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解题指导>>正文内容

把握政治非选择题设问特点,提高复习实效性

一、把握非选择题设问特点的重要性:
(一)这是考查学生基本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
高考政治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规律出发,侧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政治思维品质,即能正确运用所学相关政治知识对现实生活做出正确分析、判断、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试卷的设置及解答中,必然会存在相互联系的五个基本要素:材料、设问、知识、能力、答案。
试卷中直接展现的是材料及设问。材料提供的是某种情境或某方面的话题,规定着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向。高考以能力立意,即以考查能力为本质,而知识是能力考查的载体。答案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判断学生基本政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设问则是连接知识、能力与材料的“桥梁”,是规范答案内容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和思维过程的重要因素。
(二)这是考生应试的难点。
设问角度和设问方式的不断创新是近年高考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不同的问题,对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对知识考查的侧重点及思维过程的规定不同,命题者必然通过设置不同的设问角度和设问方式加以限定。通过把握设问的特点明确这个规定,是准确分析问题的前提,也是学生应试的难点。对设问的指向、角度不明,必然出现答题的盲目性,“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得分自然就低了。
二、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角度及对策:
对展现的材料,考生一般应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顺序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对政治问题的分析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 ①问题的现状、变化;(即回答是什么)②产生的原因;③产生的影响、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②③回答为什么)④我们的态度和措施(即回答怎么办)。
因此,按设问的知识内容指向划分,设问角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现状、变化类。
即要求说明材料中所体现事物的成就、问题或所列问题的变化或变化的趋势。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相关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对这类题要注意:①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能否全面、准确答题的基础。②具体分析材料时要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纵横比较,在比较中得出结论再运用相应术语进行准确表述。这是答好题的关键。
(2)依据、原因类。
即要求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结合事物发展的现实状况,论证说明材料中所列想法或做法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或阐释材料中所列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类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①选用的教材相关知识要紧密结合材料,选用准确、恰当。②对问题的论证说明,要有理有据,做到有论点就要有论据支持,有论证过程。③对依据的分析既要结合材料,又要结合现实生活状况;对原因的分析既要考虑内因的决定作用,又要考虑外因的影响作用。
(3)影响、意义类:
即要求说明某种观念或行为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类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事物影响的分析能力,侧重考查事物对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即意义或对人类的发展体现出的重大价值。
事物对人类的意义或价值是由事物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决定的,因此分析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析特点;寻联系;思变化;说意义。即①由相关事物的概念内涵分析事物的属性和特点,②结合现实从材料中提取、提炼相关信息,分析该事物内部各要素及该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作用;③进一步分析该事物所引和起或将引起的变化,其中的积极变化即意义。
(4)关系、比较类:
即分析说明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内在联系或比较其异同。这类题注重考查考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其变式题是辨析式简答题(包括观点辨析和事实辨析)。
对这类题的分析要注意:①对事物的比较强调从定义(内涵)出发,全面把握其外延。②分析关系首先要把握体现的是哪些要素的关系,这是全面、准确分析问题的关键。③辨证分析,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联系的考查主要是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
(5)措施、要求类:
即针对材料中体现的现实问题,要求说明主体应该怎样(对待)解决?或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这类题考查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这类题的分析要注意:①多角度分析,即站在不同立场上思考问题。②要有针对性,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措施,切忌将与主题相关而与该题材料具体体现问题无直接相关的方面都不得答上,③在具体书写答案时,可先总述后分述。这样更有利于科学、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现行重大政策的相关阐述。
三、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及对策:
(一)按设问对知识范围的明确性划分,设问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宽泛性设问,即设问只指明知识基本方向(学科范围),没有对具体理论直接而明确的要求,
如:2003全国文综第38题(4)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2004北京文综第39题(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04四川文综第39题(6)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
这类题在设问上对要考查的知识具有隐性特点,要求考生在材料的阅读中明确。这类问题的分析应:①通过读材料把握其中的关键字词,确定主题,明确主体是什么?在做什么?有什么影响等。②运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
(2)理论限定性设问,即设问对答案组织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而明确限定的设问。
如:2004四川文综第38题(2)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2004四川文综第38题(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2004陕西文综第38题(2)结合材料二中淮河流域洪水“管理”的实施,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
分析此类题的前提在于把握设问中的关键字词以确定考查的主题,基础在于回忆与该主题相关的教材知识,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按要求具体分析问题。
(二)按设问的表现形式划分,设问方式可分为以下五类。每一类形式必定体现一定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考查要求。
(1)“分析”、“说明”类。
如:2004四川文综第39题(6)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2004北京文综第41题(4)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这类题的分析要求全面,一般要求分析材料中体现问题的①实质:②产生原因(理论依据);③产生的影响;④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2)“为什么”、“必要性”类。
如:2004北京文综第39题(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001全国文综(新课程卷)第39题(2)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 2004四川文综第38题(2)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
这类问题的分析一般要求回答问题的①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②影响(意义或危害)。
(3)“体现”类。
如:2004四川文综第38题(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2003全国文综第37题(3)…,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2003全国文综第40题(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这类题在设问上规定了明确的理论知识(既可能是原理也可能是具体措施、要求)范围,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一理论的。。这类题的分析基础在于全面而准确地回忆教材上与此主题相应的知识,明确原理的内涵及外延或具体要求包含的具体内容,然后在结合材料的对比分析中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4)“认识”、“评价”类。
如:2003全国文综第38题(4)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2001全国文综(新课程卷)第39题(3)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
运用相关知识认识或分析评价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或某一理论观点,这类题的分析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②影响或意义;③解决问题的措施。
(5)“启示”类。
如:2002全国文综(新课程卷)第38题(3)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这类题要求对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和做法的可取或不可取之处在理论上进行必要的概括分析,为正确解决同一类问题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侧重于解决问题措施的表述。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解题指导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