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政治常识>> 第三课>>正文内容

专家首次提出中国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

  新华网杭州9月19日电(记者 潘海平)近日在浙江召开的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上,浙江大学等方面的专家首次提出了一整套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据介绍,这套体系以中共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发展的论述为依据,按照系统学原理,吸收国家统计局“基本小康”指标体系有益内核,利用国内外测评的指标体系办法,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和反复论证构建而成。   浙江大学卡特中心的研究报告提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子系统层次由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经过多次论证后,最后确定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从业人口比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基尼系数、森林覆盖率、社会治安率、家庭电脑普及率等23项个体指标。   这23项个体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指标数据,中国全面小康标准大致等于2000年中等发达国家略微偏低的水平,现代化水平则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另一类指标缺乏国际可比性,根据中国改革进程和发展趋势预测来确定。   据专家介绍,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特别突出四个方面:农村收入的提高,城乡差别的缩小,环境质量的改善,政治文明的提高。因此在体系中分别对“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三个子系统赋予25%的权重,而对“生态环境”子系统也赋予了15%的权重。指标体系对“政治民主”子系统也设定了具体的量化个体指标。即“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度”、“村党支部双推双选率”和“三级政(村)务公开率”,分别需要达到90%。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案例|第三课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