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哲学常识>> 第八课>>正文内容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精品导学

第一节 实践及其作用

第一框题:实践的特征:

【知识导学】

识记:实践的含义 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

运用:举例说明实践活动

【名师导学】

一、实践的含义:

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材料

是否实践

原因

蜜蜂酿蜜、蜘蛛结网、燕子垒窝;大猩猩模仿人的动作,摘食果食。

不是

不是人的活动

当地政府做未来五年计划;某同学设想未来

生活;学生努力学习。

不是

不是改造客观事物的活动,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黄河上游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人民解放军打击“东突“犯罪势力;建立小汤山医院,救治SARS病人。

是人的活动,并且也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结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要把握科学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

基本

要素

客观性的具体表现

表明

结论

主体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种客观实在;②人的体力和智力是社会发展中客观的形成的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

的活动

对象

①生产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改造社会的实践对象是社会关系,他们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

②自然界和社会的万事万物中,究竟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的当时、当地实践对象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决定的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

手段

①实践的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的②使用实践手段也不能随心所欲。

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材料1:“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材料2:“三峡工程”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察和论证才得以实施;新世纪,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思考:

蜘蛛和蜜蜂与人的活动的区别在于:

前者只是本能的适应环境;而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结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它把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区别开来。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材料

表明

具体含义

原始人在相互协助下才能狩到猎物;台湾的很多商人由于台海关系紧张纷纷把财产转移到其他国家;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要把握和实现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与互助。

实践具有社会性

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

古人用木浆划船;上个世纪的火车用煤作动力,而今的大型航母则用原子能作动力;古人用肉眼观太空,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当代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更有利于人们对外太空的科学研究。

实践具有历史性

①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着的。②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是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结论: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要点阐释】

1、实践的含义: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实践在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地位。不同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一点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规定,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理解此概念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整个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即纯思维的活动,是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才属于实践活动。

另外,不应该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的过程;还应该包含为了改造事物所必不可少的探索活动(即科学实验),例如,天文观察、物理实验、地质考察、社会调查及军事侦察等等。

二、实践的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之所以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主要在于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首先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种客观实在;同时人的体力和智力也都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是客观的。其次,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同时,哪些事物可以成为人们实践的对象,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决定的。例如:对月球的开发将为时不远,但这也只能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有了先进的运输设备后才能实现。最后作为实践物质手段的工具和其他设备,其构成材料是物质的;制造和使用实践手段也是由种种客观因素决定的。例如制造探测火星的探测车在一个世纪之前也是绝对做不到的。那时新型材料,能源及发射的水平都达不到这一点。

另外实践的结果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这也能验证实践的客观性。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就在于人是有主观能动性,是有意识、能思维的,而动物则只能靠本能去适应环境,因此,实践的能动性是它与动物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的本质区别所在。

实践的物质性与能动性是统一的。由于实践的主体、对象及手段都是客观的,所以实践具有物质性;又由于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人是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实践活动受意识的支配,所以实践又具有能动性。不能用一点去否定另一点。只承认实践的物质性,而否认实践的能动性是形而上学;若肯定实践的能动性,而否认其物质性,就滑入了唯心主义。另外,意识根源于物质,所以用来指导实践的意识必须要符合客观,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同时实践的发展也扩展和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如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一些狭小的共同体,如氏族、部落等的内部,随实践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共同体, 如民族、国家等,并逐渐使人类实践的社会联系扩展到全球的范围。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社会性的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无论是实践的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是历史的产物;指导实践的意识,及人的认识能力也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课堂小结】

含义

实践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基本特征 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典例解析】

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物具有耳闻 B、对事物要亲自眼见

C、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D、要亲自实践

[解析]荀子所讲的“闻之”和“见之”是感官体验,获得的是感性认识。“知之”是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ABC所对应的分别是荀子所讲“闻之”、“见之”和“知之”。“行”则指行动,即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所以选D。“知、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认识与实践的称谓。

[答案]D

2: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这句话所表明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解析]材料的意思就是说,建筑师的活动是有计划的,这是他比蜜蜂高明的地方。能动性正是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地方。所以选CA是实践的含义,不符合要求。BD两项表达的虽都是实践的特征,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不选。

[答案]C

【随堂练习】

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小行星撞击地球 B、全国大专学生辩论赛

C、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 D、《2010年远景规划和发展目标》

[解析]A不是人的活动,所以不属于实践活动。B是纯思维活动,而不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因而也不是实践活动。C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活动,因而属于实践活动。D是精神产品。

[答案]C

2、中国明代的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在他看来,凡是认识之真切,情感之发动,意志之决断,都是行(实践)。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 B、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C、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D、科学的揭示了实践的概念

[解析]“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表明王阳明坚持“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实践就是认识活动,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哲学在实践观上的表现,因此ABC的认识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他没能正确的认识实践的含义。

[答案]D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④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察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科技也只有被人所掌握,提高人的智力水平,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①②④都选。③与材料意思不符。

[答案]B

4、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句话突出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总会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解析]马克思这句话表明人的实践是受意识支配的,在行动之前就有了目的和计划,这是实践能动性的体现。所以选CAD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有些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往往不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答案]C

5、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但那毕竟是传说,还不是事实。只有到了今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才圆了中国千年飞天梦。从美好传说到梦想成真表明(

A、人的实践活动能否成功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B、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C、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集体活动

[解析]古人有飞天的梦想,但限于客观条件无法实现。只有科技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才实现了梦想,这一过程说明实践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所以选BA项观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也错误,单个人离不开与他人的关系而存在,并且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从事实践活动,这是实践的社会性,但单个人进行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却是普遍存在的。

[答案]B

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有(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②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④实践具有社会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是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外因发展自己的表现。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实践社会性的要求。所以选C。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新事物和就事物的区别。

[答案]C

7.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

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

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解析]AB两项说法错误,它们仅看到了两者的对立,没有看到两者的同一性。C项判断正确,但未能准确表述统一的原因。D项准确的表达了两者的统一关系。

[答案]D

【巩固训练】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测器,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也在2003年9月27日顺利升空。2004年中国也公布了自己的探月计划。

各国之所以争先恐后探月,据专家分析,其一,为了抢占月球资源,其二,开展探月工程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实践的特征

[解析]太空探测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其中对月球的探测是各国未来计划中的重点,这牵扯到谁能优先占有太空资源。本题是通过这一热点,考查对实践的特征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本题对人类探月这一现象作出理性思考,加深认识。

回答此题,首先要能牢固记忆实践的三个特征,然后对照材料分析其具体表现。实践活动的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性历史性都有体现。

[答案]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体现在月球作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探月所用的飞船和探测器等手段也都是物质的,人的智力也是在当前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各国纷纷探月都其目的。在探月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性。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各国的探月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各国在探月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知识拓展】

形形色色实践观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有诸多关于实践的观点。其中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及唯心主义的实践观都是不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科学的认识到了实践的科学含义与地位。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实践作了片面的理解。一方面承认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例如,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认为“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但在另一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都忽视了实践的社会性,把人只看作是生物的人,看作是只能顺应自然和适应环境的人,因此,不懂得人是能动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

唯心主义也不能对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典型的主要有二种。

一种是把实践和认识混为一谈,从而把实践当作是主体的一种意识活动。中国明代的王阳明就是这样的,他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另一种是把实践归结为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应付环境的活动,例如胡适甚至把人的实践同蛆虫的本能相提并论,这是十分荒谬的。

第二框题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导学】

识记: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理解: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名师导学】

一、实践的基本形式:

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实践的基本形式

农民种植玉米;海尔公司生产冰箱;国家修建三峡大坝蓄水发电。

生产实践

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活动。

政府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中国共产党制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

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及各阶层之间经济、政治关系的活动。

国家组织科学家对SARS病毒进行研究;山东省在部分学校进行高中新课程试点。

科学实验

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目的,运用特殊的设施和手段,去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

二、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古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得益于生产的不断扩大、物质产品的极大丰

富;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

交换过程中的自由、平等和等价交换原则也不断的推进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政治上逐步实现人民内部的自由

和平等,同时也推进了法制建设的平等。

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生产提供的发达的通信设备,改变了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方式;所提供的高精密度的仪器有力的支持了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照明、音响、激光技术等物质条件,使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结论:生产实线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材料

在农村进行的税费改革试验的基础上,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项举措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0031011日至1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998年改革开放一直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科学实验

起作用的方式

共同体现

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关于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实验示范亩产突破700千克的大关。这对于保障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实验中获得应用

型成果,直接用于物

质生产活动中。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集中体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农村税费改革在试点的基础总结了经验,如妥善处理改革力度与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关系,统筹安排,抓好改革配套工作。这些经验为全国进行税费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

学理论,进而指导人

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

活动。

【要点阐释】

1、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生产实践也叫生产劳动、生产斗争,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类起源的历史表明,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劳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生产劳动不断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未来全面发展的实现,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生产劳动的高度发展。第二,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首先需要建立生产关系。社会就是以一定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互相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没有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了。生产实践的发展还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变化。第三,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们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我们之所以应该树立劳动观点,之所以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与生产劳动同时发生的另一种基本实践形式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这种实践包括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包括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等等。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第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因而要促进生产的发展,就必须维护和巩固那些适合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第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先进阶级反对没落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进行改革。我国的体制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变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搞得越好,经济发展就越快,社会主义制度就越巩固。

3、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目的、运用特殊的设施的手段,去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它既包括改造自然的实验,也包括改造社会关系的实验。

科学实验是历史进步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理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更全面的进步。这种作用在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另一种方式是,由科学实验获得应用型成果,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

生产实践

【课堂小结】:

实践的天种基本形式

科学实验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社会作用


【典例解析】

1:我们之所以树立劳动的观点,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生产劳动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技术等活动的基础

B、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C、生产实践是认识最基本的来源

D、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解析]劳动在哲学上就是生产实践,树立劳动观念就是积极支持和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因为生产实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选D不选ABC不是题干原因,而是表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答案]D

2: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这说明

A、人们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B、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的基础

C、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与生产活动无关

D、社会发展要以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典作家语言的理解。恩格斯这句话表述了生产活动与政治、科学等活动之间的关系,所以选B,它正确的揭示了两者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对,生产实践是基础,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D项错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实践。

[答案]B

【随堂练习】

1、下列活动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是(

A、农民张某对棉花的管理与收摘

B、居里夫人发现了元素镭

C、高三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D、司法人员宋某审理民事案件

[解析]A属于生产实践,B是科学实验,C是纯粹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活动。D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答案]D

20012月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由青海省省会西宁至西藏首府拉萨,全长1963米。据此回答2—3题:

2、修建青藏铁路对发展交通、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是非常有利的。这表明:

A、事物间的联系是人为创造的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正确认识事物

C、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实践

[解析]材料表明青藏铁路的修建能促进西藏地区社会的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错误,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B项错误,因为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而不是认识活动。 D项观点错误,生产实践是改造自然的活动。

[答案]C

3、修建青藏铁路有两大难题:一是高原;二是冻土。铁道部中科院等全国9个部门对这两大难题进行了40多年的科学攻关。这里的科学攻关属于(

A、生产实践活动 B、纯粹的认识活动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

[解析]在修建青藏铁路上的科学攻关,是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的科学探索,它的成果也直接用于生产活动中,因而不是纯粹的认识活动,而是属于科学实验这一基本形式。

[答案]D

42003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非公有制经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极大的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A、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B、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阶级斗争是推动我国社会的直接动力

[解析]这个材料涉及的是所有结构的改革,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调整促进了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改革的强大动力,所以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决定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是生产实践。D项也错,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已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B

5、电影《黑客帝国》由于恰当的声、光搭配,特别是采用先进的电脑特技,使打斗场面精彩绝伦,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这表明。

A、生产实践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电影里的场面是纯主观想象的结果

[解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所需要的设备都是生产实践提供的,所以A符合题意。B错,因为声、光及电脑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不体现意识的反作用。C项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因为电影情节有其客观的原型和物质的手段,不能说是纯主观想象的结果。

[答案]A

6、胡锦涛同志讲话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的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之所以强调改革要有新突破,是因为(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C、改革是人类最早的实践活动

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解析]改革要有新突破就是要用社会关系的调整来推动社会发展,其理论依据之一就是B,所以应选BA是错误的,能否取得成功还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D也错误,因为最早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答案]B

7.运用克隆技术将生命体自身的原位干细胞合成器官组织,将使医学发生革命性的转变,使人体更换“零部件”成为可能,大大延长人的寿命。由此可见

A.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成功的改造世界

B.科学实验能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

C.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D.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解析]材料反映了通过科学实验形成的先进技术提高了医学水平,能更好的治病救人。说明科学实验能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水平。所以应选BA项表述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巩固训练】

20031011日至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在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观点和举措。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等等。

请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解析]本题的设问对知识范围进行了限制,要求用实践的相关知识来说明,这是首先要看到的;另外,社会改革就是在调整社会关系,之所以要改革,就是用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本题考察的就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此题主要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考察的知识点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的作用。回答此题还要有层次性:先要从总体上回答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作用,然后说明在我国这种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改革及改革的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反映的事实说明其原因。

[答案]

1)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反作用于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在现阶段,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改革。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只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知识拓展】

科学实验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活动形式出现很晚,它是同近代科学的产生相联系的,但就其萌芽状态来说,是同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分不开的。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的活动。人们为了办好一件从未办过的事,避免鲁莽行事,带来坏的结果,常常要先试一试,这也就是试验或实验。实验是以认识世界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是为成功地改造世界而进行的一种提高实践的自觉性的探索性的活动。实验是实践的探索,是探索的实践。凡是谨慎的人,都注重实验,在没有把握时,都得先“试一试”。因此,以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一开始就包含着,并且直到现在还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实验的活动,只是鲁莽的人注意较少而谨慎的人注意较多罢了。

科学实验不同于一般性的实验活动,它是从一般性的实验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实验活动。由于生产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科学观念逐步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重要的基本形式。科学观念同一般实验活动的区别在于,它是以一定科学知识为指导并经过科学安排的,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探索性活动。世界上每一事物、每一现象都处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之中。为了科学地认识事物,必须科学地安排一个可以把认识对象从复杂联系中隔离出来,使它处于比较单纯的状态的理想环境,如科学实验室及各种科学设备等。这样便于排除作用于对象的一些复杂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对它的某一方面作出专门的研究,得出准确可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知识。这种理想的环境同生产实践所面对的自然界不同,它不可能现在地存在于自然界。因此,只有把科学实验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实践形式,才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才能满足发展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只有靠生产实践的发展才可能不断地为科学实验造出日益完善和精密的物资设备,因而科学实验的发展又是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分不开的。

社会实践越发展,它所要处理的新问题就越多、越广泛、越复杂,科学实验的必要性和作用也就越大,科学实验在整个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但是不管科学实验如何重要,它毕竟还是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实践活动,它还要服从以改造世界为直接目的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客观需要。科学实验同其他两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第三框题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知识导学】

识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并能举例说明。

运用:用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说明现实问题,能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获得和检验认识。

【名师导学】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材料

表明

结论

古代的天文学、力学、数学的产生取决于当代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帝王宫殿和坟墓、神庙和教堂、城堡和战舰,是古代人们所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提出的问题构成了古代力学和数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001年塔里木河下游科考队通过实地考察,揭开了罗布泊之迷,解析了罗布泊的成因,指出罗布泊并非游移湖。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

表明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在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之一,被称作‘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经济发展了,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社会事业却与经济发展脱节。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党作了深刻思考,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认识事物提供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真空等实验条件。我国发射的“神舟”号系列飞船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实践的发展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人的认识

是否有用

原因

结论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当致命的“SARS”病毒袭来时,这位67岁的老人临危受命,走向了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他刻苦攻关,终于在412日宣布,找到了“非典”的病原“真凶”。果子狸是主要携带者,于是广州开始全面捕杀果子狸。

在实践中形成,并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

最终目的。

中世纪的欧洲,神学代替了科学,所谓的神学家们整天讨论一些诸如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的无聊问题。

没用

不能用来指导实践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材料

对发展的认识是否正确

检验方法

结论

淮河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对企业原始排污采取默许态度,国家已花费60亿元进行治污,但最近又出现反弹。淮河水质属劣五类水,有百害而无一利,给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不正确

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有些地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按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有助于化解环境与发展间的矛盾。

在发展经济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目的

【要点阐释】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坚持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认为认识也影响实践,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这是因为: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面对各种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由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才能透过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之后,认识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因为: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会推动人们去探索、去研究。人们的认识能力归根到底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水平越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就越强。因而,人们也能够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获得新认识,产生新科学,使认识不断发展。第二,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奥秘,种进了认识的发展。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对待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把知识作为脱离实践的夸夸其谈,或者作为鉴赏的古董,或者作为哗众取宠的资本等等。持这种态度的人,他的知识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另一种态度是,为了应用知识而学习知识,学了知识随时注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就当坚持这种正确的态度。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门科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身实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认识的特点和实践的特性,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确的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又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课堂小结】

实践决定认识


检验标准


【典例解析】

1: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土,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土之所永异于俗土也。”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解析]金圣叹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艺术创作与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特别说明良土和俗土之间的区别,考查的知识是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他的话表明,“良士”总是在自己有了体验后才有作品产生,而体验又必须在实践中产生,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应选CABD与题干没有关系。所以不选。

[答案]C

2: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时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解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越来深刻。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的是基本原则,而不是其具体表述,否则就陷于教条主义之中。而且实践决定认识,随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以①②③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检验一切行为和认识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所以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A

【随堂练习】

1、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材料所述“生活积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都是指亲身实践所得,然后再有艺术创作,所以选CABD都与题干无关。

[答案]C

2、从2001年开始,报考普遍高校不再受龄与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这个事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举措,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转变,这是由社会的发展引起的,说明人的认识会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最符合题意的是CA项错误,某一具体认识并不都经历曲折的过程。BD与题干无关

[答案]C

32003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文件。就是要通过宪法的修改保护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保证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修改宪法的目的表明(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解析]本次修改的宪法的目的就是要保证现代化建设的这一伟大实践的顺利进行,因此选DA项错误,正确认识才会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C两项都不符合设问要求。

[答案]D

4、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白花授粉作物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并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的错误

[解析]材料的中心是传统理论在实践中被袁隆平等科学家证明是错误的,并得到了修正和发展,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因为材料讲的是认识的产生过程。C不正确,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合理性。D项错误。以往的认识可能都有局限性,但并不总是错误的。

[答案]B

5、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冲突传统理论的束缚,建立起水稻杂交理论,为全世界的水稻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解析]材料的中心是讲正确的理论促进了生产实践的发展,所以,ABC不符合题意,应选D项。

[答案]D

6、毛泽东说:“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其原因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解析]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另一方面,实践要作用于客观事物,产生出客观的结果,联系着客观。这样通过一定社会实践,产生一定的客观结果,将其与人的预期结果相比照,就可以看出认识的正确与否。所以选DAB都不能单独说明实践成为检验认识标准的原因,C项与设问无关。

[答案]D

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解析]①③⑤都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他们都强调了近水、近山、调查、干等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②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④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答案]B

【巩固训练】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的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度,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周茨埋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识记、理解并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二:关键的是指出材料是如何何体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

[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最终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知识拓展】

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必须正确理解有关“惟一”的几个问题:

第一,“多数人公认的观点”是不是真理?“公认的观点”是不是检验一种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从认识论上分析,一种正确的认识产生之后,未必很快被多数人理解、接受,甚至还可能遭到反对、指责。“真理在开始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只有随着实践的发展,继续证明它是真理,它才逐渐被多数人接受。在集体活动、政治生活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是应当的;否则,一项决策将无法提出。但“少数服从多数”不是认识论的原则。如果在实践中证明多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人们就应当改变自己的意见。所以,认识论的原则始终是“实践标准”。

第二,两种认识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都在各自“实践”中得到证实,这时,标准的“惟一性”该如何解释?

在认识活动中,确实存在“各据一词”且都有实践依据的情况。但这并不否定实践标准的惟一性,而是说明实践标准的复杂性。实践是复杂的系统,包括多层次、多侧面。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即实践,不应是片面的、随意抽取出来的,而应是实践的全部总和。

第三,科学理论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在认识活动中,我们常常以某认识是否符合已知的科学理论来判定其是否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也有一定意义,但不意味着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改变了。例如,我们设计一个工程施工方案,它正确吗?需要施工完毕之后、使用一段之后给出最终判定,即由实践来检验。但在方案付诸实践之前,也必须有一个理论上的判断,即看施工方案是符全还是违背科学理论的要求。这种判断不能叫检验工程方案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是科学理论所起的巨大的指导作用。总之,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而且是惟一标准。

第二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第一框题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知识导学】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运用:运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名师导学】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的部分是劳动群众

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材料

表明

结论

袁隆平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为世界作出

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研究成果,最终还是

要靠亿万农民群众辛勤耕作,才转变为巨大的物质财富。

劳动群众的艰苦劳动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

上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一切物质

财富归根到底都

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

黄道婆年青时为了逃离婆家的凌辱,来

到海南岛,在黎族姐妹的传授下也成了纺织

高手。五十多岁时带着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

和自己改造后的纺车回到老家松江,使一种

全新的纺织品驰誉神州大地。

劳动群众不断积累

经验改进工具,提

高生产力水平,推

动社会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文化艺术的发展来看,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进步,锄耕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当时已普遍饲养家畜。基本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少数人脱离农业,从事绘画、雕刻和陶塑,使这些艺术形式包括原始音乐、舞蹈都有了较大发展。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作曲家聂耳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后来由田汉作词的歌曲,在20043月通过的新宪法中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电影《智取威虎山》故事,源自东北剿匪时一个真实的事故,已查明杨子荣本人是山东牟平人。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是帛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内容丰富,线条流畅,刻画生动,色彩鲜艳,布局和谐,是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一件罕见的珍品。另外出土的帛书《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学原著,说明当时人民的智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3、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解放战争中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争取了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的支持。在国统区,大搞统一战争,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力量,使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决裂。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党的十六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80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必须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要点阐释】

1、 人民群众

马克民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某一历史时期内,某一剥削阶级代表新的生产关系而参与甚至领导社会变革的活动,它就属于当时的人民群众的范畴。无论历史时期怎样变化,劳动群众始终在推动社会前进,他们又占人口的大多数,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这种区别,在表述一些观点时,用的是“劳动群众”一,词应予以注意。劳动群众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又包括体脑力劳动者。有时“劳动群众”一词也专指体力劳动者。人民群众是范围很广的群体,是居民中的大多数,因此人民群众又可以相对于个别人物而言。我们只能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说个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的共同产物。一方面,体力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应用和推广的系统的生产实践的经验,正是脑力劳动者总结出来的;另一方面,脑力劳动者不断把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又不断依靠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又不断依靠体力劳动者把这些科学理论拿到生产实践中去检验,为生产实践服务,从而引起生产技术上的不断革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化大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生产劳动目趋智力化,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从而使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指:第一,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会凝聚着人们的某种智慧,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从古至今,劳动群众从事民间艺术创作的人成千上万,直接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但是,一切社会矛盾者是人与人的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革命运动,实质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实现的。进入社会主义进期以后,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进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

总之,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财富,决定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典例解析】

1、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含义是(

A、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学的概念 B、人民群众的范围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人民群众是只在历史中存在的现象D、人民群众只存在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

[解析]邓小平同志的话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它是指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历史的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是有变化的。因此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均是对人民群众“历史性”的错误理解。

[答案]B

2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没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当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C、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解析]材料中“洗脚”比喻干部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之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ABC都能说明这样做的原因。D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ABC

【课堂小结】

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随堂练习】

1、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工作络线的哲学依据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科学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解析]认识是经过“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无限反复的过程。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所以“从群众中来”大体上相当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到群众中去”大体上相当于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所发选CABD与设问不符。

[答案]C

2、实行家庭联产承色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的一大历史创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民尝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已被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和第一个创造一样,它也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

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高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解析]中国的改革是亿万群众的产业。材料所显示的农村两次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农民的创造,这足以说明群众在社会变革中所具有的决定力量,所以选CABD与材料无关。

[答案]C

3、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车篱旁边,哪里还能呤出什么‘采菊车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表明(

A、物质财富就是精神财富 B、文学艺术活动是建立在群众的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

C、只有群众的生产实践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D、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解析]鲁迅讲的是文学创造活动与群众生产实践的关系,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所以选BA项的说法错误,两者有严格的区别。C项也错误,社会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的发展,文学艺术等也是社会发展一部分。D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4、“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策之举则无不胜”,其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C、要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引文所讲“群策”的重要性,暗寓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所以应选DABC与题干无关

[答案]D

2003年,党中央号召全国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据此回答56题。

5、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哲学依据是(

A、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人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三领导集体为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当然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乎“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所以选AB项不是哲学依据。CD与题干无关。

[答案]A

6、“三个代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在中国新理论成果,这表明“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

A、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C、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D、主次矛盾的关系

[解析]“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是矛盾的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所以选C。两者都是人的理性认识,所以AB不选。D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C

7.传说我国古代的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们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C.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鲁班作为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说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故选ABCD都与题意不符。

[答案]A

巩固训练

据报道内蒙古杭棉旗的各族13万人民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建成一条令人叹为观止的穿沙公路。杭棉旗人修路治沙,创造了大漠奇迹,也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这就是不屈不挠、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穿沙精神。

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对杭棉族人这一壮举的认识。

[解析]在恶劣的环境下,群众的实践活动更能显示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本段材料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首先,这一成就的取得是13万群众的共同创造,充分表明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精神财富,说明实践是精神的来源。本题意在考察学生对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创造者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的理解。

[答案]1)杭棉旗人在恶劣环境下建成的含令人叹为观止的穿沙公路,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2)在修路治沙中形成了伟大的穿沙精神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知识拓展】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正是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这样不断变化发展的生产力同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之间,就必然会发生矛盾。其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由于这一矛盾运动的推动,便形成了人类社会由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一般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便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一种辨证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作用,同时上层建筑一经形成,又以积极的能动力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二者的矛盾运动。人类历史就是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这种矛盾运动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随着引起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生产关系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框题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知识导学】

识记:党的群众路线

理解:(1)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青年学生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名师导学】

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启示

20043月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宪法修正案”。本次宪法修正案的形成是经过“两下两上”的过程。即中央只制定修宪的基本原则,交给各省市区,让它们提出具体修改方法,由中央总结后再下发各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后,完成修定稿。

相信群众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荒漠占土地面积76%的陶乐县,从2000年起加快治沙步伐,确定并落实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群众治沙热情。仅2003年春就完成荒沙人工造林2万亩,扎设草方近300万平方米。

依靠群众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12月在西柏坡考察时发表讲话,告诫全党干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二、青年学生要坚实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共同启示

河北农业大学的师生,自1979年以来坚持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他们跑遍了河北太行山区24个县市,参与综合开发太行山,走出一条心系国家,奉献人民,依靠科技发展山区经济,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太行山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青年学生必须坚实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青年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所决定

1)把读书和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2)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情理行等方面来一个彻底转变

一名在林学院三年级学习的学生,总有一种“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寒假回到家,邻村的一位老大伯请这位“专家”到果林帮助剪枝。“专家”傻了眼。在实践中他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从妄自尊大中省悟。

【要点阐释】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其主要内容是四个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其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只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也不能把工作做好。

2、 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青年学生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同工农相结合,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这是知识青年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国情的有效途径。青年学生接触社会领域有限,亦很肤浅;他们多是从书本上获得社会生活信息的,通过道听途说想象社会的,他们对国情的了解很不深刻。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投身于社会实践,与群众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第二,这是知识青年增进与人群众的联系,增进与工农的感情有效途径。许多青年学生虽然来自工农家庭,但他们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工农业生产,因而并不了解工人农民,缺少为工农服务的真挚感情。这些问题靠读书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参加实践,与工农实践相结合。第三,这是提高知识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有效措施。

所谓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不仅仅是指自觉与人民群众生活在一起,从实质上说,它是指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以人民群众中普通一员的身份去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奋斗不息。是否同工家群众相结合,实际上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因而是根本的问题、原则问题。因此,青年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

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青年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第二,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才能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带到工农群众的实践中去化为具体的特质力量,造社会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第三,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情”就是对人民要有思想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行”就是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用自己的知识为工农群众服务。

【课堂小结】

与群从实践相结合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为群众利益而奋斗

青年学生与实践结合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情、理、行转变


【典例解析】:

1:河北农大数十名教师奔赴太行山区把十几项配套技术医下山,培养出二十多万农技人才,促进了山区经济的腾飞。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发山区的实践中也取得了26项科研成果,丰富了原来的教材,推动了教学改革。大家说:“农民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农民。”这个事例说明(

①科学理论是正确实践的必要指导

②实践是科学理论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③科学理论也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④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河北农大的教师将自己的所掌握的科学理论与山区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在起到指导作用的同时也丰富了理论,所以①②③都正确。④说法错误,人要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间接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想事事实践也是不可能的。

[答案]A

2: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此诗句的正确理解是(

①直接参加实践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 ②人们要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

③要真正掌握和发展书本知识,就必须参加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陆游的诗句是告诉人们,从书本上可以获得知识,但要真正把握知识,就必须在实践中印证和深化;用实践来检验知识。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的说法错误,两者都非常重要。④不符合题意,陆游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而不是用认识指导实践。

[答案]B

【随堂练习】

1、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句话是告诫同志们(

A、个别人物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不能相信自己

B、伟大的事业都是群众自发的创造,要依靠群众

C、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 D、要获得知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

[解析]毛泽东始终坚信群众的力量。开拓农村战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这一思想的深刻体现,所以选CA的说法错。B说法错,比如解放战争,是共产党自觉的组织和引导的。D项说法错误,个人获得知识即可以靠实践,也可以通过间接的书本学习。

[答案]C

2、毛泽东做出上述判断的哲学依据之一是(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本题较简答,应选BA项观点错误,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才能当家作主。CD都不能完整体现人民群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B

3、近年来,各大中专院校纷纷利用暑期开展形形色色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考察、技术咨询、智力扶贫、志愿者行动等。这表明(

A、青年学生坚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B、 实践是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唯一条件

C、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实践是青年学生获得知识唯一途径

[解析]近年,各大专院校都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也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应选ABD是错误观点,C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A

4、上题中的活动能使青年学生

①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②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③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④做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以上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就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并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群众的伟大,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所以应选D。参加社会实践并不就直接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因为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产实践也有其他的实践,所以②不正确。

[答案]D

“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观点表明(

A、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B、实践比读书更重要

C、忽视读书是不对的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析]“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是指参加社会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因此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但仍要选符合材料意思的答案,所以选BAD与材料观点无关,C与材料观点相背。

[答案]B

6、牛顿有一句明言:“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更远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启示我们(

A、 正确的认识必须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 B、真理只有通过自身实践才能获得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学习他人经验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解析]当今社会,人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企图事事新身实践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重视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牛顿就一直在强调学习他人经验的重要性,所以选DAB说法错误。C与题干无关。

[答案]D

7、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因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 D、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析]本题说明,小灵、小敏善于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困难的境遇中,使自身获救。这个例子就启示我们应善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A项最佳,BCD与题干无关。

[答案]A

【巩固训练】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终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党的群众络线。首先,中国共产党由于认识到了群众的历史地位,所以才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其次,要使用各项决策符合群众要求,也就是在实践中检验党的决策正确与否,因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答案]1)集中群智慧,倾听群众呼声,符合群众要求,就是坚持党的群众络线,相信群众,依靠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各项决策必须符合群众的要求,说明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知识拓展】

党的思想路线

把认识看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过程,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主要是人民群众的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二者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把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使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一个新发展和新贡献。

“从群众中来”,大体上相当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到认识、由物质到精神的过程。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是制定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置身于实践第一线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从总体上说,是丰富的、生动的、接客观实际的。但从群众的每一成员来说,他们的意见又往往是分散的、无系统的、正确和错误夹杂在一起的,就是说,它偏重于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制作,方能形成比较系统的、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的意见,从而提出关于路线、方针、政策的初步设想。离开这个基础性的工作,任何领导的意见,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到群众中去”,大体上相当于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即精神到物质的过程。集中起来的意见究竟正确不正确,只是靠广大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同时,群众在实行这些意见的过程中,又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从而丰富和发展领导的意见。所以,“坚持下去的过程,就是检验和发展领导的意见的过程,是认识的继续,调查研究工作的继续。决不能把未经群众实践检验的领导意见,当做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即使被群众实践证明行不通也硬要强迫实行,那就违背了”坚持下去“的主旨,是一定要遭到失败的。

第三框题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知识导学】

识记: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含义

理解:(1)在改选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2)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应用:在社会实践中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名师导学】

一、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活动类型

含义

基本活动

途径

2004年夏,中国科考队进入亚马逊河流域,实地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将对流域内的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此举会为我们提供关于亚马逊河流域生态循环的更深入认识。

认识

世界

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客观对象

认识世界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三峡工程至今完成投资910亿元,4台机组陆续发电55亿度,将缓解上海、浙江、湖北等八省市电力紧张局面。同时三峡工程将使长江防洪标准从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改造自然

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变革自然物的原始状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人工形态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改造世界

新一届政府改革有了新突破,范围更大了:国务院机构改、,农村税费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金融、财税体制改革,信用体系建设等

改造社会

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管理体制,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

沈阳市平阳区云集街道群众自觉参加“相识、相知、相助”的邻里“三相”活动,提高自己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操

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2、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活动的关系

关系

随着农业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人均耕地土地面积大大增加,农业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这样原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需要改革。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允许农民按照自愿、公平、有偿的原则转让土地的使用权。

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着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也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1992年梁地区调整土地经济政策,拍卖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政策的支持使这一地区的一名农民承包了800.4公顷荒山,经过4年的努力就使其中667公顷可治面积逐渐变绿,并将山坡造成梯田。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充分调动了人改造自然的潜力。

正确地改造社会的活动调整和改变了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推动科学文化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着改造自然的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改造主观世界

1、改造主观世界的要求

汪洋湖是吉林省水利厅厅长,他是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优秀共产党员和杰出的领导干部。他从政40余年来,始终践诺入党誓言----“为党为民奉献出一切”。他一生恪守的廉政座右铭是:“人生在世,奉献二字”,他一生的奋斗座右铭是:“争分夺秒,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思想,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的地位。

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几年来,我国某地建立一个铜冶炼基地。刚建设时,有关领导在确定了各个部门的任务后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各部门同时上马,基地建成了,一个有几万人口的新兴城市也形成了。然而,火力发电厂建在城市上风上游地段,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高压线走廊从市中心穿越而过,非常危险;铁路线把城市切割成十块,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完整性。

在实践中改进思维方法,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2、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类只注重向自然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厄尔尼诺、拉尼娜、赤潮现象的出现,洪涝灾害、泥石流、酸雨的频发,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为了保证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耕地保护意识。为此,国务院制定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经历了2003年粮食总产量降到8613亿公斤、少于市场需求1200亿斤左右后,今年由于加强了耕地保护意识,全国粮食喜获丰收。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1984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00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于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越来越符合我国生产力和国情的客观实际,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01年,我国已经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在实践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我们追求的世界观境界。

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才能确定想问题、办事情的正确价值导向,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成功的改造世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此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候选人,海南省琼海市民政局局长、共产党员陈徽娥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组织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群众解决住房难、走路难、生活难等实际问题393宗,她先后将国家奖金2万多元损献给老区村庄。她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建功标兵、先进工作者等20多项荣誉。

在实践中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应是我们追求的人生观境界。

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要点阐释】

1、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改造世界又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常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虽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消极颓废的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才能转变主观世界,既推动社会的进步,也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极为重要。一方面,当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从而大大增强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难度;另一方面,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观念,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其中一些观念不可避免地同我们一贯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背离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尺度观察社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用什么样的价值准则规范行为,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政治术语。过去我们曾在阶级斗争意义上、在政治意义上使用过“思想改造”、“改造思想”等术语,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现在生活中,我们说“转变观念”、“换脑筋”等等,就是主观世界的转变,就是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2、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确立想问题、办事情的正确价值导向,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世界观境界。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力,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人生观境界。

总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青年学生只有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为社会做出贡献,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认识世界

【课堂小结】

两项基本活动

改造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典例解析】

1: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两部分,以下属于改造世界的活动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正心、诚意、修身、养性

C、内蒙古恩格贝人治理沙漠开发沙漠

D、科学家通过阿尔发磁谱议探索宇宙中的“反物质”

[解析]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的思想、认识能力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A是改造社会的活动,B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C是改造自然界的活动。D是改造自然必不可少的探索活动,也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认识活动。

[答案]B

2: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是(

A、改造客观世界是指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B、 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身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C、 实践就是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解析]教材对改造主客观的关系有明确的表述。A与题意不相符合。B没有看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区别。C项是正确的表述。D项对实践的概念表述错误,同时也与题意无关。

[答案]C

【随堂练习】

1、下列对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造了自然也就改造了社会 ②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相互促进

③每一次对社会关系的改造都有利于对自然的改造

④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都必须通过实践完成

A B C①② D②④

[解析]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改造社会的活动有严格区别,所以①错误。②的表述正确。③的表述错误,历史上由于在改造社会中出现错误而阻碍人对自然改造的例子也很多。④正确,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都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都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

[答案]D

2003年6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大会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据此回答2—4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这表明(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书己经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和要求。

B、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C、新的认识必须完全抛开己有的理论,进行不断创新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解析]“三个代表”是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要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而提出的,它表明党在理论上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所以B项正确。A项观点错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建设仍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C项也错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提出的,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D项与题无关。

[答案]B

3、张云山在座谈会上说:“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只是落实在学习上,更要体现在贯彻上。”“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其哲学依据是(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解析]学习“三个代表”更重要的是贯彻到工作中去,目的是应用,也就是用来指导实践活动,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

[答案]C

4、各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深刻认识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

A、改造人类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B、改造自然,促进生产发展

C、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履行自己的职责

[解析]各级党员干部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新的认识高度,这不是实践活动,而是改造思想的过程,所以选CABD都与题干不符。

[答案]C

5、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客观实际要求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换脑筋”。这表明“转变观念”、“换脑筋”(

A、实际上是就是哲学上讲的“改造主观世界”

B、是意识反作用的表现 C、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客观事物的变化与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解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意识的变化与创新,人们必须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如“诚信意识”、“时间观念”等,所以要改造自己的思想。A符合题意。这也是存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题干不符,D项说法错误,因为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

6、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只有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个人才能健康发展,这说明(

A、改造思想的活动是自发进行的

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C、改造主观世界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思想

[解析]ABD说法错误。只有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系统的学习马克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得以形成,所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我们要自觉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是因为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是人人都有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对人的活动具有指向作用

③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

④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②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也就体现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所以应选D。①的说法错误,只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人人都有的。③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原因。

[答案]D

巩固训练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

从实践的角度说明“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武装思想”是用“三个代表”来改造自己的思想,从而树立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指导实践”是用认识指导实践活动,所以,本题主要考察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是为了指导实践,这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科学的理论必须通过改造人们的头脑并被群众所掌握,应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知识拓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逐步形成和创立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它是适应现代实践活动方式和科技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要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

控制方法的目的在于达到控制,主要包括反馈方法、黑箱方法和功能模拟方法。反馈方法是把输出信息的结果接收回来,以调整信息的再输出,从而达到控制目的的基本方法。黑箱方法是不打开和不损害事物内在的结构,而仅从输入——输出的整体转换功能来把握事物的方法。功能模拟方法是撇开系统的物质结构和能量结构的具体内容,而从系统的活动功能过程,考察其在各种控制作用下状态变化关系的方法。

信息方法是把系统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提示系统运动过程和规律的方法。

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研究系统内有结构和有序过程,分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模型化处理,从而为实践提供优化方案的方法。

模型化方法是通过研究模型提示原型的形态、特点和本质的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在思维中建构对事物的理想模型、理想关系,并在些基础上进行思维中的理想操作和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

第八课 复习参考

【知识结构】

【重点反刍】

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的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里的客观物质性指的是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指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指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与实践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是统一的。

2、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与能动性的关系

1)二者关系的实质是实践中主客观的关系,可结合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把握,第一个特征强调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实践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现了主客观的统一。

2)实践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一特征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第二特征体现了辩证法观点,二者是互相渗透的,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

3)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都是错误的,夸大第一特征否定第二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特征否定第一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全,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实中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实中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5、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长的关系。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而总结得出的经验,间接的经验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二者联系表现在:它们的最终来源都是实践,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是别人通过亲身实践而总结得出的经验。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来源的。因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7、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1)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两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

4)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的双重目的。

8、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社会统一的基础。

人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做到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近年来恐怖主义在全球蔓延。从2003年1月的特拉维夫严重自杀事件到2004年3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列车爆炸事件,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平,据此回答1-2题。

1、各国致力于进行的反恐活动属于(

A.改造自然的活动 B.改造社会的实践

C.人类的认识活动 D.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解析]反对恐怖主义活动,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属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都与题干不符。

[答案]B

2、中国坚持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必须加强国际合作。2004年夏,中国与巴基斯坦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这表明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社会性的活动 D.历史性的活动

[解析]反恐要加强国际合作,说明社会实践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当今世界一国不可能离开国际社会而单独存在,这是实践社会性的表现,所以选C。A、B、D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发展的速度

C.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解析]材料表明,社会实践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认识的发展,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C项错误。

[答案]A

4、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点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活动是人的主观活动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解析]人的劳动过程属于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所以已经预先设计了结果,这也正是人的实践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所在,因此答案选B。A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D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5、但在劳动者表象中存在着的结果与劳动过程实际结束时的结果有时并不一致,这就证明我们的认识有了偏差或错误。这表明(

A.任何预见都是毫无根据的 B.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错误的认识指导错误的实践

[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的思想中存在的结果与实践中产生的结果相对照,即可证明认识的正确与否。两者相符合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这就是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B项符合题意,A是错误题肢,人在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后,还可以作出正确的预见。C与题干无关。D项也错误,认识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的检验。

[答案]B

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结果,又可以节能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信息技术使得实验效果更加准确和过程更加节俭,这说明新的认识手段产生可以使人的认识活动更加精确,认识能力大大提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它通过为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A、D与题干不符,B是错误选项,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或者是自己的实践、或者是他人的实践。

[答案]C

7、新一届政府上任二年来,各项改革扎实推进,被舆论界称之为“改革创新之年。”新一届政府之所以锐意改革,是因为(

A.阶级斗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关系的调整可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解析]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所以A错误。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实践,所以B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改革,不是根本制度的变革,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改革就是要通过社会关系的调整,推动社会的发展。

[答案]D

8、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的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A.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创造了物质财富 B.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C.生产实践以外的活动是可有可无的 D.生产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根源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A、D都不符合题意,B项与题干相符。C项观点错误,虽说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教育等实践形式晚于生产实践,但在当代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B

9、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④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 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④

[解析]本题引文选自中学课文,学生比较熟悉,但考察的是哲学知识。古人的诗文中很多富有哲理,在平时注意体会。士大夫不知是由于没有亲自考察,渔工水师只能看到现象而说不出原因,即看不到本质。所以本题选②④。①③都与题干不符。

[答案]C

1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家别林斯基说:“有些人们轻视人民,把人民看成是需要经常被束缚在工作和饥饿上的无知识的和粗笨的人群;对这样的人们,现在不值得去反驳:他们或者是愚蠢的人,或者是卑鄙的人,或者是两种情况都有。”这说明别林斯基(

A.是鄙视人民群众的资产阶级哲学家 B.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C.忽视了伟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D.肯定了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别林斯基之所以说那些轻视人民群众的人是愚蠢的或是卑鄙的是因为他看到了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所以应选B;但他并不忽视伟人的作用,并把他们说成是“时代精神”的代表。所以A、C是错误判断,D项不能确认,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B

11、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表现为: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A、B、C叙述都正确,但只有D项才完整的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D

12、北京人善侃、会聊,口语特别丰富。老舍从小在北京四合院生活,他作品中语言的“北京味”特浓,令新时代一些在现代公寓长大的“京派”作家望尘莫及。这说明(

A.民间文学家比文坛上的文学家更伟大

B.只有那些善于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汲取养分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C.只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汲取养分,就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D.社会精神财富都是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的

[解析]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中间蕴藏着丰富的智慧,老舍就是充分的吸收了群众的营养,才使自己的作品充满活力。所以,B项最符合题意。但A项否定了文坛文学家的作用。C表述错误。D项认为所有的精神产品都是群众的直接创造是错误的。

[答案]B

1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这句话告诉我们(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解析]“行”即实践,“知”即知识、认识。“始”即开始、开端。“成”即成果。故选A。B表述不科学,正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指导作用。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4、近年来,新名词不断出现,如“以德治国”、“弱势群体”、“政治文明”等,它们来源于(

A.伟人的创造 B.文人的创造 C.书本 D.社会实践

[解析]本题只要牢牢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这一知识点,就能正确的选出D项。A、B、C都不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D

2002年12月初,中宣部等12个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入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请回答15-16

15、“三下乡”活动贯彻十六大精神,体现了(

①实践活动的能动性 ②认识在实践中产生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三下乡”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用十六精神作为指导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同时也说明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所以①③④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案]C

16、开展“三下乡”活动(

①是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②有助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③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反映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①②④都是“三下乡”活动的意义。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所以③是错误判断。

[答案]C

100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据此回答17—19题

17、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在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 “最糟糕的发明”。从一场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

A.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反作用也不同

D.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解析]塑料袋的发明由最初的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A、D与题干无关,不能入选。当代人价值观的变化,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而没有体现对事物的反作用,所以C不选。

[答案]B

18、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B.认识是在变社会的实践中发生的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解析]本题较简单,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9、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说法。”这充分说明(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对于人的活动的控制说明,人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受价值观和科学理论的影响,是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0、一位著名学者撰文指出,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面、价值观。一些人精神空虚,就是由于这方面的失落、混乱和迷误而来的,生老病死,顺利和挫折,机会和风险,在这些问题面前,如果没有科学的通达态度,就容易被神秘主义的迷信所俘虏。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的各种精神要素要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B.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生活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C.在人的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等同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地位

[解析]A、B、D表述正确。C项表述错误,在“三观”中,世界观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共中央反复强调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结合上述文学,从哲学上说明从哲学理论武装人的道理。

[解析]本题以邓小平百年诞辰为背景,重申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贡献。结合材料表述的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联系相关原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为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有意识有目的,所以科学理论只有武装了群众的头脑,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以本题主要考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一知识点。

[答案](1)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正确的认识则能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按内在逻辑组成一定体系的真理性认识,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提高人的自觉性,使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只有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

22、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实践没有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

这段话是如何体现认识论道理的?

[解析]本题以修改宪法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考察对认识论的基本知识理解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体会其中体现的道理:第二步要归纳和概括材料,说明如何体现的。宪法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完善,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做到与时俱进,说明认识应不断发展。修改宪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适应时代要求的过程。另外还能体现很多哲学道理,但设问限定范围,即只要用认识论部分的知识回答。

[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没有止境,宪法也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宪法应是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

3)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23、三峡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三峡工程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它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3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积累起来的强大物质力量基础上产生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结出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弘扬。2003年6月11日,三峡大坝全面蓄水,“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成真。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解析]第(1)小问的回答要注意材料中的四个分号,每一句话都可以体现一个哲理。第(2)问是考察课本基本知识,但要注意结合材料。第(2)问点明了知识点,即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回答此题,先要回忆起两者的关系在教材中是怎样表述的;然后仔细阅读材料,看清材料是如何体现的;最后,写出原理并概括材料,形成答案。

[答案](1)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2)①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三峡精神产生于三峡工程的伟大实践。

②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主观世界。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创造了三峡精神,这种精神又推动着三峡工程的顺利完工。

【课外阅读】

1.在实践中锻炼成材的典范——“码头工人”许振超

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车、船吊到码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然而,人们说,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个一年内就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许振超。
  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去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许振超的活干净利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又钻研上了。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急火火地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
  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小。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重达十几吨的吊具的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何况大雾弥漫。
  艺高人胆大。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边清晰的报告声,一个个箱子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全卸了下来。许振超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这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说出口的道理很硬,没有说出口的道理更硬:桥吊队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多吊一箱就多挣一份钱。搞无声响操作,轻拿轻放,不明摆着要降低速度,减少收入么?
  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服人。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作、青岛港的独创。
  199711月,老港区承运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有可能引发恶性事故。为了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身着防化服全线戒严。船靠岸后,在许振超的指挥下,练就一手无声响操作的桥吊司机们个个精心操作,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卸下,又悄然无声装上火车。船东代表感慨地说:你们的作业简直是行云流水,太神奇了!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大修。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许振超的维修技术出了名,公司奖励了他一台传呼机,许振超的传呼机一天24小时都开机,只要桥吊有故障,随叫随到,随到随修。
  掌握了修桥吊的技术,许振超仍不满足。因为作业中桥吊一旦发生突发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将对装卸效率和船东利益造成严重影响。许振超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15分钟排障。他从解剖每一个运行单元入手,不断探索,终于做到心中有数,手到除。目前,桥吊队从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师到场排除,已缩短到15分钟以内。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关键时刻,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接下任务,许振超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从现在到年底一个多月不能回去,让她放心;二是买了10箱方便面,往现场一扔。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几分钟。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铺上硬纸壳加大衣。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许金文和女儿小雪放心不下,乘轮渡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只见他眼里布满血丝,嘴上裂着口子。荒凉的前湾码头空地上,只有两个铁皮集装箱。其中一个,就是许振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家当有三件:一把电水壶,一件军大衣,一张硬纸壳。妻子含着眼泪说: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笑说: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又加重了,走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一个念头在许振超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提高装卸效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
  20034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上穿梭奔跑。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28日凌晨2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
  而许振超总是谦虚地说:装卸效率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几十年来,许振超创出了许多绝活儿,也带出了一支会干绝活又能创新的团队。现在,队里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的装卸专家,不少技术主管成功地主持了许多桥吊的电控改造,桥吊队维修班还改进了桥吊钢丝绳更换方式,大大缩短了换钢丝的时间——这个时间又为全国沿海港口最短。
  更令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振奋的是,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年来,海内外,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求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高速增长。
  在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青岛港码头采访许振超时,这位朴实的老码头指着海上熙来攘往的货船,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货走得快,走得好,咱心里就踏实。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楷模------人民卫士任长霞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83周年前夕,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学习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任长霞同志牢记党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学习任长霞,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好公仆,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

我们的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83年来长盛不衰、始终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根本所在。任长霞同志生前是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当她猝然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之后,当地十多万人民群众,从白发老人到垂髫少年,从机关干部到乡村农民,自发地为她送行。任长霞同志的事迹报道后,在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无不为她感人至深的事迹而潸然泪下,无不为她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一名普通的公安局长,为什么能感动这么多干部群众、赢得老百姓如此的爱戴和崇敬?就是因为她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执法为民,服务群众,清正廉洁,惩恶扬善,把美好的青春和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任长霞同志是党的好女儿,是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郑培民式的优秀干部,是新形势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

“公安、公安,心中只有‘公’,人民才能‘安’”。这是任长霞对公安工作担负神圣使命的深刻理解,更是她心目中不可动摇的信念和追求。在二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任长霞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为己任,攻坚克难,孜孜以求,不断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处处追求卓越。她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殊荣。2001年4月担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后,她发誓:“打恶除暴,保一方平安,扫除阴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天下是何等繁荣与稳定。”在她的带领下,一个个大案要案被侦破,一个个犯罪团伙被打掉,还了登封60多万群众“一片晴朗的天空”。伟大的精神创造奇迹,强烈的责任成就事业。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像任长霞那样,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水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这是登封部分群众在任长霞任公安局长一年多后执意为她树的“功德碑”。这块碑虽然当时就被任长霞拆掉了,但拆不掉她竖立在群众内心深处的丰碑。任长霞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在她心中,老百姓最亲,人民利益最重。听到群众的冤屈,她会痛心落泪;侦破危害群众的积案,她不容半点迟疑。她深入山区为群众找水源,圆了几代人的梦;她倡议开展“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使126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她看到失去双亲的孤儿,毅然献出母爱。在任长霞看来,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登封工作的三年多,“局长接待日”从没间断过。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哪怕是一点小事,她都要求查个水落石出,并把处理结果及时告诉群众。大道无形,大德无碑。任长霞以她对百姓无私的爱、深厚的情,在老百姓心中划出了一道永志不忘的长虹,映出了一片深切怀念的彩霞。任长霞的事迹昭示: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群众一道,努力化解矛盾,排除困难,打开局面,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朗朗乾坤岂能歹徒横行,嵩岳大地不容小丑作怪。”这是任长霞勇于战胜一切邪恶势力的坚强决心,反映出一名共产党员、公安局长的浩然正气。任长霞对犯罪分子嫉恶如仇,致力践行“平安必保、命案必破”的誓言。在任公安局长的三年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00余起,打掉涉黑涉恶团伙20余个,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作为一名公安战线上的女领导干部,她要比男同志承受更多的困难和压力。但任长霞从不退却,从不示弱。当犯罪分子扬言要伤害和绑架她儿子的时候,她坚定地说:“要是怕,我就不当人民警察了。”任长霞正是凭着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大智大勇,使犯罪分子闻风丧胆,邪恶势力心惊胆颤。她从严治警,敢抓敢管,实施“五条禁令”,全局没有出现一个“问题民警”,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任长霞一样无私无畏,一身正气,那么,我们何惧犯罪分子兴风作浪?何愁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长蔓延?何患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跟我干、向我学、对我监督。”这是任长霞常对干警说的话,集中体现了她在做人做事上的一种自律和自信。任长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这根弦总是绷得很紧很紧。当犯罪分子妄图用金钱开路、让她高抬贵手时,她严辞喝斥:“在我这儿没有金钱能打通的关节,只有公正的法律!”当各种说情风刮来,让她“灵活处事”时,她始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给自己以任何可以放松的理由。任长霞为事业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儿子生病住院,她挤不出时间去看望;父亲卧床不起,她无暇床前尽孝;母亲想念她,只能黯然落泪。到登封工作后,她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春节,要么忙着为困难群众送米送面,要么忙着到民警家中拜年,要么忙着在街上查看执勤情况。任长霞对自己的这种严格要求,源于她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在纷繁复杂而又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下,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在各种诱惑面前心如止水的良好心态。她曾经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我一个月工资1000多块钱,足够吃饭穿衣了。”任长霞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她,就要拿她的言行来认真对照一下自己,看一看能否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能否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淡泊名利,甘于清苦,乐于奉献。说到底,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我们这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任长霞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必将有千千万万个任长霞涌现出来。只要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期 终 测 试

一、单项选择:

2004年是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各地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据此回答1—3题。

1、邓小平同志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方针的提出使得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这表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决定作用

B.认识上的创新可以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D.历史是伟人创造的

[解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促进 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体现了认识巨大的反作用,也是创新的结果,所以应选B。A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表述不科学,正确的才有促进作用。D是观点错误,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案]B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基础。对“三个有利于”认识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

B.“三个有利于”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C.“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有价值的

[解析]“三个有利于”体现了实践标准,只要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A否认了实践标准。B项错,“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观,“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C项错误。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3、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

C.科学实验是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

D.经济建设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解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总结,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提高是整个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这符合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基本知识点。所以选A项。B、C与题干无关。D项表述错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实践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

[答案]A

培根曾说过:“经验主义哲学家好比蚂蚁,只会盲目的搜集材料而不会进行加工;理性主义者好比蜘蛛,只会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而不知联系实际;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后酿成香甜的蜜。”据此回答4~6

4、培根是在批评经验主义者(

A.重视感性材料的积累

B.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

C.重视理性认识,忽略感性认识

D.重视感性认识,轻视理性认识

[解析]增根的批评生动易懂。经验主义者“盲目搜集材料”,比喻占有大量感性材料,形成感性认识。“不会加工”,就是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D项最符合题意。感性材料的积累是有意义,只是忽视了对它的加工不对,所以A项不选。B、C与题干无关

5、理性主义者的缺陷在于(

A.不会进行理性思维

B.忽视或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C.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

D.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验主义者的缺陷

[解析]理性主义在批判了经验主义者的缺陷后,也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重视理性而忽视感性,这样也就无从了解知识的真正来源。所以B项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D项是理性主义者积极的一面。

[答案]B

6、培根强调,真正的哲学家在认识世界时应该(

A.把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进行合理想象 D.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解析]培根用蜜蜂采集比喻积累材料,用酿成蜜比喻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要把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所以应选A。B、C、D与题干不符。

[答案]A

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引起各国在发展经济上的高度重视,人们对“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刻。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B.通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C.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D.判断价值大小或有无价值的标准是国家的利益

[解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说明人们对发展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发展应该是全面、直辖市和可持续的。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A、C、D都是错误的观点。

[答案]B

8、《孙子兵法》云:“投入亡地然后存,陷于死地而后生”。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解析]“投入亡地”和“陷于死地”而能生存,主要是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否则是不能生存下来的。所以选D。A、B、C都不是其原因。

[答案]D

在古画鉴定方面,我国有一位著名的鉴定大师,人称“徐半尺”,意思是说他每次鉴定,常常画轴展开半尺就可以鉴定出真伪。据此回答9—10题

9、看半尺就能辨别真伪,它体现出的哲理是(

A.古画鉴定只需展开半尺

B.生活的积累是古画鉴定的基础

C.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

10、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只有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C.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认识就是为了要掌握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D.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解析]古画创作有其共同的规律可循。能辨别真伪就是能够透过画作的现象看其是否符合规律,即在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所以第9题选D。这就启示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理性的把握事物。所以第10题选A

[答案]9、D 10、A

11、目前,火星上有水已成定论。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水在火星表面为什么消失了,又跑到哪里去了?”等问题还无结论。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说明(

A.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认识客观事物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人的认识能力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解析]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还不能认识到水在火星表面消失的原因,所以应选D。注意排除A项,客观条件既限制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余地。所以A是错误选项,B与题干无关,C项观点错误。

[答案]D

12、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大发展,首要的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人们要转变观念,要大发展就必须先有观念的大更新。这段话强调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准备

[解析]东北振兴,先要观念更新。强调的是用先进的观念,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所以应选C。其他选项均与题干无关

[答案]C

青岛一家模具厂开出16万元的年薪求聘一名高级模具工,而应聘者却寥寥无几。在浙江这个制造大省,机械设备装备工供需缺口为1:7,焊工供需缺口为1:8,数控铣工供需缺口为1:21,据此回答13—14题

13、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而高级技工极度匮乏的现实,说明(

A.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B.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C.我国政府要大量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 D.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14、上述材料说明

①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主客观条件

③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索取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我国劳动资源丰富与高级技工匮乏的对照,明显的显示出我国劳动者素质不高,技能不强。所以第13题应选D,为了缓解这种情形劳动者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劳动技能,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市场需求。所以14题应选B

[答案]13、D 14、B

15、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他经过长期的意志品质的磨炼和对航天技术的艰苦学习和训练,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所有考核,终于实现了成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第一人的夙愿,被国家授予“航天英雄”的光荣称号。这告诉我们(

①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

②人生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回报的统一

③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④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大大提高了我的国际竟争力和影响力,这是我国航天科技技人员努力拼搏的结果。杨利伟用自己的努力既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又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其意志品质的磨炼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为其成功奠定了坚持基础。所以①②③都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物质和精神方面不能笼统的说哪个更重要。

[答案]A

十五大第一次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论断;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卡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据此回答16—17题

16、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过程,体现了(

A.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B.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17、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变化和对其政策的调整,使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从1989年不到1%,发展到2002年已占20%以上。这表明(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起决定作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认识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基础

[解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对非公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所以16题应选A。17题中,认识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所以应选C项。A、B与题意无关。D项是错误的观点。

[答案]16、A 17、C

18、下列成语、俗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恰当的是(

①满招损,谦受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决定认识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④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就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映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不能体现意识的反作用,所以③对应不正确,其他都对。

[答案]B

19、《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我党成立83年来的第一部自我监督条例。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党反腐工作已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预防,由权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制约,这一变化说明了(

A.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 B.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科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条例》作为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新认识成果,为反腐这一实践活动起了推动作用,所以B项符合题意,A、C离题干较远。D项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B

20、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说明(

A.青年学生应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B.大众媒体的中心任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C.党和国家重视未成年人主观世界的改造

D.思想道德教育优先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解析]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帮他们改造主观世界,而不是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所以A项不符题意,C项是最佳选项。B、D是错误选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我国东北地区幅员辽阔,风光秀美,土壤肥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保卫、开发和利用好这块宝地,历来为我国政府所重视。五十年代,为了共和国的生存,我国决定开发北大荒,北大荒变为北大仓,为国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的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环境与生态问题凸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现在,已下令停止围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以振兴东北为背景,展现了历史上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第一,政策的制定总是对当时客观实际的反映,这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当人们的价值观及实践有了发展,政策必然要调整,这体现了认识是发展的,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也暗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东北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初的开发和今天的停止围垦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结果。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决策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随着新时期生态价值观的确立,人们停止围垦。

4)实践决定认识。决策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2、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去年我国消耗的原油约34%依赖进口;同时,GDP每新增一元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13倍;此外,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

联系哲学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资源储量不足且利用率低的问题。

[解析]近几年我国出现了能源较严重缺口的现象。2004年,媒、电等能源的供应紧张,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看清材料反映的问题所在:短缺、浪费、利用率低,能源观念不高等,然后联系所学哲学知识回答如何解决:浪费现象的存在要求我们树立保护资源的正确价值观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利用率低要求我们进行科技创新降低消耗并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1)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树立科学价值观,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树立创新观念。进行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资源消耗。

3)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应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执政为民”?

[解析]本题以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背景,考查对党的思想方针政策的理解,并能用相关哲学道理作出说明。党之所以坚持“执政为民”从哲学上来看是因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此题属于收敛式论述题,要求大家能用某一原理作出论述清晰的论证。本题的回答还要有层次性:一是理论表述,二是事实证明,三是如何做。此类题目在近年的高考中屡屡出现,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答案](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在革命时期,群众是党的胜利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仍然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3)要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