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经济常识>> 第一课>>正文内容

教学设计:商品的价值量

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含义,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能力:培养比较能力、推理能力、运用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引导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提高生产率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什么是商品的价值?二者的关系如何?

2、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第1段后,点题: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项链,一串500法郎,一串3.6万法郎,价值相差21倍,说明商品的价值在量上是有差别的。那么什么是价值量,它又是由什么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3、讲授新课

一、价值量的决定

我们有时说这个人酒量很小,饭量很大。在这里“量”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意思,意思,说一说价值量的含义

1.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板书)

提问:商品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讲解: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见,要衡量商品的价值的大小,就应当看凝结在该商品中劳动量的大小。那么,用什么作为衡量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大小的尺度?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后得出结论: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设疑:劳动量又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多,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大。但是,社会上生产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有很多,他们的生产工具有好有差,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人也有勤有懒,因而各自生产一件同样的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个别劳动时间。

设疑:商品的价值量能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呢?

学生讨论(略)。

分析:很显然,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劳动者的个别的劳动时间决定。如果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样的商品就会有多种多样的价值量,而且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因而花费的时间越长,他的商品的价值量就会越大。这样,同种商品的价值量就失去了统一的衡量标准,使商品交换无法进行,更不能调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设疑: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在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

练习: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试问:一匹布的价值量是多少?

学生的答案有两种(10+12+8+20)÷4=12.5 (10+12+8)÷3=1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讲解。第一种算法是错误的。第二种算法才正确。因为在这里,用织布机织布是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而手工织布是非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所以计算时不能把丁所耗费的20小时计算在内。因此生产一匹布的价值量是10小时

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社会平均”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提问:上述材料中,甲、乙、丙、丁在竞争中的地位如何?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乙和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必将吃亏。丙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甲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同,在竞争中可能赢利,也可能亏损

过渡:商品生产者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学生反应: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追问:商品生产者怎样才能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学生反应: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页第2段)。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1)1小时生产10件上衣  (2)生产1件上衣需要6分钟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区别(前者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率;后者是社会上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率。)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让学生对(3)的问题回答后,教师小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单位商品生产中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愈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就越小;反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教师归纳: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教师提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一成不变?

学生阅读课文第12页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某一生产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得到了额外的效益,其他生产者也纷纷效仿,整个社会生产率提高了,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了,个别生产者额外的收入也就消失了。但是他们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总是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练习:假如生产一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每件上衣卖50元,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如果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多少?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多少?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是多少?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多少?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多少?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是多少?根据计算结果,完成下列表格

使用价值总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

增加

降低

减少

不变

降低

减少

增加

增加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

提高

增加

不变

不变

增加

降低

减少

不变

不变

减少

结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及决定因素,了解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理解了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其中,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价值规律最主要的内容,这为第三节学习价值规律打下了基础。同时,学习本框题的知识具有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做为企业的经营者,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应不断的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练习:练习册(精析精练第12页)

1、生产同样一支钢笔,甲需要5小时,乙需要4小时,丙需要3小时,谁的价值量最大(D)

A:甲的价值量最大,因为甲耗费的劳动时间多

B:乙的价值量最大,因为乙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多也不少

C、丙的价值量最大,因为丙耗费的劳动时间最少,因而劳动生产率最高

D、一样大,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多

2、假设某电视机厂生产过程中遇到这样三种情况:(1)该厂劳动生产率先提高,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2)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该厂劳动生产率未变(3)该厂同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上述三种情况下,该厂生产的每台电视机的价值量依次的变化是(B)

A、提高、不变,降低 B、不变、降低、降低

C、不变、不变、降低 D、降低、提高、不变

3、某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率先采用了一种先进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企业效益很快超过了同行其他企业,获利较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D)

A、 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B、 先进技术设备本身就是利润的源泉

C、 该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占据有利地位

D、 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板书设计:

后记: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键词进行讲解,有利于对这个问题的掌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用计算的方式推导,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