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哲学常识>>正文内容

科学家故事的启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故事一:两个科学家奇怪的遭遇战

1935年,24岁的青年印度科学家钱德拉塞卡到了伦敦,跟当时最负盛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邂逅,每周两次讨论问题,那时爱丁顿已52岁。由于爱丁顿的赏识和推荐,钱德拉塞卡得以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宣读论文。开会的前一天,节目单发下来了,却有两个科学家的名字,一个自然是钱,一个却是钱所敬重的爱丁顿。可是钱很纳闷,因为他从来不知道他所敬重的这位老科学家也在研究他所选定的课题,而爱丁顿也从来没有透露过他对这个课题发表过什么新观点。青年科学家想问,却不敢问,虽则他们两个人在开会前还一起喝茶。 青年科学家宣读了他的论文,怡然自得。因为他相信在黑洞方面的研究确实有独到的见解。然后是爱丁顿发言。这位老科学家断然驳斥了钱的全部理论——更确切地说,他没有逐一推翻钱的逻辑和计算,但他以他的声望,他的经验,他的学问,从根本上否定了青年科学家关于黑洞的“神话”。他说,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他的“权威性”的发言,引起会众一阵阵笑声:青年科学家彻底失败了。他不知所措,心情当然是很沮丧的。后来他回忆道:

“我原来以为我将在会上宣布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结果爱丁顿让我出足了洋相。我心情乱极了。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继续研究这个课题。那天我回到剑桥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了。我走进一间同事们经常聚会的房间,这时当然不会有人还留在那儿,但炉子里的火还燃烧着。我记得,我站在炉火前自言自语地重复着一句话:‘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

他没有气馁。他自信他的发现是对的,他自信他的理论没有错。两年后,他把这几乎被否定(实际上已被否定了)的新发现写成一本书,然后他把它暂时搁下。他从事另外的课题研究,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多少年后他重新研究他的黑洞,这时他有了更多方面的实践,更多的理论归纳。他终于使这个世界承认这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他不后悔,他甚至认为第一次的否定,使他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周全地阐明他的划时代的理论。为此,他在72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奖。

(《暸望》1997年第49期)

故事二:获诺贝尔奖和被解聘

1982年国际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尔逊教授,以表彰他在“相变中临界现象”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人们在恭贺、欣喜之余,不能不想到在此之前,威尔逊面临被校方解聘的一段经历。获诺贝尔奖与被解聘,相去甚远,同对一个人,缘何?

原来,威尔逊在任教期间,选择了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以至于连续4年未发表过一篇引人注目的科研论文。校方鉴于他“没有造就,不堪任用”,准备予以解雇。在校董事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意解雇。幸喜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贝德教授(196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威尔逊学识基础雄厚,科学思维敏捷,之所以这几年没出成果,与他研究的课题有关,一旦突破,就是震惊世界的成果,建议继续留用。由于这个建议出自有威望的老科学家之口,校方只好作罢。果不其然,第二年,威尔逊就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表了后来获诺贝尔奖的优秀论文。

(《中国教育报》1999年4月22日)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案例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