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以姓氏笔画为序)

  01.于维汉:心系苍生战瘟神

  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校长

  克山病,是一种骤然发作、死亡率高的疾病。眼看这么多病人在痛苦中死去,年轻的于维汉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刚过而立之年的于维汉决心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扎根克山病的多发区,直面瘟神、挑战克山病。

  1957年,于维汉尝试着用葡萄糖代替樟脑,采用亚冬眠适当补液的办法抢救急症病人,收到意外效果;1958年,于维汉果断地把100毫升葡萄糖和一个剂量的冬眠1号注射到重症克山病病人的静脉里,病情迅速好转。从此,于维汉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亚冬眠和适当补液疗法,成为抢救治疗急性克山病病人的通用疗法,急性克山病的治愈率由30%提高到95%,这是克山病防治史上的一大突破。

  由于防治研究克山病功勋卓著,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于维汉获特殊贡献奖。1997年,于维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11月,于维汉因病去世。>>[详细]

  02.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  

  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共招募志愿者约59万名,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广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

  他们分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20个专项工作团队,为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提供服务;他们参与了服务站点、交通路口、交通站场、公园景区以及12个区(市)的街道、社区的亚运岗位服务,用“一起来、更精彩”的亚运会,号召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

  赛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东濠涌,向那里的亚运志愿特使致以亲切慰问并与他们一一握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切接见了亚运志愿者代表,并在亚运赛会志愿者服装上签下了对志愿者的祝福:“Thanks to the great volunteers”(感谢伟大的亚运志愿者)。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也寄语志愿者:“你们的笑容是广州的名片!”>>[详细]

  03.上海世博大学生志愿者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这184天里,共有79965名园区志愿者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其中约九成来自高校。这些志愿者分为13个批次,提供了129万个班次、1000万个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他们因为身着白绿相间的制服,被参观世博的世界各国游客亲切地称为“小白菜”。

  180多个日夜,世博大学生志愿者们经历了烈日高温、雷雨交加、气温骤降以及单日接待103万人次的大客流考验,为世博会的平安、成功、精彩、完美奉献出力量;他们用智慧和热情的服务,征服了海内外游客,赢得了中外宾客的一致好评;用辛勤和敬业的精神,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全世界、全中国树立起“海宝一代”的可爱形象。大学生志愿者的真诚待客,传播的是城市文明的理念;热情服务,彰显出东道主的良好形象;勇敢担当,为世博会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详细]

  04.王文花:点滴付出浇灌花朵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棕棚小学教师

  在学生眼里,她像妈妈一样可亲。学生们都说:“哪怕问她100个问题,她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

  在同事眼里,她是学习的榜样。一位年轻教师说:“王老师所做的,我们有时也能做到,但却很难像她一样坚持每天如此。”

  在她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亲可爱。她常说:“对待学生,要有母亲般的关爱。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他们,要包容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感动学生。”

  这就是王文花。从教26年来,她用母亲般的爱,唤起了学生的上进心与自信心,为学生的成长护航。在王文花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作为班主任,她总是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认真发现学生的进步。

  正因如此,王文花教的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体尖生”、“艺尖生”、小作家也成批涌现。>>[详细]

  05.王生英: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

  “我太平凡了,所做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她总是如此平静如水。

  一场暴雨冲毁了学校教室,她把孩子们领到家里去上课。为扩大教室,把家里的大豆、小麦等粮食卖了,不顾病残之躯和丈夫一起挖沙、刨石等。

  王生英,这位以残疾之躯坚守了37年的乡村教师,20年如一日,历尽艰辛,默默奉献,弘扬着党员教师永恒的师德魅力。在教育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自己对教师的深刻理解、深厚挚爱和无悔追求。

  “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昂起头走向社会,这就是我拥有的最大财富!”她的话掷地有声。

  王生英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详细]

  06.王齐荣:心和事业都在西藏

  西南交大援藏干部、西藏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

  2004年7月,作为中央直属机关第四批援藏干部,王齐荣从西南交通大学来到西藏大学,被任命为西藏大学工学院第二任院长。3年援藏的任务出色地完成了,王齐荣又主动提出再延长一期。他说:“那里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看似平常的一句话,饱含着他对西藏、对西藏大学深厚的感情,也饱含着他对事业的忠诚和不倦的追求。

  在西藏大学,王齐荣的工作从培养人才抓起,他把工作重点确定为全力以赴抓好工学院的“三支队伍”建设,即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在西藏大学迎接“211工程”评估的日子里,他充分利用自己在西南交大迎评的经验和方法,精心组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把“藏文信息技术”打造成精品学科,他和师生们一起努力,实现了藏文信息化“由世界转移到中国,由中国转移到西藏”的目标。

  从2004年到2010年,王齐荣走过了6年援藏路。因为贡献突出,他被评价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援藏干部。>>[详细]

  07.王茂华:师魂在火海中铸就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

  2010年3月21日下午2点45分左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村民家中发生大火,里面有6个1至7岁的儿童被困。面对熊熊大火,闻讯赶来的青年教师王茂华和他的岳父谭良才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多次冲进火海,救出6个孩子。在抢救第6个孩子时,由于屋内煤气罐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王茂华掀出屋外。被救孩子安然无恙,但王茂华和谭良才被严重烧伤。其中,王茂华全身烧伤面积高达98%。

  4月29日,躺在病床上的王茂华被批准为中共党员。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年联合会作出决定,授予王茂华“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宜春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表彰和学习王茂华、谭良才同志的决定》,授予王茂华、谭良才“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同时授予王茂华“优秀人民教师”荣誉称号。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号召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王茂华学习活动。>>[详细]

  08.王贵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大丰镇小学校长

  2001年夏天,正忙于给学校毕业班学生补课的王贵民感到喉咙剧烈疼痛,经医院检查,确诊为食道癌晚期,但他始终没离开三尺讲台。

  王贵民的老家在河南省汝南县农村。1993年,王贵民带着妻子和6岁的女儿来到呼图壁县大丰镇中学。为了提高农村各族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每年中考结束,王贵民都会和其他老师一道,挨家挨户给考上高中的学生家庭送录取通知书。

  1995年以前,大丰镇中学每年200多名初中毕业生,能考上高中的不过20来人。在王贵民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中考升学率由原来不足20%逐年提高到60%以上。

  2009年,呼图壁县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大丰镇中学合并到县四中,6所村级小学合并到镇小学。按照上级安排,王贵民担任镇小学校长。岗位变了,但他尽自己所能办好教育的心没有变。>>[详细]

  09.玉树抗震救灾教师群体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坚守岗位、齐心协力、顽强抗灾,自觉投入到生命的大救援中,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英雄群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大灾大难中竖立起一座不倒的教师群体丰碑。

  9月9日,在第26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亲切接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9月7日,教育部决定,授予玉树孤儿学校等16个单位“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青海省玉树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卓玛才吉等78名同志“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追授青海省玉树红旗小学教师旦卓玛等2名同志“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详细]

  10.《世博一课》教师团队  

  在“世博实践年”中,广大上海教师充分利用世博资源开展《世博一课》教育教学方案征集活动,收到涵盖16个学科门类,共2018篇教育教学创新案例。

  9月10日上午9点,“世博一课”开课暨上海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在世博园城市未来馆3楼视听会议室举行。由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上海师大教授舒运国、华东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娄维义等数十位老师走进世博园,亲临有关场馆讲授“世博一课”。

  在世博期间,《世博一课》教师团队多次冒着高温,不辞辛苦前往成都案例馆、宁波滕头案例馆、湖南馆、宝钢大舞台、非洲联合馆等场馆,结合场馆案例,现场为同学上课,贯穿生物、物理、历史等学科知识于其中。

  目前,《世博一课》已由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摄完成,并制成光盘20集发放到上海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共享鲜活的世博教育资源。 >>[详细]

 11.石雪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习惯了种水稻、棉花的湖南澧县农民从没想过,屋前院后稀稀落落的葡萄能变成一把把的票子。如今,全县葡萄总面积2.4万亩,葡萄酒厂、预冷库、一年一度的葡萄节、“南方吐鲁番”的美名……在澧县成为现实。这离不开一个人,一个在澧县、在湖南耳熟能详的名字:石雪晖。

  石雪晖10年攻关,先后研究出十大配套技术,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神话,现已在湖南及周边省市推广,创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她主持的“葡萄新技术育种”等11个项目对湖南农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年来,石雪晖的足迹遍布湘鄂赣的56个县市,行程6万多公里;她手把手教会农民种植葡萄,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湖南果树110”。

  “我们不能光在课堂上栽果树,要栽到农村去;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石雪晖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农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更为深刻的理解。>>[详细]

  12.尼亚孜·尤努斯:学校比家还重要

  新疆轮台县哈尔巴克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校长

  这些年来,尼亚孜·尤努斯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来到学校后,都要在校园里转上一圈。这一天,尽管感觉到心脏又不大舒服,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没有挺过去,忙碌的尼亚孜·尤努斯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他无比热爱的乡村教育的岗位上,年仅49岁。

  7年前,尼亚孜·尤努斯从县教育局调往哈尔巴克乡担任校长。尼亚孜对同事说,农村虽然没有县城繁华,却是干事业的地方。

  在妻子古丽尼莎眼里,尼亚孜·尤努斯是个“不顾家”的人。每天,他几乎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3年来,在尼亚孜·尤努斯的带领下,这个曾经落后的学校先后荣获巴州“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德育达标校、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10多项荣誉。>>[详细]

  13.任维鼎:离不开山乡的娃儿

  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教师

  “为什么同样是付出辛勤劳动,教书和经商的差距就这么大呢?”一度,任维眉还萌生了辞职的念头,但最后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个子不高、微胖身材,说到和学生相处的趣事,就咧嘴“嘿嘿”地笑……任维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憨厚、淳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任维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生和老师,8岁的女儿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留下终身残疾;学校灾后重建,任维鼎再次冲锋在前,饱含激情地投入到复课、教学和班主任等工作;在最基层的乡村教育,任维鼎已经坚守20多年。正如他所说:“我离不开山乡的娃儿们。”

  “任老师课堂上严格要求我们,课后又跟我们打成一片,耐心解答我们的疑惑,生活上,更是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为拥有这样的班主任感到骄傲。”这是班上的学生对任维鼎的评价。>>[详细]

  14.刘磊:留守儿童的“保姆”

  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校长

  窗外骄阳似火,屋内书声琅琅,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近百名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阅读课外书籍。“在这里,我再也不会感到孤单了。”板舍村留守儿童储婷婷说。

  在服务中心,像储婷婷这样感受“家”一般温暖的留守儿童共有649名。1996年,刚刚入伍不久的刘磊,因为不适应雪域高原气候,病退回乡,他婉拒了民政部门主动帮助安置工作的好意,自谋职业。退伍后,刘磊先后当过5年代课老师,做过小生意,当过汽车个体户,后争取到资金40万元,建成五保老人之家。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是刘磊的第二大手笔。毛尖山乡地处偏僻,全乡有4000人长年在外打工。为给留守儿童编织立体关爱网,刘磊从2007年6月开始,就投资2万余元,自费建起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为全乡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照顾、全日制寄宿等服务。

  “爹爹从我小时起就教育我说,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做点事、做好事,不求回报,这样才不枉来世上走一遭。”刘磊说。>>[详细]

  15.李秀娟:14个玉树孩子的妈妈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前营镇中心小学教师

  2007年暑假,李秀娟接到好友电话,说自己准备移居海外,但放心不下已资助多年、远在青海玉树的14个孤贫孩子,希望李秀娟能接纳他们到岫岩读书。“行,藏族娃也是咱们的娃!”李秀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4个孤贫孩子从11岁到14岁不等,都不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像对待一群幼儿,李秀娟从洗脸、刷牙、洗澡、穿内衣、洗衣服等日常小事一点一点地教起。更让李秀娟伤神的还是学习问题,她把孩子们安插在自己任教的五年级,但他们的基础实在太差了,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得掰着手指算。李秀娟只好每天晚上给他们“开小灶”: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他们的汉语发音;从ABC开始教他们学英语;用石子、小木棍示范加减法……

  李秀娟的良苦用心逐渐得到了认可。现在,孩子们不仅洗自己的衣服,还抢着给李秀娟洗衣服;李秀娟外出,孩子们宁可饭菜凉了,也坚持等她回来一起吃。>>[详细]

  16.李黎明:用生命守望乡村教育

  湖南省宜章县迎春镇学校原校长

  “星星眨眼睛,山村多宁静,花儿慢慢开,鸟儿晚点醒。天地静静杳无声,黎明要远行……”。2010年9月3日,是湖南郴州市宜章县迎春镇中心小学开学后的第三个早上,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唱起这首当地人创作的歌曲《颂黎明》,纪念他们的老校长李黎明。

  李黎明扎根乡村教育27年,一生过得节俭清苦,帮助贫困学生却不遗余力。2009年9月14日,46岁的李黎明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过世。

  在李黎明的心中,学生的安全比天还大。他的学生都知道,李黎明每天晚上都会亲自巡查寝室和校园。他担任校长3年,只有2个晚上没有在学校留宿。他说:“学生们在学校,我在家里就睡不安稳。”

  在迎春镇中心小学,翻开13个孩子的档案,他们在“家长联系人”一栏中填的都是李黎明的电话号码。他们是李黎明悉心照顾了3年的13个留守儿童。孩子们都说,“李校长像父亲一样对我们好。”>>[详细]

  17.吴邵萍:爱就是我的教材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吴邵萍27年来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在吴邵萍看来,对孩子的爱很简单,“爱孩子,就是在他哭的时候,你懂得安慰他;他遇到困难时,你乐于陪他一起面对;他难过时,你愿意抱一抱他。”

  1983年刚参加工作时,吴邵萍只有中师学历,“继续上学,多读些书”是她最大的愿望。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吴邵萍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上课、学习。为了给园里的36位老师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吴邵萍从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请来多位专家作为幼儿园的常驻专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点评和指导。

  宽容,耐心,互助,在“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下,年轻老师不仅快速积累了经验,也渐渐融入到创新教学的探索中。>>[详细]

  18.谷超豪:跋涉在科技前沿

  复旦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4岁的谷超豪院士拄着拐棍,走到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大红证书。

  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到数学物理,每当开辟出一个新领域,作出新贡献后,谷超豪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勇攀这一领域的高峰,而他自己又去另一个新领域披荆斩棘。正是这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他为国家先后培养了9名院士,造就了一支涉及多个研究分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数学科研队伍,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谷超豪曾作过一首咏太阳花的诗:“偏怜人间酷暑中,朝朝新蕾化新丛。笑倾骄阳不零落,抚育精英毋闲空。”84岁的谷超豪,正是用一生献身教育、辛勤耕耘的精神筑起了他的“人生坐标”。>>[详细]

  19.汪金权:愿一生做个好老师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

  汪金权出生在大别山脚下的一个农民家庭。1987年,作为解放后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家乡最好的中学——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他主动申请从黄冈中学调到地处偏远农村的蕲春四中,从此坚守在山区的讲台上。

  20多年来,汪金权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任劳任怨,并拿出自己大部分工资,帮助无数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自己却安守清贫,淡泊名利。他说:“我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

  “由满头青丝到斑斑白发,我对22年前的选择毫不后悔。因为我在蕲春四中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希望,也收获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我愿永远扎根大山,用一生经历,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从汪金权朴实的话语中,人们看到了山乡教师的守望,也看到了山里孩子的希望。>>[详细]

  20.张敏:3年足以骄傲一生

  福建省援藏干部、西藏林芝地区八一中学副校长

  2007年7月12日,张敏从福建师大附中来到西藏林芝地区,担任八一中学副校长。林芝尽管海拔只有3000多米,但对于一直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张敏来说,却是一次生命的严峻挑战。

  由于身体、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应,在刚刚进藏的半年时间里,张敏一直拉肚子,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自己弄点药吃……之后,张敏开始感到自己的甲状腺出了问题,胆囊部位也常感不适。但是,为了光荣的使命,他坚持着……

  2007年12月,在师生们的多次劝导和催促下,张敏才回到福州检查身体并住进医院。病床上,张敏仍然牵挂着八一中学和那里的孩子们。2008年4月,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张敏就毅然返回了西藏……

  在疾病面前,张敏没有退缩。援藏3年,他尽心尽力地做好援藏的每一项工作,用无私奉献与深沉大爱,与八一中学的师生们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他说:“这3年,足以让我骄傲一生!” >>[详细]

21.张永宏:一言一行育桃李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教务处副主任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张永宏很喜欢这句话。他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应该表现在关爱学生,用爱教育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因此,从1987年大学毕业工作至今,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一直坚守在课堂教学第一线。

  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张永宏经常自费购买鲜花将教室装点一新。每次出差,他都会给每个学生带一件小小的礼品,哪怕是一块牛肉干、一张卡片。

  张永宏在带班过程中,重“言传”更重“身教”,总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学生。张永宏的言行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学生们表现出的爱心,也让他欣慰。2007年4月,班里一名学生生病住院,全班63名同学都制作了精美的卡片,有的写上美好的祝愿,有的写上近期学习的重点,在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生病的那名学生很快康复。>>[详细]

  22.张俊兰:为了凉山的孩子

  天津日报记者

  1997年,张俊兰参加“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采访凉山,她亲眼看到那里的孩子们为了上学,上山砍柴换钱,攒下鸡蛋换钱,交口粮充当书本费。“当时心痛的感觉让她无法表达,采访的一路几乎都在掉眼泪。”张俊兰从凉山返回天津后,把自己全部感情都集中在采写报道上。系列报道“凉山纪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张俊兰与报社商议,决定用16.7万多元的善款在凉山建一座希望小学。1998年8月,一座崭新的校舍矗立在凉山布拖县亚河村海拔2800米的山地上,300多个穷苦的凉山彝族孩子终于坐在了温暖明亮的教室里。那一刻,孩子们第一次开心地笑了,张俊兰却哭了。

  此后,张俊兰一次又一次走进凉山。至今,她已经17次进凉山,受社会各界委托建成希望小学3所,与海外慈善家合作在4所院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并建立了24个孤儿班,帮助1200多名学龄孤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凉山带去的扶贫助学金累计超过1000万元。>>[详细]

  23.陈永刚: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0年3月4日下午3时50分左右,经过南开大学新开湖的陈永刚听到了一个小女孩焦急惊恐的呼救声:“姥姥,姥姥!”他往湖面一看,一件格子外套漂在水面,人已经不见了。陈永刚意识到,有人落水了。

  “赶快救人!”念头一闪,陈永刚跳下自行车,边脱外套边向湖边跑去。新开湖有两米多深,陈永刚一跳入水中,厚厚的冬装便灌满了水,异常沉重,行动十分困难。陈永刚虽会一点游泳,但水性并不算好,靠近救人目标时,水已经没了他的头。

  凭着感觉,陈永刚将落水者奋力向上拽起,自己却被反作用力推到湖底。他用力踩了一下湖底,游出水面,用尽全身力气3次将老人向岸边推去,终于在岸上同学的协助下,将落水老人安全救起。

  爬上岸的陈永刚打算悄悄离开,被救老人冲上来却一把将他拉住,坚持要问他的姓名。拉扯了好一会儿,陈永刚担心再坚持下去老人会被冻坏,只好小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详细]

  24.卓越:为官就要兴一方清风

  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吉林师范大学的师生常说,卓越书记人如其名,一心事教功劳卓越,廉政勤政人品卓越。

  一个单位风气如何,要看班子;一个班子风气好坏,要看主要领导。卓越深知,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说别人时舌头就短,管事时胆子就虚,一个单位的正气就树不起来。作为党委书记,卓越始终把学校教职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2007年,全校教职员工人均工资上调300元至500元,唯独书记和校长两个人一分没涨。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校并不是一块净土,干部人事、基建维修、物资采购、招生录取等敏感问题很多,要想保证这些敏感问题不出事,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学校相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近150项,卓越带头遵守规章制度,不踏线、不越格。

  在卓越的带领下,吉林师大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教学质量和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详细]

  25.郑立国:为动漫业的春天播种

  吉林动画学院董事长

  吉林动画学院是专门从事动漫教育的独立学院。在我国,凡是有动漫生产的地方,几乎都有来自这所学校的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郑立国有自己的考虑,“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能力强、综合艺术修养高、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但吉林当时还没有太多动漫的氛围,学生如果不接触外面的世界,就跟不上这个专业的最新发展,将来也没法适应工作”。

  学院缺少好老师,就把外面的好老师请进来。郑立国先后为动画学院请来美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并与韩国、法国多所高等艺术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郑立国在教学中搭建起一套“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吉林动画学院的学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个学生往往有5家甚至10家用人单位抢。即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也稳定在90%以上。”郑立国自豪地说。>>[详细]

  26.赵鹏:大山深处的坚守

  贵州省大方县雨冲乡油杉河村油杉小学教师

  在贵州省大方县大山深处,一所村小两间教室挤着6个年级114名学生。一位27岁的年轻人,在9年时间里,将一本本教科书从山外背进山里,使当地儿童的失学率从90%降到了零。他叫赵鹏。

  赵鹏的家乡大方县雨冲乡是贵州的极度贫困乡之一,好多村里人做梦都想离开这个“穷山旮旯”。但18岁的赵鹏从乡里学医归来,本想开个诊所,最终却申办了油杉河办学点。外面的教师不愿意来,赵鹏只好一个人教所有的年级。一个人忙不过来,赵鹏请来了初中未毕业的妻子张梅。小夫妻俩互相砥砺,自学完大专课程。由于教得尽心尽力,油杉小学教学质量在全乡村级学校中名列前茅。办学规模从最初两个班40多人发展到现今6个班114人。2009年11月,他突然被白血病击倒。赵鹏的事迹感动了人们的心,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一场“传递山村学校薪火,援助白血病老师”的爱心行动迅速展开。>>[详细]

  27.赵小亭:把青春和微笑留下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

  2010年7月12日,赵小亭和学院的18名同学一起奔赴贵州省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7月21日,在穿越崎岖山路的途中,赵小亭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将青春和微笑永远留在了苗岭深处。此前两个月,赵小亭刚刚过完20岁的生日。

  短短10天的暑期实践经历,赵小亭用爱心和奉献,给山里的孩子带来了知识与快乐,让这个偏僻山村的父老乡亲心怀感念;短短20年的花季年华,赵小亭像马场河乡四处可见的向日葵一样,平凡而美丽,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希望。

  8月1日,教育部追授赵小亭“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7月27日,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授赵小亭“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称“赵小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中华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将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服务社会的实践,让奉献精神永远传递”。>>[详细]

  28.咸宁勇救落水母子大学生  

  2009年12月6日,湖北省咸宁市区的淦河边再现“人链”精神,3名在校大学生跳入冰冷的河水勇救一对落水母子,另一名大学生与岸上群众手拉手组成“人链”,共同救出落水者。之后,救人的4名大学生悄然离去。经当事人多方查询,得知他们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王洪、刘康、王力和咸宁学院国际学院大二学生吴超。

  4名大学生救人的事迹很快在荆楚大地上传颂。他们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不畏寒冷、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的忘我精神,感动着所有听过他们事迹的人,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80后”、“90后”大学生的崇高美德。4名大学生先后当选为2009“感动咸宁十大人物”,被共青团咸宁市委授予“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称号,被咸宁市授予“12·6”见义勇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育部授予他们“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大学生向他们学习。 >>[详细]

  29.姜伯驹:站在讲台50年的大科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

  姜伯驹是国际著名的拓扑学家,曾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还获得陈省身数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大奖。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直到3年前才因身体原因走下讲台。他常说:“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一些研究。”

  学生们给姜伯驹讲课总结出三个特点,其一是有学者风范,其二是平易近人,其三是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姜伯驹对自己的讲授总是精益求精,有的课尽管他已讲过许多次,但每一次都有新意;虽然上课时用的讲义是他自己编的,但课堂上姜伯驹从不照本宣科,总是高屋建瓴,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表达叙述非常讲究。在姜伯驹看来,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还要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把自己的体会传达给他们。

  从教50年来,姜伯驹甘为人梯,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国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优秀的数学家。>>[详细]

  30.秦臻:实现海浪发电梦想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三学生

  秦臻发明的“浪泳发电平台泳动机”2010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日前,这项发明获得北京大秦旗舰科技有限公司的资金支持,已经变成渤海海面上的一座发电平台。

  秦臻的发明灵感源于一次海边游泳。“我被海浪打了回来,当时就想,海浪的劲儿还真大,如果能用来发电该多好。”秦臻说。

  秦臻是一名从小痴迷于模型制作的“爱玩儿”学生,家里有几十个亲手拼装制作的高达模型,连房间里的床都是汽车型的。

  进入25中读高中后,秦臻与指导教师刘士明一起,开始系统研究利用海浪能的发电平台。师生两人买来缠线圈的机器,几百几百圈地仔细缠绕,制作直线电机。尽管这个过程磁铁强大的吸力还有可能会夹断手指,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上百次的失败后,在水波的作用下,实验室里的兰花状小灯泡终于亮了,秦臻成功了。 >>[详细]

 31.贾凤姿:用爱与责任讲活思政课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大连海事大学,每个走进贾凤姿课堂的人恐怕都会被火爆的课堂场面所震撼。由于选课学生太多,贾凤姿不得不同一授课内容要分别讲三次。即便这样,能容纳230多人的阶梯教室仍然爆满。

  每次来到教室,贾凤姿都是迎着学生们的掌声走进去的。复杂的理论被讲得深入浅出,枯燥的内容被演绎得绘声绘色。不知多少次,下课铃声响了,但学生们的注意力依然在课堂上。

  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贾凤姿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在准备给学生讲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原理时,她想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公式来讲解,为了了解这两个公式就跑去听大学物理课,一听就是20节,而这方面的内容在她的课堂上却只有5分钟的时间。

  “信仰科学理论,智慧人生担大任;忠诚崇高事业,躬耕播爱育英才”,这是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王昭翮送给贾凤姿的评语。贾凤姿则说:“我只是在三尺讲台上做了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情。”>>[详细]

  32.钱伟长:“科学巨人”风范永存

  上海大学原校长

  2010年7月30日早晨6时许,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与应用数学的主要奠基人,其拳拳报国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勤于钻研的作风,堪称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等。

  钱伟长不仅是一位科学家,同样是一位教育家,教书育人是他数十年来不变的追求与心愿。钱伟长还提出,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

  一位“科学巨人”静静地走了,离开了他一生为之牵挂的祖国和人民,也带走了无数中国人的深切怀念。>>[详细]

  33.徐刚:青春因自强而灿烂

  华东交通大学2006级国防生

  徐刚1987年出生于江西修水的一个小山村。与同龄人相比,他有太多的“不幸”:父亲外出打工时因车祸致残,母亲遭遇车祸又遇到肇事司机逃逸……临近大学开学,徐刚带着东拼西凑的800元,抹着眼泪走出了大山。生活的窘迫和艰难,没有压倒徐刚。入学第一学期,他凭着良好的成绩和素质被选拔为国防生。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徐刚主动向学校请求,承担组织志愿者为灾区募捐的任务。在徐刚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共为灾区募集了127万元捐款。心中有大爱的徐刚,每当国家有大事时,总想着出一份力、尽一份心。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在部队见习的徐刚给学校打电话,将刚刚获得的“茅以升教育希望之星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共5000元,全部捐给了玉树灾区。

  作为一名国防生,徐刚认为,回报社会、回报军营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练就一身过硬的军政素质,成为一名新型军事人才。>>[详细]

  34.徐英杰:醉心于职业教育

  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专学校高级教师

  学物理的徐英杰1993年大学毕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机职专这所在天津小有名气的职业学校。

  徐英杰爱他的专业,爱他的学生,钟情于职业教育。这些年,徐英杰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

  徐英杰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教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方法,有耐心,有成效。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研究始终围绕提高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改教材,围绕着技能提高改方法。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信,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优秀的建设者。

  徐英杰以自身的人格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17年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全国技能大赛的高手和IT行业的技术骨干,由他指导、70名学生参与成立的创业实训工作室——修罗数字媒体工作室,引导许多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详细]

  35.郭秦:9年“写”出12万善款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学生

  写作-稿投-稿费或奖金-捐出去,似乎成了郭秦的行为定势。一个学生,义无反顾地把同一件事坚持做了9年。

  郭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郭秦创作的童话第一次获得征文竞赛一等奖,她把200元奖金捐给了张家港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从那一刻起,郭秦开始踏上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爱心之旅。

  虽然妈妈目前下岗在打零工,家庭并不富裕,但9年来,郭秦扶贫济困、助人为乐220多件次,向贫困山区、灾区、贫困学生和慈善机构等捐赠稿费、奖金、书款12万余元,书2300本,衣200件,资助170多名贫困残疾学生,22名因贫困而辍学在家的小学生又重新回到了课堂。她还组织同学回收废旧物品建立爱心基金,开展40多次扶贫助困活动,向贫困山区、灾区捐款48万多元、书2200本、衣240件。

  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成了郭秦热爱、勤奋写作的动力。>>[详细]

  36.郭玉梅:与死神“赌”赢的女教师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教师

  1998年,郭玉梅师专毕业后,来到丰润区岔河镇中学任教。“教师是一种使命而不是一种职业”,这是她第一次写下的感悟。教书育人、成长进步……但郭玉梅本该有的生活轨迹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

  2002年,郭玉梅被诊断为脑瘤。此时,她担心的不是生命而是怕从此失去讲台。郭玉梅悄悄地做了手术,术后不到半月,她就站上了讲台,虽然长发飘飘,但那已是假发。2003年、2005年、2006年、2009年,郭玉梅又先后承受4次开颅手术……2005年4月,检查显示郭玉梅的脑瘤又一次转移。医生劝郭玉梅“保守治疗吧……毕竟生存期会更长些”。但郭玉梅苦苦哀求医生:“不手术会变成傻子,那我还怎么教书?不能教书,还不如死了的好。”手术从上午持续到次日凌晨,长达21个小时,尽管死亡的概率是99%,郭玉梅却幸运地成为了那1%。一向坚强的郭玉梅哭了:“不是因为我的遭遇,是因为我与死神赌赢了,生命又一次赐予了我返回讲台的机会。”>>[详细]

  37.郭明义:帮助别人改变命运的“傻子”

  辽宁省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工人

  2010年10月14日下午,重庆市委礼堂。“这次到重庆,我想去看看我帮助的那名在西南大学读大一的孩子,给她送点生活费。还想到黔江区水田乡去,给我资助的那个从未见面的孩子,再捐点学费。”当郭明义在报告即将结束讲到这句话时,全场掌声雷动。让郭明义没想到的是,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拉着一个只有六七岁大的小男孩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这是两名他已资助多年的学生。

  郭明义现在依然只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一名采场公路管理员。可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如今,他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他被誉为雷锋的传人。>>[详细]

  38.唐昭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四川省内江二中校长

  从教20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唐昭强都为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奉献,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业绩。尤其是2002年主持内江二中工作以来,带领内江二中勇创一项又一项辉煌成绩。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唐昭强勤政自律,率先垂范。他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与第一缕阳光一起迎接师生。而到深夜,他总是等到高三的住校生结束一天的学习,才离开办公室。

  “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为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唐昭强提出和实施了“用思想凝聚人,用制度规范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情感温暖人,用待遇留住人的管理策略”,落实了分层分线制,坚持聘任制度。

  面对各种荣誉和赞美,唐昭强还想着怎样让内江二中做得更实,好得更久,走得更远。近年来,唐昭强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详细]

  39.梁建峰:用生命诠释青春意义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二中原校长

  38岁,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激扬青春最绚烂的时间。梁建峰,却因为学校发展长期操劳过度把自己的生命定格于这一时刻。

  1989年8月,17岁的梁建峰作为保送师范生毕业本可以到县城学校任教,但他怀揣为家乡奉献青春的梦想,来到广宗县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旧店联小,担任高年级数学和班主任工作,开始了自己的从教生涯。

  经过努力,梁建峰21岁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3岁成为河北省劳动模范,25岁被评为邢台市十大杰出青年,27岁调任广宗县二中副校长,35岁被评为首届邢台市名师,36岁被评为邢台市十大杰出园丁,37岁被任命为广宗县二中校长直至倒在工作岗位上……

  21年,梁建峰用自己闪光的奋斗经历诠释了人生存在的价值,用生命谱写了浓墨重彩的青春壮歌。他短暂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踏实,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无私地奉献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详细]

  40.黄金莲:为残疾的孩子筑造花园

  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20年前,黄金莲受命负责组建聋哑学校。那年,为了建校所缺的钱,她曾赴京奔波。最终,她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这位福建省三明市特殊学校的校长,不仅在荒地上建起花园,还在残疾孩子的心上,筑起了一座四季如春的花园。

  黄金莲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结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既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又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学生多次在各类文体艺术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除部分升学外,就业率100%。

  黄金莲常说:“这些年来,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我从事了一份特殊的职业,面对一群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我给了他们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说实话,这十几年来,自己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一段时光……”。 >>[详细]

41.黄春燕:坚守贫瘠土地育人18载

  海南省白沙县第一小学教师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地处偏远,迄今仍为“国贫县”。黄春燕却坚守这块贫瘠的土地,教书育人18载。她说:“与白沙的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幸福!”

  1992年,黄春燕从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白沙县第一小学任语文老师。从此,三尺讲台成了她生命的舞台。

  从教生涯掀开的第一页,风华正茂的黄春燕毅然接下了当时全校闻名的一个“后进班”,她深知爱心是打开这些学生心扉的钥匙。

  为了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她想尽办法了解每个学生。课间,她主动和学生攀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唱啊跳啊;课后,她不辞辛劳,顶烈日冒风雨去家访。

  同时,黄春燕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对全班学生进行热爱班集体的教育,推动班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期末,这个昔日全校闻名的“后进班”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详细]

  42.蒋国珍:30年资助学生两万人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昉镇离休教师

  吃的是红薯加大米煮成的“混合饭”,穿的是别人丢弃的破旧衣服,江西省新余市80岁的农村教师蒋国珍享受离休金,却选择这样的生活,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但30年来,他用节省下来的20余万元资助的学生达两万人,让许多人深受感动。

  蒋国珍1953年开始在江西铜鼓县三都小学代教。1957年,蒋国珍被错划为右派,一直独身,无儿无女。1979年平反后,蒋国珍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的22年的工资共9600元全部捐给当地政府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此以后,捐资助学便成了蒋国珍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越来越少,蒋国珍由资助贫困学生转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对待受过他帮助的人,蒋国珍从不求回报。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带着礼物来看望蒋国珍,他总是说:“你们不要来看我,如果有这个能力,就该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详细]

  43.董金凤:车轮下勇敢救儿童

  四川警察学院学生

  2010年3月5日,董金凤像往常一样,在四川北川县安昌镇红绿灯岗亭十字路口28度陡坡处执勤,指挥交通。15时左右,董金凤在护送北川安昌一小放学的学生过马路时,陡坡路段载重失控的拖拉机突然撞向小学生。在生死存亡的瞬间,董金凤不顾个人安危,用身体保护了4名面临危险小学生的安全,自己却不幸身负重伤,倒在了血泊中。

  为表彰董金凤的事迹,教育部5月4日作出决定,授予董金凤“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也作出决定,授予董金凤“见义勇为大学生”荣誉称号。决定中说,董金凤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董金凤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详细]

  44.彭实戈:为学为师两相宜

  山东大学教授

  2010年8月19日至27日,4年一次的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城举行。彭实戈成为第一位被邀请作一小时报告的中国大陆数学家,这份邀请历来被全球数学家视为殊荣。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一小时报告,充分显示了我国数学家在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及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领域已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而彭实戈无疑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数学家。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学者,彭实戈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具备这个时代的现代特征: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勇于创新。谈起彭实戈,他过去的学生、数学院副院长吴臻说,“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正直”;他的学生、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金焱说,“不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他全没有丝毫功利之心。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彭老师,应该是‘高尚’。”>>[详细]

  45.普琼:让“生命禁区”书声琅琅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仁多乡完全小学教师

  青藏高原海拔5000多米处有一个仁多乡,这是西藏海拔第二高的乡镇,素有“生命禁区的禁区”之称。在这里,有一名34岁的年轻小学校长——普琼,带着11名教师,为了227名藏族孩子,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坚守在“生命禁区”的讲台上,把“人民教师”四个大字写在圣洁的雪域高原上。

  “仁多乡虽然条件艰苦,但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对得起这里的孩子。”这就是普琼决定留下来的朴实想法。从此,普琼将他生活的一切和学校、学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课间,他和学生们一起唱歌、打球、做游戏;夜里,他在学生宿舍查铺,轻轻地给孩子们掖好踢掉的被子;学校放假,他亲手将最后一个学生送走,自己守着空荡荡的校园不离开。

  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只有平凡与坚守。普琼用他的行动,履行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承诺,让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生命禁区”。>>[详细]

  46.蒲邦顺:民办中学的“兴农样本”

  贵州省白云兴农中学校长

  为农民办一所上得起的学校是蒲邦顺的夙愿,更是蒲邦顺的目标。于是,53岁的蒲邦顺毅然辞职,凑了3000元作启动经费,联系了几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一起办学。学校取名“兴农中学”,公开宣称为农民子弟服务,实施从农村打开缺口的战略。学校点燃了农村孩子心中的希望。1994年,来报名的学生一下子就达到200多人。

  1996年前,农村孩子的愿望是考中专,跳“农门”,因此兴农中学把精力集中在中考上,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孩子入学。农民不挑剔学校环境、条件,农村学生刻苦、勤奋,学习进步很快,中考成绩十分优异,兴农中学很快声名鹊起。1996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孩子再不满足于跳“农门”,而是想上大专或本科大学。蒲邦顺办学的思路从农村转向整个教育市场。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苦心经营,使得兴农中学由一个农家小院式的民办学校发展成为占地140亩、自建校舍6万多平方米、全省规模最大、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完全中学。>>[详细]

  47.雷庆瑶:“折翼天使”与众不同的人生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学生

  3岁那年,为了去捡一只落在变压器上的纸飞机,她永远失去了双臂;16岁时,因为主演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她被誉为“折翼天使”并获奖;2008年,进入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2010年走上创业路,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目前,作为一家文化公司总经理,雷庆瑶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被邀请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单位讲述自己自强不息的经历,演唱励志歌曲以及放映她16岁时拍摄的励志电影。而同时,雷庆瑶仍是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大三学生。每月她会回到学校与教师辅导团队见面,听取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学科的学习指导意见,有时会在教师的监督下,用双脚答完某一学科的考试题。

  雷庆瑶日子过得很忙碌,但她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从来都是精力充沛。唯一让人唏嘘感叹的是她空荡荡的袖筒,但她站立的姿势和讲话时的自信传递出的巨大气场,使人们为她的坚强乐观而泪湿衣衫。>>[详细]

  48.潘成秋:浙江儿女扎根海南山区

  海南省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学教师

  在海南中部贫困山区的五指山市,有一位放弃了家乡的中学教师工作,主动来到这里任教的女教师。今年是她在五指山区默默耕耘的第21个年头。在这里,她曾经喝不上干净的自来水,吃不上蔬菜,又经历过失去父亲和丈夫的巨大痛苦。21年来,她不曾动摇,更不曾放弃这份事业。她就是潘成秋。

  潘成秋是浙江绍兴人,1989年3月,身为教师的潘成秋和丈夫张国强偶然得知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教师紧缺,希望有优秀的教师去支教。潘成秋和丈夫想到了一起,毅然决定放弃原有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千里迢迢赶赴五指山。

  五指山区是海南省黎族和苗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潘成秋和丈夫主动要求到五指山地区最穷困、最落后的水满乡中学任教。面对困难,潘成秋义无反顾。她把根扎在这块贫瘠的土壤中,这一扎,就是21年。>>[详细]

  49.霍懋征: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

  2010年2月11日,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霍懋征因病与世长辞。

  霍懋征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当时她拒绝留在大学工作,再三要求去北师大二附小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对于这一选择,霍懋征这样解释:“因为我特别喜欢孩子,知道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愿意去做打基础的工作。”

  60余年如一日,霍懋征坚守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平凡而伟大地工作着。直到退休离开教学一线,她仍然应邀到西部贫困山区学校义务讲学,参与“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组的工作并指导培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霍懋征曾经说:“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详细]

  50.魏富春:一生只为教育来

  北京市延庆县第五中学原副校长

  1985年,魏富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回到母校北京延庆一中任教。10多年间,他一直承担高中化学课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年级主任及化学备课组组长。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魏富春就一心扑在工作上,探索出“快乐化学”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为了给学生答疑,他经常坐在教室门口,一个一个地给学生讲解,同时把许多节假日都用在辅导学生上;为了给优秀学生搭建平台,他自费带领学生参加一系列全国化学竞赛,开创了延庆县参加全国学科竞赛的先河。

  2002年寒假,延庆县教委任命魏富春到新成立的教科研中心任副主任,负责全县中学教学工作。2004年8月,魏富春的工作再一次调整,出任延庆县第五中学教学副校长。就在魏富春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的时候,病魔悄然降临。

  魏富春一直在与死神赛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0年元旦后,魏富春离开了他一生爱恋的校园、教室、学生,但却永远不会走出人们的记忆。 >>[详细]

  《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5日第6、7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测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