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一课>>正文内容

高一复习学案 第一课(一)

经济常识复习学案一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知识体系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基本属性

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的产生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正确对待货币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棒子、鞭子、筛子

主干知识

一、 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

1、商品经济的概念

2、商品经济的产生

二、全面理解和把握商品的概念

1、从商品的含义来把握商品

含义——

2、从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来把握商品

商品是 的统一体。 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含义——

地位——

体现关系(现实意义)——

2)价值

含义——

地位——

体现关系(现实意义)——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重点把握两者的对立统一)——

思考题1、等式A=B在经济学中的理解

2、比较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表格一: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比 较

其他劳动产品

区 别

联 系

表格二: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

比 较

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 别

联 系

3、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三、 商品的价值量

1、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思考题1、商品价值量为什么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2、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条件)

2、 商品的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三者的关系

表格一:

技术改造前

技术改造后

社会劳动生产率

8小时/双

4小时/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8小时

8小时

单位商品价值量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

结论及实际意义:

表格二:

技术改造前

技术改造后

社会劳动生产率

8小时/双

8小时/双

个别劳动生产率

8小时/双

4小时/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8小时

8小时

单位商品价值量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

结论及实际意义:

在下图的线条上填入比例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思考题1、马克思称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

1) 请谈谈你对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的理解。

2) 结合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说明怎样才能有助于实现从商品到货币“惊人的一跃”?

3) 如果你是一个商品生产者,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发?

2、根据“1把斧子=15千克大米”这一等式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1把斧子需要与15千克大米相交换?

2)为什么1把斧子能够与15千克大米相交换?为什么1把斧子只能换15千克大米?

3)在这一等式中,1把斧子和15千克大米的关系是什么?

4)这一交换的现象与本质分别是什么?

3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按同一价格出售商品,为什么有的赚钱,有的亏本?同一商品的生产者出售同一种商品,为什么有时赚钱,有时亏本?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复习学案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