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学设计>> 统编必修三>> 第二单元>>正文内容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知识点归纳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体: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专家点评】

1、什么是国体?

国家性质亦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

2、我国国体的规定的历史沿革

我国国体的初始规定,见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而其严格意义上的根本法规定则见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的1982年宪法重中了这一规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3、如何理解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①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②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民阶级是阶级基础、同盟军)

(2) 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民主的含义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2、民主的特点

(1)最广泛的民主

①表现:这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宪法保障: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行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相关链接】

政治生活的民生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各项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种政治权利和基本自由。通过各种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在政治上实现当家作主。

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在各项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利相统一的法律制度基础上,实现人民群众对经济事务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板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国家将更多的管理权交给社会和人民,努力提供制度保证和物质条件、使人民群众切实享有管理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利,逐步实现基层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的民主自治。

(2)最真实的民主

①从政治保证上看,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②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

③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一个“根本”+ 三个“基本”。

一个“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个“基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名专家点评】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其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各个方面的统等推进和制度化发展,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

【相关链接】

基层协商民主——形式之一是基层民主恳谈会

1999年,浙江省温岭市在松门镇进行民主恳谈会实验,而后将民主恳淡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结合,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参与式预算改革,引起了学界和政府部口的关注。

意义: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

推进基层民主建没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征,基层民主越健全,社会就越和谐。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习近平

(3)最管用的民主

①表现: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②这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建立的重要意义:

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第二框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3、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

4、坚持专政的必要性

(1)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1、国家的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2、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             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促进社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4、国体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一)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人民通过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职权:最高立法权(法律的立改废)、最高决定权(重大事项的决定)、

最高任免权(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最高监督权(宪法、“一府一委两院”)

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有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6、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1)地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2)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7、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常委会的领导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产生:民主选举

2、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职权:(1)审议权

(2)表决权

(3)提案权: 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需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4)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质问,并要求答复。

4、责任(义务):

(1)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尊重受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5、要求: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基本内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相关链接】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特定形式代行了全国人大职权;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

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

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国体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地位: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体表现:

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3、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过程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2、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通过宪法确定下来。

4、内容:

(1)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党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3)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

(4)活动准则: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1)特点。我国的政党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和制度形式,在当今世界独具特色。

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2)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里?)

(1)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2)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3)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圈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

1、性质: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3、主题、职能

(1)主题:团结和民主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①政治协商: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

②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

③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4、新时代政协工作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丰富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

(1)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关链接】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近代以后……,今天……

3、我国的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专家点评】

1、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2、地方性的自治权不同于国家主权。国家主权高于地方性的自治权。

(2)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新中国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方针(课本P61)

(1)民族平等。

表现和含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

发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意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相关链接】阅读课本P61-62

1、由全国人大批准的建置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建置是?

2、我国各自治区成立时间是?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主要有哪些权力?

(4)地位和作用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内容:我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②四个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专家点评】阅读课本P64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③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

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专家点评】阅读课本P64

邪教不是宗教。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①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③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含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②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基层群众自治的特点:(阅读《专家点评》)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等特点。

3、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 村民自治的组织——村委会

①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管理: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2) 居民自治的组织——居委会

①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主要职能: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

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管理:居民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⑤意义: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和城市居

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原因: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加以推进。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和方式

(1)民主选举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②范围: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

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

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一、中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内容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完善这一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设计|必修|单元|三第二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