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实施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

一.时事背景材料
1.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寻求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生态与社会-政治系统的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发展,重要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基本要求是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3.2002年9月2日——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商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大计。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发言,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本次会议的宗旨,正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在环境与发展上采取实际行动。会议通过了两份主要文件——《执行计划》和题为《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政治宣言。
4.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进行。总投资500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总长度3500公里的南水北调线路是全球距离最远的调水工程。工程将首先启动东线和中线第一期工程。
5.2003年3月9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举行。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努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国土资源工作,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下大气力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
6.2002年8月20日,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开幕,国际数学家大会每4年举行一次,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本届大会是首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
7.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宣布:我国第一款商品化通用高性能CPU芯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1号”CPU成功问世,并可大批量生产给广大用户使用。这是我国信息产业在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的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8.2002年12月12日,我国科学家宣布绘制出基于精确DNA测序和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这是全世界第一张农作物的基因组精细图谱,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此次绘制出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采用的是“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是一项技术上的新突破,在基因组研究中属首创。
9.2002年12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四号”航天试验无人飞船,并成功回收。这标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一步。
10.200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金怡濂院士荣获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全长1142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约960公里。高原冻土、高原生理、环境保护,这是在“世界屋脊”建设青藏铁路面临着三大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也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考验。我国铁路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和探索,在历经一年多的建设实践中将高科技融入青藏铁路建设之中,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理论分析思考
1.与经济常识结合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压迫,清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有重要意义。
围绕“神舟四号”发射所做的科学实验,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在水资源配置上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因此,搞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在市场调节基础上强化宏观调控。
(3)财政的作用
环境资源的保护,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大型工程,以及“神舟四号”的发射等重大科技项目,都需要国家财政发挥作用。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科学、教育就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5)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退林还草、还林,退田还湖等环境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
2.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是国情,它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出我们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面对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天气频繁爆发的客观实际,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做到了从客观实际出发。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的活动,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每条线路都充分考虑南方水资源供应情况,北方的需求以及调水路线所流经地区的实际情况。
(2)普遍联系的观点
一方面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把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作为发展战略,从而确保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一种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大局,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来处理的观点和方法。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沟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及横跨湖北、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天津、北京七个省市。因此,在四大水系之间以及七省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3)发展的观点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中提出,“拯救我们的星球,促进人类发展,并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和平”。
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我国的召开、“神舟四号”飞船、国家科技技术奖励会的召开,是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巨大成就的体现,也必将促进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
(4)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水资源分布呈“南方有余,北方不足”的特点,北方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投资兴建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水稻基因草图的绘制;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克服了高原冻土、高原生理、环境保护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也都是正确、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5)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国土资源工作,要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和节约并举”体现了两点论,“把节约放在首位”又体现了重点论,两点之中和重点。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北方的及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可能造成新的生态问题,影响长江流域某些地区的用水。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青藏铁路的建设如同助推器,使西藏经济飞速发展,但也可能会对十分脆弱的高原生态球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青藏铁路的设计和建设,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尽量趋利避害。
围绕“克隆人”的争论以及目前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健康因素,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科技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利大于弊。
(6)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来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两大战略的指导下,我国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水稻基因草图的绘制,正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取得了巨大成功。说明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7)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等环保措施的采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这是一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龙芯1号”研制成功,神舟飞船的研制与发射成功,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凝聚了我国一大批科学家的心血,充分体现了他们他们献身科学事业,报效祖国的科学人生价值观。
3.与政治常识结合点
(1)国家职能
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保护公共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体现国家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对内职能。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是国家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体现。
神舟四号的发射、龙芯一号的研制成功、水稻基因草图的绘制等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是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家职能体现。
(2)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开展科技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富民强国的客观要求。
(3)国际竞争的实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综合国力,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战略措施。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三.热点新题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03年1月5日,在太空遨游了6天零18小时的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从哲学上讲,是因为航天科技人员………………( C )
A.尊重客观规律性
B.具有主观能动性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D.实践是认识的一个目的
2.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
①中华民族有自强不息的精神②中华民族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④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A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由规划转入实施阶段。工程凝聚了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怀和中国几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总投资5000亿元的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此回答3——5题:
3.工程从“论证规划”转入“实施”的事实表明…………………………………………( BD )
A.人们可以利用已有条件,认识和创造规律
B.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C.前进中曲折、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正确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体现了
……………………………………………………………………………………………………( ABC )
A.国家履行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D.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导
5.据悉,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资金拟通过中央预算内拨款、南水北调基金和银行贷款三个渠道筹集。这说明了……………………………………………………………………………………………( BCD )
A.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
B.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C.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D.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三)辩析题
6.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及综合运用能力,也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要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各项工作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①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但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不正确的。②环境的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③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分析说明题
7.2002年12月12日,我国科学家宣布绘制出基于精确DNA测序和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这是全世界第一张农作物的基因组精细图谱,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此次绘制出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采用的是“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是一项技术上的新突破,在基因组研究中属首创。精细图的实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再次向世界证明,以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科技力量,中国科学家完全有能力做出世界级的重大贡献。
(1)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是我国实施何种发展战略的成果?
(2)这一成果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我国水稻基因研究的突破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解析】本题旨在以我国科学家在水稻基因研究中的突破为背景考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既考查科教兴国的相关知识,又加强对学生热爱和追求科学、积极报效祖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答案】(1)科教兴国
(2)有利于科技兴农,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之路;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3)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水稻的基因是水稻本身固有内在的规律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现其基因的规律性。
②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谱的完成正是采用了“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这一全新的理论。
③创造性思维会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甚至会取得惊人的认识成果。水稻基因精细图谱在绘制过程中发挥合理想象,采用了新的科学方法,获得了成功。
8.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地变化和盲目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做法,是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近50年来,我 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年平均发生次数呈逐渐增加之势,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为8次,70年代为13次,80年代发生达14次,而90年代至2001年初已发生过20多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把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作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采取补助粮食、现金、和种苗的办法,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舍伺养蓄。截止2001年底,已经退耕还林(草)1433万亩,计划到2010年实现退耕还林(草)1亿2千万亩。此外,前不久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对涉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相关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几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国家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这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从砍伐林木、过度放牧等传统做法,转变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一转变在认识论和价值观方面体现了什么道理?
(3)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是如何实现其职能的?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合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的知识对这两大战略有较系统的认识,同时,近年来,西部环境恶化,影响了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地区开发发展的重要原则。必须要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采取果断措施,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保护好西部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①促进西部经济结构调整 ②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就认识论而言: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②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③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
就价值观而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其导向作用也就不同;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国经济发展从忽视生态环境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转变,体现了生态价值观的变化。
(3)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对内职能。国家通过指定经济政策,增加财政投入等经济手段和健全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以实现国家的上述职能。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