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复习指导>>正文内容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要在“巧”上做文章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 如果说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在“细”上下功夫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就应该在“巧”上作文章。本文作者主要结合2008—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归类、课本知识的迁移、生活观察及时政热点的理性思考、解题方法的疏导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等方面在“巧”上做文章,以期为搞好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巧做文章
  
  2008年和2009年高考是江苏省全面推行新课改,在新的高考模式下的两年高考。江苏高考政治命题,一直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并为遵循这一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但这一原则的贯彻与实现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得到夯实的基础上而后生成的。因此,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读懂教材,记住主干,决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学生才能提高各种能力,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第二轮复习主要通过知识的整合、重组、归类,采用专题的形式,力求学生理清并记住各个专题涉及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题型训练,让学生在练中感悟、练中迁移,基本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如果说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在“细”上下功夫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就应该在“巧”上做文章。我结合2008—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巧归类
  
  高考主观题的考查,有的往往不是考查某单一知识,而是有一定的知识含量,有一定的知识跨度。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7题第3个设问:“你认为还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其他哪些机关,并请你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的理由。”其答案要点涉及的是政治生活的相关主体问题。那么,对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及其相关知识可以归类如下:1.公民:①政治性权利和义务;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三原则;③政治参与。2.中国共产党:①性质、宗旨;②地位、作用;③执政方式;④指导思想、执政理念;⑤与民主党派关系;⑥所实行的政党制度。3.人大:①性质、地位;②职权。4.人大代表:①法律地位;②产生方式;③职责。5.政府:①性质;②职能;③原则(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④接受监督;⑤树立权威。6.人民政协:①性质;②职能。7.民主党派:①性质;②地位;③与共产党关系。8.国际组织:①含义;②类型;③作用;④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等。有的主观题的考查往往具有非常明确的答题范围,设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如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5题第2个设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那么,在复习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时,就必须非常清楚辩证唯物论(或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或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的构成网络与界限、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准确表述及其所要求的方法论意义和反对的错误倾方向等。如辩证唯物论(按江苏考纲)主要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各自要求的方法论意义和反对的错误倾向等。掌握此类知识,就可以有选择地组织答案,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这启示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就必须对基础知识巧归类。它需要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跨章、节、框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要善于通过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有效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从而优化组合教材知识。当遇到诸如此类的设问时,学生有了明确的知识储备,回答问题就会有话可说,如探囊取物,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二、课本知识巧迁移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近两年的江苏高考政治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课内知识迁移,如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5题第1个设问:“有人说,政府在颁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必要。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可转化为:“政府决策为什么要征求公民意见?”然后调动所学知识,围绕政府和公民两个主体及征求意见(决策)组织答案即可。再如课内对课外知识迁移。在遇到一些和书本知识相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使用迁移法——将书本中已知的知识推断出题目中类似的知识。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34题第2个设问:“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学生立刻就会联想到课本学到的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但如果仅仅按照课本“弥补市场不足,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答,就会失分严重。学生必须联系背景材料,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等已学知识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这样才能少失分,从而实现知识顺利迁移。
  这就启示我们,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一要不断创设现实生活的新情境,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迁移。二要不断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概括化、系统化,努力探求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从而锻炼学生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这样才会具有更大的正迁移效果。三要克服思维定势,多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三、生活观察巧见理
  
  近两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无论是取材还是设问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与心理实际。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如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9题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为材料,考查政府的职能,第35题以我国调整法定节假日制度过程切入,考查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解;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8题以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现象,考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知识,第13题以毒奶粉事件震撼全国,制定《食品安全法》,考查食品生产者严格遵守市场规则的必要性。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典型的如2005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35题“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问题,就非常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如实反映了当今中学生消费心理,着重考查学生对消费的反作用原理、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及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24题以歌曲《青花瓷》的歌词为材料,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以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材料,分别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和发展什么样的大众文化等知识。无论是周杰伦及其歌曲,还是电视动画片,都是学生所喜爱的,这样就一下子拉近了与考生的距离,激起了考生答题的兴趣,也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第33题以中国农民的三大创造为材料分别考查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文化价值观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很好地反映了考生的思想实际,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这启示我们,第二轮复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堆、跳出题海、注重观察,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自然,并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自然、日常生活、自身情况、内心情感结合起来进行理性思考,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实现多角度转化、变换,达到全方位思考,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时政热点巧链接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充分反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体现国家和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近两年江苏政治高考试题就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往往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为切入口,以现实中有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材料,创设一些新情景,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考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考查学生知识的活学与活用及创新思维能力。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把《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这一热点与经济生活的市场秩序知识结合起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与经济生活中的宏观调控考点有机结合来;“抗震救灾”与文化生活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考点紧密结合等。
  这就启示我们,在第二轮复习时,一要有选择性地联系时政热点问题,加深对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二要运用主干知识分析说明带有共性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平时就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并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政治课的基本道理,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挂起钩来,力求找到二者的交汇点,并进行必要的综合训练,从而形成能力。
  
  五、解题技法巧疏导
  
  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既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基本技能的掌握,又有一些非智力因素,例如解题技巧与方法,解题思路与策略等。如正确运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①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是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②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题肢;③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等等。又如主观题设问类型中的“认识”(理解)类问题,该类问题要破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甚至还要谈及“何结果”。即要“判断表态”——什么事;“阐述原理”——理论依据(或重要性、必要性、意义);明确方法——主体分析法(如党、政府、企业、公民、消费者等)。同时又要能够根据具体材料作出不同程度的解答。再如主观题应如何组织答案,①细审设问,按设问要求回答,切忌答非所问;②答案要有逻辑层次性;③用序号标出答案的几层意思;④用课本中的语言(学科术语)或时政化语言作答,切忌大白话,以提高答题语言的规范性,这非常重要;⑤卷面整洁、清晰、易于辨认等。
  这就启示我们,要善于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解题思路与策略进行归纳、总结,特别要加强对近年来高考典型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分析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为学生疏导,引导学生恰当解题。
  
  六、课改精神巧渗透
  
  纵观2008年和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处处渗透着新课改的精神。试题的设计重视基础,突出能力考查,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很多都是根据情景设置问题,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坚持问题立意,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尤其是近两年试卷的最后一道综合探究题,突出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如2009年的综合探究题37题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及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为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从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探究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分别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从政治生活角度看除可以向政府机关提建议,还可以向哪些机关提建议等,都要求考生能根据新情境,学会围绕中心问题,并注意结合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思考问题,且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这就启示我们,在第二轮复习时,一定要积极渗透新课改精神。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省情;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要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落到实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养成发现探究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提出新问题,进而试图初步解决问题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0年思想政治说明.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论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