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八课>>正文内容

实践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2)理解: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它是客观的;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实践的手段(工具和其他设备)是客观的。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总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创造出新的东西,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3)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统一在任一实践活动中。虽然在学习或研究时人们把它们加以区分,但在实际活动中是统一的,不应用这一特征去否定另一特征。
2.能力目标:(1)通过实践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概念含义进行分层理解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2)结合实践特征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4)结合实践第三个特征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4.美育目标:结合实践的含义及其特征,培养学生劳动美。
(二)教学重点:实践的第二个特征。
(三)教学难点: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提问]人类两项基本的活动是什么?
[导入新课]人类两项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
一、实践的特征:
人们每天都在从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但到底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概念呢?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主体) (客体)
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主要指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第二层主要指出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而是在意识的指引下,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理解和把握这一定义,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第二、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实践与认识的区别);第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不包含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区别)。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P113~P114),回答为什么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学生回答]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所以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的物质性的基本特征。
A、实践的主体--人(为什么?)
答: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形态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2、人从事实践活动所需的体力和智力都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地形成的。
B、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为什么?)
答:无论是生产实践的对象自然界,还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的对象社会关系,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唯物论: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
C、实践的手段--工具和其他设备(为什么?)
答:1、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性的东西;2、制造和使用实践手段都不能随心所欲,都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
总结: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唯物主义)。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图片1]红旗渠: 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现更名为林州市)人民为了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钎开凿出全长1500多公里引水渠,后来这一引水渠被称为“红旗渠”。在修建这一宏伟工程的过程中,林州人民踏平了1250座山头,钻透了211个隧洞,架起了152座渡槽,挖砌土石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高3米、宽2米的一道“万里长城”。
[图片2]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20世纪中国三个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
(有目的的创造是实践能动性的充分体现,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名人名言]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在建造房子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统一的。
(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意识或认识而言,之所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构成实践的三个要素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而言,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总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进行的。)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第一、实践的主体——人具有社会性,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第二、实践总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着。
[思考](P115)“想一想”
[教师点拨]指出其原因有三:一是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二是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三是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五)总结、扩展
1、总结:今天这节课主要讲了一个概念、二层含义、三个特征。
2、扩展:结合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内容,联系近年来科技的重大突破、重大发展、重大实践活动,向学生传递新知识、新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时渗透“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教育。
(六)板书设计
一、实践的特征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①实践总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
②有目的的创造出新的东西,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①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②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
(七)教后反思:
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此可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有关实践的概念和特征,教师列出问题,学生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真正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实践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