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政治课题>>正文内容

思想品德区域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邱继先

 

摘要: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区域教学有效性则是关键的关键。思想品德区域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是推进思想品德课程纵深发展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思想品德区域教学有效性策略包括有效教研、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活动、有效评价五个方面。发挥师生教学的积极性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要素;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研代培、以研促学、以研提质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好模式;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好课堂;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区域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研究

 

20042009年南岸区大规模地开展了重庆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通过四年多的课题研究,更新了思想品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生动活泼学习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实践上形成了一套关于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策略,现呈送大家,以期领导和同行的赐教。

一、有效教研策略,形成有效教学宽平台

1、三级教研,开发有效教学资源。针对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理念、课标和教材提供的拓展空间,引导全区参研学校进行校本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和资源,开发有效教学资源。在全区开展思想品德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材逻辑灵魂演绎。就是全区思想品德教师要从新课程理念上去把握教材,从内在逻辑上去领会教材,结合本校实际拓展教材,并要求教师在不带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能用语言演绎出来;集中全区教师结合本区本校实际编写单元练习题,把外地资料本土化;集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学组成员统一编写全区九年级的科研测试题;为让一线教师更准确把握教材精要,又集中全区力量,汇编了思想品德逻辑精要;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践,要求和指导学校进行校本研究,如十一中的校本教材——《学路问津》、《健全人格之路》等作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补充和拓展;有的学校老师和学生一起还进行课本剧编写,如珊瑚中学的《东东的一天》等。

2、资源共享,构建有效教学资源平台。推进区域教学必须要有资源共享平台和竞争平台。

第一、师资培训、提出要求 。首先对一线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提出共享资源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挖掘本校、本区的资源;针对我区学生实际;强调学生对课程资源的收集;资源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包括课件、故事、案例、练习题、情节剧等。

第二、划分片区、分工合作。因为思想品德课每册都是四个单元。所以我们把全区分为:鸡弹片区、南坪片区、长迎广片区、南山片区四个片区。各区一位负责人,负责组织该片区老师着重创作一个单元的课程资源的同时,为其他片区的出口资源制作提供资料和素材。每个片区都可以收到另外三个片区的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制作出针对我区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

第三、期末汇总、修正、完善。到学期末,把各个片区制作的课程资源收集起来,由主研人员对所有课件进行仔细审查,评出区内的一、二、三等奖。对优秀课程资源进行加工制作。刻录为光盘发送回各学校备下一个年级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创造。

3、年级集体备课,优化有效教学策略。

年级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是,备课组长开学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主备课人、备课章节,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与对策、教学方法与实施、重难点如何突破等、教参处理、资料处理、作业分层处理。备课要求电子稿和书面稿两种。然后按计划每周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

集体备课基本运行模式:

第一主备课人         集体讨论       共享模板        个性模板

下位主备课人                      

 

 


 

下位主备课人         意见反馈        作业批阅       个性教学

4、搭建平台,打造有效教学师资。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我区始终围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培训,打造有效教学师资平台分为三级:区、片、校。具体形式主要是论文评比、优质赛课、结对学习、外出交流、教学开放周、教案评比等。最终效果是打造了一大批有效教学的师资。

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打造有效教学主渠道

1、尊重学生人格,发挥主体作用

“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能否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交流,体现了我们是否尊重孩子,是否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能否进入学生的心灵。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孩子,特别是了解孩子们的喜恶,并加以循循善诱。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当今初中孩子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第一类是玩,包括体育运动、看课外书、旅游、唱歌、玩电脑、郊游、看卡通、过生日和探险等;第二类是关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包括优异成绩、得奖、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表扬;第三类关于朋友的,如交了新朋友、同学理解或信任、与朋友聚会、交谈等等;第四类是是关于家庭的,希望家庭生活快乐,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等等。因此,首先必须抓住孩子们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要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孩子的问题,关注孩子提出的问题,从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并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理解父母和友情。其次应该努力减轻学习负担,不要用分数来限制和压迫学生,使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成为快乐的事,使考试评价成为孩子展现自己才华和个性的机会。第三,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尊重孩子的思想观点,主动为孩子着想,把孩子的问题和要求优先考虑,并且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不要以大人的心理标准去要求孩子,过早地把孩子的心理社会化,而是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活动,使思想品德课程发挥它应有的效应。

2、组织学生活动,激活思维潜能

《思想品德课》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因为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生活兴趣的培养,要致力于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在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下,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与思想品德课程有关的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还燃起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举数得,其乐无穷

3.回归真实生活,引领人生道路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已经将生活化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加以贯彻,将生活主题作为课程的主题,并在内容展开过程中广泛引用了生活事件,突出道德实践。但其教育实效性仍然存在差距,其原因还是在于与真实生活世界的剥离。只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而掩盖社会生活中假、恶、丑的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人的自身发展,从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品德”、“交往品德”、“学习品德”、“经济品德”、“信息品德”、“科学品德”和“生态品德”等,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其次,要敢于直面那些残酷的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事件。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去寻找教育时机,开掘学生品德人格生成与良好个性确立的源头活水。第三,要为生活教育留出足够的空间。在当前应试教育盛行的环境下,学校往往忽视了时事和其他专题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出现了空缺和断层。作为德育主要渠道的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探究生活真相。第四,要强化道德实践活动。长期以来,德育是在课堂上传授有关的道德知识,告诉学生应当怎样做。但却遗忘了培养学生用已掌握的道德规范理解、体验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行统一。德育回归生活,就是要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第五,重视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想品德新课程最关注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主动研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优化重组教材,增强教学实效  

课程改革后,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确定了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些都是科学的、准确的。但是,由于受课程综合性要求的制约,“内容标准要求”中存在着不少教育点前后重复的问题,知识结构难以理清,给人以混乱和不好把握的感觉。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重视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评价和感受,但在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学生懂得了哪些基本道理,形成了什么基本理念,却难以判断,教育实效与预期的情况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必要从“知”出发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结构,形成一定道德认知和构建适当的知识体系。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结构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适当的有逻辑的调整。形成了南岸区思想品德7-9年级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每一段的学习中都以本学校、本区等本土资源为载体,把鲜活的材料与教材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既能开窗看外面的世界,又能对教材有更深刻的领悟。

三、有效作业策略拓宽有效教学的途径

作业是学生深化和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传统的作业主要是“题海”作业,学生面对的是冗杂的习题、配套的练习,因此对作业不感兴趣,多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对待。在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们对作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形式活泼多样,力图使每一次作业都让学生感兴趣,并成为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成长的增长点。让学生在作业中体味成长的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1.口头作业。口头作业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识,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口头作业的形式多样,讲故事、朗读、演讲比赛以及唱歌等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作业。

2.书面作业。书面作业包括传统的书面习题、小论文、读后感等。但我们在传统的作业布置基础上进行了因材施教的改革,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作业布置。对学业能力较强的同学,我们要求他们不仅会完成一些难度较大材料分析题,而且能站在老师的高度会自己设计题。

3.思考体验作业。这类作业包括观察、思考、劳动体验等形式。这类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兴趣,学会思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关注环境,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以及对家庭的责任。

4.实践操作作业。这类作业包括参观、调查、资料收集、办板报、游戏、模拟法庭、家务劳动等形式。这类作业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去体味书本知识,拓展书本知识,运用书本知识,充分体会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收集资料是体现思想品德特色的一种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政,关心生活,关注世界局势的好习惯,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整合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不定期的办专题板报、开主题班会、搞专题知识竞赛等。由于这些作业大多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又有竞争,因此,又可增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游戏是我们在低年级(主要是七年级)采用的一种作业形式,它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道理,感悟人生。如,七年级下册《青春闪光》一课后,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青春跳跳跳》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到青春是一个快乐、进取、幸福、健康的过程,青春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珍惜青春时光,走好青春的每一步。

家务劳动是给学生布置的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作业。通过作业,使学生体味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沟通与父母的关系,积极化解“爱的冲突”,做有孝心的好儿女,同时这样的作业也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这些作业是长期的,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常与父母谈心,以及为劳累的父母捏捏肩,洗洗脚。

5、图像、音响作业。这类作业是让学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法,结合思想品德课的要求,制作电子图像、音响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制作给父母、老师的生日、节日以及感恩的电子贺卡;为社区、学校制作法制宣传的幻灯片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使知识得到运用和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使其情感和人格得到升华。

四、有效活动策略,营造有效学习的大环境.

《思想品德课》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生活兴趣的培养,要致力于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在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下,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活动,既让学生了解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还燃起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堂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更多地设计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而且活动的内容仅仅与教材内容一致的小品表演、讨论等。后来发现这样的活动在课堂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的效率提高帮助不大。后来,经研究认为;不是小品表演、讨论等形式不好,而是活动形式和内容没有紧密有机结合。于是我们确定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强化内容,寻求最优形式的活动基本原则。从而真正实现了激活学生思维潜能的目的

2.课外活动,践行思想品德

课堂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孩子们在组织、策划活动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这时,部分学校——11中、二外、珊瑚、110等学校就开始探索课外活动与课堂道德、知识的结合。如在学习法律知识部分时,他们配套搞了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法庭、模拟法庭等课外活动。让学生把教材知识搬到生活中来运用,既可以体验一把法官、陪审团原告、被告、律师等社会角色,还能从中得到道德的提升,进行自我教育。在学习到独立生活时,配套了美餐大赛、我的星期天等生存技能培养的活动。另外还进行了小老师培训、学生小论文、课本剧编写、名片制作、文科小综合活动等系列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活动。

3.主题活动,解决学生的专项问题

配合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进行主题教育。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及时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当学生遇到人际关系的矛盾时,我们可及时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当冲突发生时》、《人际关系和礼仪》等。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又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把思想教育和弘扬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2008年,重庆市中小学主题班会大赛中,11中的《做最好的自己》主题班会获得了市一等奖.

4.社团活动,展示学生的才干情志

社团活动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认识、组织、协调、研究、实践等综合能力的有效形式。我区先后成立了学生社团——“聆心社”、“心灵栖息社”、《爆冷门》等。特别是《爆冷门》迈出了市场化的一步,第一期刊销售收益上千元!我们便以此为契机,推动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这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让我们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可以让学生们的活动走得更远,更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接轨!

五、有效评价策略, 完善有效教学的机制

加强评价机制的改革,促进教学有效性。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多主体评价相结合。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学生家长评价、教育专家评价等,做到课堂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统一、笔试与口试相统一、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统一,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

六、研究结论

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思想。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习就是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通过四年的研究,我们在新课程视野下得出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主要结论:

第一,发挥师生教学的积极性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要素。有效教学的要素首先是人,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与开拓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激情。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构和运用,新课程强调体验课程,这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给特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的意义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第二,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和总结积累,我们形成了一套从教研、备课、上课、课外作业与活动等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整个体系中特别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给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指导。

第三,以研代培、以研促学、以研提质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好模式。以科研、教研为契机推动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为教师提供发展自己的平台和机会。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提供可以参考的发展目标和自我发展反思的空间,从而推动区域教师在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上的快速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四,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好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有效的教学方式最终都要通过有效的学来完成。我们从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方面狠下功夫。让学生走出了一种被动的接受教教授知识的状态,走向了探究式、实践式的学习模式。不仅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面对一个新的领域自己应该如何学。

第五,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在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根据当前的各种考试、考核方式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区的教学评价机制。包括课堂评价、教案评价、备课评价、活动评价、作业评价等。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