慌不忙地说:您不信,请你自己去量一量吧,错了就罚我好了!”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边缘就没有中心中心只能相对于边缘而言。国王提出了世界的中心,却没有世界的边缘与之相对立,正因为如此,阿凡提任意指定一处是中心,国王就毫无办法证明他的答案是错的。  

(用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学)  

2.铅变黄金的条件——普通金属能不能变成珍贵的黄金?古代的炼金术士曾经千方百计企图找出一种方法,或借助于某一种力量来达到这一目的,但只能是幻想。随着科学的发展,昔日的幻想今天可以变为现实:只要用高能加速器的高能粒子从铅原子中打出三个质子,铅就可以变为金。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要使铅变成金子,就要从铅原子中打出三个质子,铅就成黄金,没有这个条件,铅依然是铅。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对立统一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