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上蔡二高2008-2009学年上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把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2008/12/1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60分)

我国于10月22日成功发送探测月球的卫星------嫦娥一号。从“寂寞嫦娥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洒的神话传说,到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探月之旅,人类已经能够科学地认识月球。并在征服月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据此回答1----2题

1、对嫦娥奔月、吴刚奉酒的传说的认识,下以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吴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这种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C、世界上存在着神灵、仙子等超自然的事物

D、这是一种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2、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探月之旅,人类已经能科学地认识月球。这说明:( )

A、人类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B、意识是社会发展的直接产物

C、意识本质上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认识必然越来越科学了

有这样两句话:一是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转化为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据此回答3-4题

3、“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 )

A.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思维着的精神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D.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4、“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转化为丰硕的果实”是指:( )

A.意识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创造物质财富

C.不同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 D.只有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意识才有指导作用

5、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这句话:( )

A、是正确的,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

B、是错误的,物质和精神不能互变

C、前一分句正确,后一分句错误

D、前一分句错误,后一分句正确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提出新思路,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6、制定“十一五”规划之所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制定和执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7.下列说法属于规律的是: ( )

A、新陈代谢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水往低处流

D、花开花落各有时

8、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牧业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满足了人类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但是,在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时,如果片面注重产量而不顾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便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

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古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曾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遥遥领先,我国近代的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却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渐落后。据此回答11-13题

9、上述材料说明 ( )

A.只要具有科学的哲学思想,就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B.科学的哲学思想可以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C.中华民族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0、上题材料还告诉我们 ( )

A.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哲学思想出发

B.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不同

C.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都是正确的

D.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三点启示。”据此回答15-16题。

11、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是 ( )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2、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的哲学依据是 ( )

A.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体现的哲理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主观符合客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据此回答1-4题

14、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观点是:( )

①阐明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强调社会历史条件客观性的同时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③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且指出人们应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首先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马克思哲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相比较,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因为在社会领域马克思哲学同样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下列观点能正确说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的是: ( )

①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的 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③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07年12月27日,继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访日"融冰之旅"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双方表示,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日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两国经济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①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作用 ④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运载火箭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串联加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地球同步轨道到绕月探测,经过几十年自主创新,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取得了一个接一个新突破。这些新突破主要表明: ( )

A.要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发扬创新精神.能不断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D.事物发展的趋势总是前进上升的 

18、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里充分体现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原理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19、下列观点和做法符合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

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现吉祥 ⑤城门失火,殃及地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青藏高原所处的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逐渐隆起。它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的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系统的产生,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8-9题

20、青藏高原所处地区的海陆升迁蕴涵的哲理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静止不存在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1、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说明: ( )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任何事物和周围事物都无条件的联系着

D.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

22、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

A.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B.矛盾双方都有共同之处

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24、2007年3月6日《人民网》载文强调,在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述要求符合的哲理是 ( )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做工作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做到统筹兼顾

25、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是绝对不能动摇的。但是,如果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以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认为经济搞上去了,其他事业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那就不对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因为 ( )

A.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指导现代化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C.矛盾的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6、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孟子幼时,其母为了有利于他的成长,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孟母这种做法 ( )

A.承认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注意到外部环境对事物变化的重大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

C.说明外因在事物变化中有时也起决定作用

D.符合唯物辩证法,具有现实意义

27、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导意义在于( )

①为我们正确地看问题、办事情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

②指导我们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④使我们的事业必然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 )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准备走曲折的路 D.坚持从实际出发

29 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 (07高考政治江苏卷第11题)“大智若愚”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B.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 有专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立足实际,统筹谋划,正确处理好“统”与“分”、“内”与“外”、“点”与“面”三个关系。首先,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必须在统筹发展的指导下,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既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把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纳入一个整体,通盘谋划,又要统分结合,做好局部的、个体的、层面的工作。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跳出“三农”整合外部力量,形成支持、推动“三农”的良好环境,又要深入“三农”激活内部因素,启动“三农”自我发展的内生力。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抓好试点工作,不断探索经验,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结合材料,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好“统”与“分”、“内”与“外”、“点”与“面”三个关系的哲学依据。(15分)

32 温家宝总理在中部崛起座谈会上说,促进中部崛起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布局,联合协作,共同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有利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开创中部崛起的新局面.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道理。(15分)  

33.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10分)

参考答案

一.DCCBA DACBB BBBAC ACCBA BBDDD BABCD

31,答:(1)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制约整体,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既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把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纳入一个整体,通盘谋划,又要统分结合,在全盘筹划的前提下,做好局部工作,这就是整体与局部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5分)

(2)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求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跳出“三农”整合外部力量,形成“三农”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三农”激活内部因素,启动“三农”自我发展的内生力的做法就是坚持了内外因相结合。(5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将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抓好试点,探索经验,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5分)

32,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促进中部崛起,必须从中部地区的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使相关政策和措施符合当地的实际。(3分)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促进中部崛起,必须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布局,联合协作,共同发展。(3分)  

③事物发展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必须树立促进中部崛起的胜利信心,准备走曲折的道路。(3分)  

④在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参加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分)  

⑤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促进中部崛起,主要靠本地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离不开国家必要的支持和帮助。(3分)  

33,(1)这一命题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

(2)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4分)

(3)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2分)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