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课题>>正文内容

《高中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纸笔测量的命题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其中,如何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副部长王湛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给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从事历史教学活动的一线教师,我们深知,评价机制不改革,新课程改革将会穿新鞋走老路,原地转圈而已。因此,要想完成真正意义的课改,一场评价的革命势在必行。

中学历史学习评价既是对中学历史学习的效果,效率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实现有效学习,持续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人们过于注重学习评价的选拔性功能,而忽视了它的发展性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将历史课程定位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要“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学习评价中,如何全面体现这三维目标,“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如何使评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自然成为了中学历史教师和高考命题专家共同关注思考的问题。应当看到,当前的高考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将命题思路由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但面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考和平时的考试检测,仅仅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评价,则涉及甚少。在新课程标准颁行后,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研究,已经有了一些建树,而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研究,人们的关注程度尚嫌不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学习内容,如何来评价,尤其是如何采用纸笔测量来评价,以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让考试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已是当务之急。

中学历史教学界对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评价也有一定程度的探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2004年10月刊《中学历史教学》上刊登了东海中学赵士祥老师的《试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高考命题倾向》,文中提出高考的命题思路应由原来的“能力立意”转向“目标立意”,即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必须作为高考考查的内容。并提供了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几种模式题型,见解新颖。福建省教研室的刘文川老师在网上发表的一篇讲稿中也提供了一些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连云港市教研室刘俊利老师在《新高考高三政史地》2008年第5-6合刊上也给出了过程与方法考查的几类题型,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高中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纸笔测量的命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通过探索研究,寻求对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合理题型,从而为高考命题改革提供参考,为课程改革提供实例。

2、意义

本课题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有明显的创新点,鲜明的时代感。

从学生的成长角度看,恰当的过程与方法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掌握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汲取历史智慧、感受历史学习过程的成就感和快乐,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好的评价体系形成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强劲支持,“有效的评价,将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探索过程与方法的纸笔测量题型,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对课堂教学具有展示激励功能,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看,学习评价毕竟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而且我们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利用合理有效的笔试题型进行科学检测与评价并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将能够选拔出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本课题将丰富学习评价研究的内容,既是新课标理念的运用与实施,也为高中其他学科提供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的界定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中历史知识感知和积累过程的评价,能力获得和提高过程的评价,历史观的体验和形成过程的评价等,也包括探究式学习主动性和交流合作意识的衡量,持之以恒意志品质和面对挫折心理态度的衡量等。学习方法的评价包括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理解把握程度评价,历史学习各种方法运用和结合的评价,也包括评价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评价学生参与探究的手段方式的评价等等。本课题侧重于纸笔测量,最终探索出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与方法的可操作性题型。

纸笔测量是现阶段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设计一些相应题型,对过程方法进行评价,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情景式、调查式、运用式、思辩式、假设研究式等开放性试题类型,以后将进一步探索研究,形成一些既有利于评价学生,又方便操作的笔试题目类型。

2、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个。

①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

这一评价理念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大力倡导的,这一理念的几个具体观点将直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a、向全面性综合性评价方向发展

b、注重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c、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②人本主义课程论

这是美国学者罗杰斯(C·Rogers)关于课程的系统理论。他认为课程的重心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动的整合上,并注重人的发展,成长,而不是强调知识的获得。

③第四代评价理念

这是美国评价专家古伯和林肯(E·G·Guba & Y·S·Lincoln)提出的。在197211月,14位国际著名学者会聚英国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讨论了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美国这两位学者根据会议精神,提出了建构主义评价与质性评价的观念,那就是评价不只是要对预期的教育结果进行测量,而是要对整个方案,包括前提假设,理论推演实施效果以及困难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④《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草案)》关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指导性意见也是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探索的方向,如过程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关要求等。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开发性研究类课题,在坚持可行性和创新性原则基础上,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信息,为本课题提供其理论支持并汲取经验丰富课题。研究学习相关文献,提高课题组教师素养。

2、调查法

采用普通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历史学习中的心理状况,学习情绪,评价建议,评价效果,形成各种评价方式的可行性参考资料。

3、实验法

将设计出的考查题型运用于部分学生群体中,有目的的加以操纵,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加以科学分析,探索因果关系。

4、经验总结法

在获得观察、调查、实验、所得的事实和分析统计所得的数据后,进行分析概括,比较综合,形成结论。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研究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本课题的研究,显然是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得到了徐州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省特级教师陈伟国老师和沛县教研室刘洪才主任(历史学科专家,县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并对前期的实验探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本课题研究得到各级领导和学校的积极支持。徐州市和沛县两级教科研机构对本课题非常重视,我校校领导更是鼎力支持本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并给予资料及各种物资上的支持。沛县中学校风正、学风浓,生源基础好,高考连创佳绩。在历史学科上,我校学生曾获省知识竞赛二等奖,研究性学习省级一等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参与研究活动,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蔚然成风,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基层土壤。

3、本人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教科研经验和高中历史命题的经验。本人在教学上曾获徐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科研上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等省级以上刊物。一年多来,我参加了徐州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的历次命题工作,学习和积累了一些命题上的经验

六、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暂定研究周期为两年,从200810月到200910月。期间为提升研究者的理论水平,计划精读课程教学评价类理论籍三册,泛读相关理论书籍若干,并及时关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评估与论衡”,《历史教学》“命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学》“高考指导”等栏目刊载的文章,从中留意搜集有用的理论和实践材料。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研究和学习计划如下:

20087——20091月,精读《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与评价指导》(魏恤民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搜集近年来新课程高考新题型,经典试题,并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较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20092——20098月,精读《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问题与对策》(龚雄飞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结合新一年高考,对试题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的部分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自己平时的命题训练,探讨“过程与方法”评价的有效题型。

20099——200912月,精读《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回归典籍,探求教学与评价的基本关系,自己撰写笔记、体会、论文,探索“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评价方式,评价中纸笔测量的效度、信度、题型设计,评价结果的分析等,力争如期结题。(以上三本理论书籍均已购置,在研究和学习中如有新的好的著作出现,研究者自当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加以丰富)

七、课题主持人基本信息

 

 

   

刘晓兵

所在学校

江苏省沛县中学

   

所任学科

历史

   

大学本科

   

34

所在年级

高三

   

中教一级

联系电话

13626179752

电子邮件

pxxiaobing@126.com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