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热点透析]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背景材料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200212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有关方面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汇报。会议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200318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指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002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200331日已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它的实施,将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权利,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1978年,我国有建制镇2176个,到1988年,发展到11481个;1992年以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2001年年底,已突破2万个,达到20374个。最近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800个左右,每年转移农村人口中,1000万人,10年中有超过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问题:农民收入困难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市场体制不健全,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入世后,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

增加农民收入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向农业深度、广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坚持深化改革,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积极性切实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一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我国农业要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理论分析点拨】

与政治结合

1、 经济常识方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哲学常识方面:

联系的观点;抓主要矛盾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政治常识方面: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国家职能;党的性质和宗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具有立法权;依法治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等。

与历史结合: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初税亩、汉初的休养生息,唐初的低税政策和唐朝中叶的两税法,王安古变法,明朝的一条鞭法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商朝的“井田制”春秋时期走向瓦解,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北魏“均田制”;中国近代史“土地革命时期”制定完善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建国初期的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与地理结合:

人文地理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地理中关于城市化问题;农业生产的两个显著特点及成因;我国农业区位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我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如城郊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的效果;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把农村经济和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乡村都市等。

【典型例题】

大豆曾是给东北农民带来丰厚收入的农作物,被称为“金豆子”。近年来,由于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及国外廉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东北大豆价格一路下跌,且丧失了部分国内市场,现在农民种植大豆严重亏本,“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东北农业正出现“新东北现象”。

1)东北盛产大豆的地理条件是

①平原广阔、土地肥沃        ②中温带、半湿润区的水热条件

 ③大豆产量和商品量位居全国前列   ④广大豆农的种植习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996年大豆价格为2.2元/公斤,2001年下降到1.6元/公斤,降幅接近30%。国产大豆价格下跌的原因是

A.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            B.通货紧缩的结果

C.国外需求不足,出口量下降的结果      D.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3)“新东北现象”表现为我国农产品在与国外农产品的较量中节节败退,其实质是

A东北农产品产量太高,严重供过于求

B我国现阶段的传统农业难以适应入世后激烈的国际竞争

C.进口大豆的降价倾销    D.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4)上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树立全局观念       B.应坚持发展的观点

C.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D.应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5)“新东北现象”告诉我们农业要应对入世,最主要的是必须

A.增加农产品产量       B.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兴农

C.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参与  D.在全国各地推广粮食新品种

解析:本组题是以“新东北现象”为背景材料的时事热点综合题。入世后,我国农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本题就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积极探索我国农业入世后的出路,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第(1)题考查地理知识,第(2)题考查学生对价格下跌原因的认识,归根结底应该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第(3)题以东北大豆为典型,说明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传统农业不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第(4)题是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要透过“新东北现象”,看到我国农业所存在的问题。第(5)题指出我国农入世后的出路应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之路。本题可以说从种植大豆的“条件-问题-原因-出路”切入,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因此,学生在理解重要热点问题时也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

答案:(1A    (2D    (3B     4.C    (5B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要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加强对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领导。 据此回答1-3题。

1.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一些农户将土地转让他人耕种,这就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          (  )

A.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   B.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C.促进资源优化合理配置    D.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2.做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工作,应该做到            (  )

①以农民自愿为前提       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③坚持依法和有偿流转      ④由政府或集体统一安排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浙江某市,流转土地占土地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0.6%。全市有数十家企业投资农业,发展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这一事例说明            (  )

A.土地使用权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

B.家庭承包经营方式逐渐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C.土地使用权能否流转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D.企业参与农业生产越多,农业生产的效益就越高

2002年12月3日,首批光洁柔软蓬松的大豆蛋白纤维条从位于江苏常熟市的江河天绒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喷涌而出。这标志着大豆蛋白纤维产业化生产正式试验成功。“大豆不仅能吃,而且还能穿”这一近乎天方夜谭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据此回答4-5题。

4.“大豆不仅能吃,而且还能穿”说明了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不断创新

B.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D.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5.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成功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说明         (  )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只能消费什么

B.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

C.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决定消费

目前,我国安徽农村税费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这项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取消农村的一切条件下行政性收费,把农民应当缴纳的各项费用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这样,农民只要每年缴纳完农业税后,任何国家机关都不能以各种借口向农民收费。据此回答6-8题。

6.在农村,国家之所以把“费”改为“税”,是因为“税”比“费”具有(  )

A.固定性  B.强制性  C.灵活性  D.无偿性

7.国家“费”改为“税”的改革首先是在安徽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D.既是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

8.农村税费改革,将有利于                   (  )

①减轻农民负担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维护农村稳定 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土地问题长期以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突出问题。请回答9-11题。

9.以下哪些情况对形成土地集中会产生影响            (  )

①商鞅变法   ②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士族制度   ④均田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0.土地集中对社会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  )

A.威胁政府的财政收入    B.激化社会矛盾

C.使农民生活贫困      D.导致地方军阀割据

11.到了近代太平天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是长期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是农民阶级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幻想

C.部分内容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D.实施以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家民的剥削

二、非选择题

12. 材料: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结合有关知识,根据材料谈谈怎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为确保“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供给,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02年8月19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强“菜篮子”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2)从哲学角度看如何解决“菜篮子”工作面临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6.A  7.B  8.D  9.C  10.B  11.D

二、非选择题

12. 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和完善农村政策,依靠农业科技,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3.(1)①有利于提高“菜篮子”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②加强“菜篮子”产品的科学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加强“菜篮子”产品的进口质量卫生安全管理,能够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扩大优质、有特色和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菜篮子”产品出口,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目前菜篮子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品质量的卫生安全。为此,国务院明确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任务是实现由比较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逐步由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