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常识>> 第二课>>正文内容

政府与市场共舞

政府与市场都是人类舞台上的演员,只有双方既保持距离,又和谐共舞,才能使人类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兴旺发达。今天,我就政府组织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浅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传统小农经济:封建皇权阉割市场萌芽

中国从秦汉时期就进入了农业经济发达的社会,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西方处于落后的中世纪“神学时代”时,中国正是唐宋盛世,独享了“300年雄居世界之首”的辉煌。但由于化儒愚民、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巩固封建皇权的政策效应越积越深,导致古老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市场化的先机。

(一)儒学思想独霸官场文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是封建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次重要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个是将儒生埋入地下,一个是将儒术捧到天上,似乎是后一事件对前一事件的彻底否定。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独尊儒术”充分继承和发扬了“焚书坑儒”的精神实质。

秦始皇为了达到“家天下,传万世”的目的,一方面加强了修长城、筑道路、建宫殿、造陵墓等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开创了以“焚书坑儒”为代表的软件建设。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可以说是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统一之初,有些读书人,经常利用古书的记载批评现行的国家制度,甚至大骂秦始皇刚愎自用、残暴不仁,秦王朝“一言堂”的局面难以形成。于是,秦始皇一把大火焚烧了许多珍贵的古书,一道圣旨活埋了460个叛逆的儒生。秦始皇的群众思想工作水平太差,群众基础也不牢固,群众最终没有答应他。他不让群众读书,他缴了各国的兵器,然而根本不读书的农民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把他的儿子秦二世赶下了台。

汉武帝就比秦始皇要高明得多。他为了统一群众思想,允许群众读书,但最好只读“四书五经”,读好了就可以赏给高官厚禄。汉武帝的做法不仅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稳定,也给后世的文化思想与经济思想带来深远的影响。从此,读书人称孔子为“圣人”,称皇帝为“圣上”,把“金榜题名”作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把帮助皇帝治理老百姓作为人生最大荣耀。

被汉武帝处以“腐刑”的司马迁(公元前145—87)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充分表露了自由经济思想:人有求利致富与尽情享乐两种本能;人富了,仁义道德随之而来;政府经济政策应顺从人的本能,使人们既能依靠劳力、智慧和资本积聚个人财富,又能消费财富换取享乐。这与主张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1723—1790)的经济思想非常相似。如果中国的经济思想,能够顺着司马迁思想的势头发展下去,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何必在两千年后,再受西洋鬼子加东洋鬼子的气。遗憾的是,汉武帝思想的忠实继承人班固,根据“儒学”标准,在《汉书·食货志》中一味贬抑商人,贬抑富人,贬抑个人发财致富的心理和行为。从司马迁到班固,中国的政治理念和经济思想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由乐观、自由、开放的性格,转入封闭、保守的方向;由肯定人类求利致富的本性,转入压抑人类本性的方向;由重视百业兴旺,转入重农抑商的方向;由文人学者热心经济民生,转入耻谈百工技艺的方向。这一转折,实质就是从“以人为本”转入“以君为本”;后果就是使中国文人思想僵化,使中国民众愚昧无知,使中国经济思想进入了两千多年的“冬眠期”。

(二)财政市场 挤占生活市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商品和市场;但整个封建社会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的萌芽一直没有长成参天大树。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生活市场进行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交易,财政市场进行着一切以国家财政为目的的市场交换;为了维持浩繁的国家支出,封建统治者不惜阉割生活市场的幼芽,充分利用财政市场大肆敛财。

齐国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因为齐国致力于发展工商业。齐国生活市场的繁盛,可以从齐国城市化的程度中想象出来。根据史料记载,齐国首都临淄当时最少有70万人,加上其他70多个城市,齐国共有城市居民400多万人,占齐国总人口700万的一半以上。到战国后期,商业最不发达的秦国也后来居上。秦国首都咸阳原有居民100万人以上,还不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秦始皇为了使咸阳成为全国人口最多、财力最雄厚的城市,把12万户大富商(100多万人)的户口迁到咸阳。

中唐时期,因安史之乱大大减少了传统的“人头税”和“地亩税”,封建统治者开始了盐法改革和税法改革。在盐法改革方面,先是将食盐的生产与运销改为官营,将盐价从每斗十文提高到每斗一百一十文;而后,又将食盐官营改为食盐特许制度,在食盐产地将所收官盐高价批发给盐商运销。在税法改革方面,开始以货币来预算国家赋税总收入。从此,盐利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约占40一60%),货币成为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点,形成了一种非常态的财政市场:“大仓之粟成成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而不可食;京师之钱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同时,由于生活市场上货币紧缺,农民必须贱价抛售大量的农副产品去换取所需交纳的货币,收取实物地租的中小地主消费能力下降,一般手工业者和商人难发大财,乡村生活市场因国家财政市场的挤占而日趋萎缩。

总之,国家财政市场上的“商品经济”越是繁荣和发展,乡村生活市场上的商品经营就越是萧条和萎缩。财政市场使商业对农业的侵害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中国的乡村生活市场一直处于少量的物物交换的窘迫状态之中,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中国农村变得越来越封闭。司马迁所谓的“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不幸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之宿命。

(三)四大发明摧毁帝国大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曾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然而,拥有四大发明之“专利”的古代中国,并没有诞生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反而引来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中国封建统治者把“四大发明”当作巩固皇权的工具,用火药制造了礼花鞭炮,粉饰天下大平;用指南针选择“风水”宝地,祈求万世永兴;用造纸、印刷术铨释“四书五经”,一次次阉割民众思想。郑和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七下西洋,与海外各国交流文化、交换商品,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赶紧下达“禁海令”,并把“海禁”定为国策,以为关起国门,就可天下独尊。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输入欧洲后,在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和诱发了英国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西方率先进入了工业社会。西方列强利用指南针指引轮船,闯入了中国的领海,把大批鸦片潜入中国市场,使中华民族沦落为“东亚病夫”;利用火药制成大炮,炸开了中国的国门,践踏着中国的国土。两千多年的封建大厦,在坚船利炮的轰炸下摇摇欲坠;两千多年的帝国之梦,在割地赔款的屈辱中灰飞烟灭。

二、现代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弥补市场缺陷

中华民族在经过了100年的革命斗争、30年的计划经济建设以及20年的改革开放后,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金钥匙: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与固有缺陷

市场经济是一种与传统小农经济、传统计划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1、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

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小农经济,它不是面向家庭需求,局限于家庭资源,满足于自给自足;而是面向市场需求,利用市场资源,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组织生产营销。

对于我们来说,利用市场资源的观念,仍然淡薄的很。每当要搞一点投资和建设的时候,人们总会说“我(们)没钱”、“我(们)不会做”,都是“我(们)”字当头。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小农经济语言,表明人们的眼光还是局限于自己身边的那一块小天地,而看不到广阔的大市场。若换用市场经济语言,就不能这样说了。一个人不能只盯着自己手头的几块钱,自己没有钱,可以从市场上融资,市场上资金多得是,就看你会不会利用;自己不会做,可以雇请别人来做,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就看你是不是能够慧眼识才。

2、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经济

自由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可以与炮火连天的战争相媲美,真个是“你死我活,优胜劣汰”。“优胜劣汰”四个字,可以说是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的精髓,是检验市场经济的试金石。既然是“优胜劣汰”,那么就总有一些企业,由于种种原由出现亏损,甚至破产;那么就不可能使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就不是在所有的领域,都必须保持国有经济性质。

3、市场经济是一种价格调节的分散决策经济

在决策机制和资源配置方面,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价格调节、分散决策。即由企业和个人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需要及实力,作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决策。其基本的调节机制就是价格的涨落,每当一种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厂商便据此减少生产,而消费者则据此增加消费需求。反之,当一种产品供不应求时,则会引起价格上涨,从而刺激厂方增加生产,以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

通过分散决策和价格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分散决策的好处是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可以利用他们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决策,从而避免计划经济难以克服的信息难题。

4、市场经济是一种科学化的经济

中国目前经济实力已经大大提高,而科技发展却依然相当落后。据报道,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7位,科技竞争力第28位,科学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为第32位和21位,科技竞争力远远落后于经济竞争力。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中国搞市场经济时间太短。市场经济是一种科学化的经济,而科学本质上就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科学的发展。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经济体制,它也蕴含着内在功能性缺陷。首先,市场价格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在价格调节开始之前,供求失调,资源配置失当,已经是既成事实。第二,市场价格调节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如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供给减少,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企业破产倒闭,数以万计的工人失业。第三,市场价格调节是一种迟效的调节。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所固有的巨大惯性,价格下降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生产才会缓慢地减少下来,大量的资源已被浪费。

同时,有些事情是社会所需要的,也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但由于外部条件缺陷而导致市场机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市场失灵”,其主要表现有:垄断性生产经营、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供给不充分、不完全信息下的商品交易。

(二)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与合理转变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政府职能作出的“用足市场,慎求政府”的科学定位。

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有助于改进政府行为,改善政府形象,逐步实现无限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划桨型政府向导航型政府转变,监管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作秀型政府向诚信型政府转变,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人治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做到有取有舍、有强有弱和有进有退。概括地说,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是具有竞争性的领域,政府都要退出,让市场来经营;而市场调节不了的、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领域,政府就要进来,尽力而为之。

1、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发挥好平衡协调职能,通过适时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保障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克服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采取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帮助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依靠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平,防止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宏观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价格连续负增长。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到2002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发行国债66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2万亿元,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格局下,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繁荣景象(GDP年均增长7.7%)。2003年以来,中国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了轻度的通货膨胀。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42%,能源、运输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货币信贷增长偏快。为此,中央政府先后两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5个百分点,将钢铁、水泥、房地产等行业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分别提高了15个百分点。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回落到28.6%,比一季度下降13.4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长幅度也有所下降。

2、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

一方面,弱化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职能。从政府调控为主,让位给市场调控为主;从政府投资为主,让位给民间投资为主。取消政府在微观经济中的一些审批权、核准权、管理权、制约权,使政府权力从“无限”变为“有限”。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相容性,特别是在县域经济领域,民营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例如,我县拥有水力资源18.1万千瓦,解放以来,政府投资开发了青年电站、岩口电站、东坑电站、龙头电站等17处电站,装机容量2.3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2.8%。从2003年起,我县大力推行招商引资,实行投资以民间为主,企业以民办为主,引进县内外客商签约开发小水电站26处,投资规模4.2亿元,装机容量达5.4万千瓦。

另一方面,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职能。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中小国有企业和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退出国有序列。即使是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大企业,也应通过股权配置多样化和减持国有股份,从所有权关系上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彻底的政企分开,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参与者、操纵者,改变为指导者、监督者、服务者。

3、分化部分政府职能

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为指导思想,在维护中央权威和尊重地方政府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使地方政府分权和中央政府集权达到动态统一和平衡。

近几年来,在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名义下,中央职能部门发起了一场以“垂直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向地方政府的收权运动,在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税收等部门垂直管理后,工商、技术监督、药品管理、国土也相继被“垂直管理”。这样一场“收权”运动,实际结果并非中央政府权力的集中,而是职能部门的集权,是地方政府调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力的弱化。

4、转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社会的成功分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趋势。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动态性,无论政府的主观愿望多么好,都会受到自身治理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把社会所有的事都管好。

要大胆向社会组织分权,将政府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工作,诸如会计事务、审计事务、法律事务、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行业管理、社区自治管理等,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去,交给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

(三)县级政府如何履行“四项职能”

县级政府是否全面正确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项职能,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经济调节的目标和途径

县级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一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坚持合理开发资源,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引导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智体结构、投入结构的合理转换和优化升级,谋求产业部门的合理布局及资源的最佳配置。三是拓展生财空间,推进依法聚财,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优化用财结构,科学民主理财,增强县级财政调控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搞好劳务输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实现上述目标,县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城镇居民购地建房,停止单位集资建房和实物分房,逐步实现居民住房商品化、职工住房货币化。取缔土地隐形市场和地下交易,扩大土地开发招标、拍卖范围。建立技术信息体系,健全技术信息市场,促进智力劳动商品化。建好粮油、畜禽、竹木、水果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好建材、家电、家具等工业品批发市场,建好县城贸易中心和乡镇集贸市场,促进城乡消费快速增长。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搞市场经济,就要搞公共财政”。县级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职能—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线索,界定财政收入的规模,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保留少量必须收取的规费,将一些经营性收费或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改为税收。加快行政机构改革,努力减少行政管理支出;严格控制经营性事业单位费用,适当增加科学教育等事业费支出;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尽量压缩经济部门事业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调整预算科目,实行部门零基预算,巩固“收支两条线”、会计集中核算成果,逐步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引导县域资金“体内循环”。当前,农村金融“失血”现象相当严重。1998年至今,国家商业银行相继撤并农村金融网点3万余个,对农民实行“宽进严出”的存贷差别待遇,致使农户贷款无门。既使农村基层信用社,也出现了资金外流的反常现象。2002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9875亿元,贷款余额13937亿元,存款大于贷款5938亿元。此外,还有一个只许存款而不管贷款的“抽血机”——邮政储蓄所,每年通过3.2万个营业网点,使县域资金流出5000亿元左右。据估计,每年从农村流出的资金高达6000亿元以上,平均每个县在3亿元左右。不管是种田挣钱、外出打工挣钱还是办乡镇企业挣钱,农村大部分剩余资金都被国家金融机构抽走、掏空。

县级政府在维护金融安全大局的前提下,应引导城乡居民存款集中流向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的农村信用社,适当控制以资金上存为主要业务的各家银行的存款,确保稳健的金融政策传导顺畅。建立贷款营销项目推介制度,建立信贷营销奖励制度,鼓励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治理整顿民间非法集资和高利借贷行为,放松准入限制,鼓励发展民营银行。

2、市场监管的意义和途径

当前,县级政府在市场监管中的“越位”、“缺位”现象依然存在,前置性审批过多过滥,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仍在沿用;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极为重要的监管职责没有完全履行到位,影响了县域经济竞争实力。县级政府必须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到“缺位”的地方“补位”,让守法的人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让违法的人感到政府无处不在。

一方面,要淡化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取消行政审批。政府只审批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其他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投资主体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在市场准入前置审批和企业登记设立方面,一律由申请人领取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后,再向有关部门申报。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并实行“审批的不收费,收费的不审批”,减少“暗箱”操作,降低审批成本。

另一方面,要强化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从严查处欺行霸市、强卖强买,积极引导各类市场、各行各业合理聚集、公平竞争,减少和限制市场垄断。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行为,彻查严办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假冒伪劣案件。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加大工程招投标及工程实施的监督力度。把重塑社会信用秩序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全社会普及信用文化、守信意识和维权知识,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和数据。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公布市场监管热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市场监管的积极性。加强新闻、宣传等舆论监督,对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跟踪报道和公开曝光,让违法者无处藏身、无利可图。

3、社会管理的难点与突破

当前,县级政府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仍然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首先,社会中介组织很难承担政府向社会所分化的职能。其次,忽视了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同时,社会稳定之弦绷得很紧。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着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对现有的中介组织进行改造和优化,摆脱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的从属关系,割断其与政府和其它企事业单位的“脐带”,保证中介组织的独立性。着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制定服务收费标准,保证中介机构独立的经济来源。严格资格审查和执业登记,依法规范中介组织活动;对利用职权胁迫中介机构出具伪证的,从严追究其法律责任。

——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产业政策和各种资源可流动性的强弱、资本化价值的高低等状况,制定好资源开发的中长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分步骤、有重点的搞好矿产、水、土地等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开发合理高效、整体优化和永续利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争取、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狠抓各项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堵塞漏洞,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认真处信接访,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创新

现代政府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公众期盼政府供给更多更好地服务;另一方面,又希望在不加重税费的前提下提供这样的服务。这就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

——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供给机制。扩大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针对提供何种公共服务、怎样提供公共服务等问题,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用群众的观点评价公共服务,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公共服务的根本目的。

——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农业机械服务、动植物医药技术服务、广播电视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以通过收费实行有偿服务。城市环卫、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可以通过“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投标”,鼓励私营部门和非盈利部门投资经营。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可采取政府建造、私人经营的方式,也可采取私人建造、私人经营的方式,还可采取BOT方式(建造—经营—转让)。

可以说,洮水水库项目法人招标,是BOT方式的成功范例。洮水水库项目总投资6.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3亿元,省市配套0.6亿元,县级筹资4.3亿元。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县发布了洮水水库招商引资信息,先后与40多家客商进行了接触和商谈。今年来,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省发改委、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决定实行洮水水库项目法人招标。11月2日,通过专家、评委的封闭式评标,确定了广州新裕集团作为中标候选人。本月底,县政府与新裕集团将在省政府签订洮水水库特许权协议:由中标方筹资建设洮水水库;建成后中标方经营洮水水库50年;50年后洮水水库所有资产无偿移交县政府。

——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协作机制。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培训,公开透明地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工作,使之由制度化成为法制化。发展以县级服务为中心、乡级服务为骨干、村级服务为基础、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在领导力量、政策措施、物资保障和资金安排等方面,为完善社会化服务创造条件,确保服务体系的作用正常发挥。

三、茶陵经济近期展望

2003年,我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55亿元,在湖南省89个县市中排名第49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14元,排名52位;财政总收入13078万元,排名49位;人均财政总收入231元,排名42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4.6:33.7:31.7,虽然比2002年39:30:31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与全省19.1:38.7:42.2、全市13.2:49:37.8相比差距很大。全县总人口5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6万,城市化率仅为13.3%,低于全省7个百分点。

当前,我县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办电兴工,拓城兴旅”的发展战略定位准确,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招商引资向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来势较好,全县上下政通人和。茶陵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即经济总量壮大,可用财力增加,基础设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一)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今后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两位数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经济总量有大的跨越。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到201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18:50:32。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竞争力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投资和消费日趋合理。

(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洮水水库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启动临建工程,预计2008年竣工之后,可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每年可发电1.42亿千瓦(相当于2个青年电站)。总投资45亿元的衡炎高速公路,总长114公里,其中茶陵境内49.78公里,预计2005年工程建设指挥部落户茶陵,2008年衡炎高速公路及县城互通、浣溪互通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我县公路交通条件,并带动旅游、运输、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赣茶吉铁路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项目,又将把我县的铁路交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三化”进程实现跨越

在工业化方面,我县水力资源蕴藏量18.1万千瓦,人均0.3千瓦,比全省人均多0.1千瓦;钽铌矿储量居亚洲第二,中国第一;云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重新认定的90个开发区之一(2004年,全省取消开发区129个)。随着年产值1.2亿元的东信棉业公司、年产值6000万元的云阳水泥厂、年产值4000万元的康圣堂药业公司等一批标志性企业,以及26个小水电站和一大批矿山、冶炼、纺织企业的建成投产,预计到2010年,我县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0%以上,从而真正迈入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门槛。

在城镇化方面,实施“东提西拓”战略,建设新城区,提升中心区,改造古城区,到2010年把茶陵建设成为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的中等城市(目前,我县城区面积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云阳森林公园、南宋古城开发有序进行,逐渐成为湘赣边界的旅游休闲胜地。浣溪、平水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型中心镇,潞水、火田发展成为工业主导型中心镇,高陇、界首发展成为边境贸易型中心镇。到“十一五”期末,全县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发展烟叶3万亩,列入全省种烟基地县;好恰绿色油业公司、虎踞精干麻厂、永光食品有限公司、明发松脂厂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油茶、苎麻、大蒜、松脂等产业基地建设得到巩固;粮油、畜禽、竹木、水果等专业批发市场辐射面扩大;农产品贩运大户、中介组织和营销集团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全面提高。

(四)改革开放整体推进

随着中央统一部署的行政区划改革全面实施,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能与权限得到规范,县级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相应增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同经济结合,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智力劳动向商品转化,公有公营向民有民营转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农业税全面取消,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招商引资向纵深推进,招商引资的主体由行政事业单位转移到工商企业,招商引资的对象从吸引县内外投资扩大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招商引资的领域从以兴办工业为主扩大到涵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走出去”战略开始实施,商品和劳务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乡”紧密结合,输出富余劳动力,引回先进生产力。

(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就业率提高,失业率减少,绝大多数劳动者都将获得就业岗位,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逐步规范。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良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别墅、豪华型套房、经济实用房将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超前消费、即期消费的欲望增强,小车、电脑走入寻常百姓家,自驾车旅游、电子购物成为消费时尚。扶贫开发继续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总而言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两支手必须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交响乐章。

(周德才,茶陵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府与市场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