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试题>> 哲学常识>> 期末测试>>正文内容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二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朱鎔基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据此回答3~4

2.“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3.要实现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因为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4.人们的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

.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

.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

.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

.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A B C D

5.“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C.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6.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了。”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存在的性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意识的性质来体现的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中老年人激动不已,说保尔精神伴随着他们青春的脚步,曾激励他们成长,为新中国做贡献,至今他们还能熟练背诵保尔的那段名言。青年人说,保尔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顽强拼搏、追求奋斗的一生,对肩负现代化重任的青年一代仍有教育意义。这说明

A.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私不是人类的普遍本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精神的力量比物质的力量更巨大

9在我国,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仍有许多地方和不少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环境于不顾。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维护人类的全局利益,这说明(

局部必须服从整体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ƒ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ƒ B.ƒ C. D.ƒ

10.“我们党从来不否认个人利益,但共产党员人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利益,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必须符合党的共同政治理想。”这说明(

①个人的利益都是正确当的,要加以保护 ②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存在矛盾

③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 ④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 .李商隐死后,崔珏作《哭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步履维艰是因为其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条件 D .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是否有他人的帮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表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3.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这一观点

认为认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来源于书本

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承认了认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体现了辩证法中两点论的观点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15.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

16.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生产实践创造物质财富

C.知识分子不能独立创造精神财富

D.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

1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认识论依据是: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认识在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

18.我们应当追求的世界观的境界和人生观的境界分别是要实现

A.书本与实际的统一,个人与他人的统一

B.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个人与集体的统一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D.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个人与集体的统—

1920021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这一要求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A B C D

2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的认识,才是科学的认识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和过程上进行综合

.必须撇开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在联系,抓住事物内部矛盾、内在联系,方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A B C D

21. 6.今天,在改革全面深化的情况下,部分原有的既得利益者要失去既得利益,必然反对某改革,而多数人在这场改革下获得实惠,衷心拥护改革的深入发展。这说明(

A.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不同

B. 由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C.由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D. 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或经济地位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22.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从一个角度表明

A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B 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

C 价值 观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D 价值观人皆有之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据此回答23——24题。

23上述诊断说明

A 个人利益不能离开集体利益而存在

B 集体利益以个人利益的存在为前提

C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回事

D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会发生矛盾

24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观点,我们应该做到

不能追求个人利益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

A B C D

25.2004919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观点 尊重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

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为广大群众谋利益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耿文灿同志是连云港市灌南县长茂镇防保所医生,2003513日,因连续20多个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不幸积劳成疾,以身殉职,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宝贵生命,奏响了一曲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凯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卫生厅等5部门529日作出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耿文灿同志学习活动。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为耿文灿追记二等功。

请回答:

(1)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耿文灿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为什么?

2712分)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它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因而有了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28.(14分)材料一: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材料二:2002125日至6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十六大四个“新”的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理想属于哪种类型?

3)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常识论述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9.(14分)材料一:在用电的初始阶段,用直流输电,但输送电压不能太高(绝缘性能限制)于是发明了交流发电机。交流输电如今又遇到了困难,一是发电机并网同步困难,二是地下跨海输电送不出去,于是人们又在研究使用直流输电。

材料二:20021221日,三峡至常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系统送电成功。该工程是当今世界上送电电流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蕴含哪些哲学道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这两则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