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班级管理>> 后进转化>>正文内容

农村中学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阐述当前农村中学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家庭;学校;社会
  
  当前,有一种说法在许多农村中学一线教师中颇为流行:“5+2=0”。“5”指的是中学生5天在校接受教育,“2”则指周末回家、走出校门接触社会。“5+2=0”说的是学校对学生5灭的正面教育被社会、家庭对学生2天的“负面影响”抵消掉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既是当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许多教师的弱点,又是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凶此,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何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人手。
  1、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二者的偏差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困惑和疑虑,二者的和谐一至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克鲁斯卡娅曾说过:“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对幼儿的影响最大”。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沟通,要让家长知道,他们在家庭中的言谈举止,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娱乐,诸如聚众赌博之类的家庭活动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并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不正确、不科学的做法和想法(如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训导、批评、斥责孩子,甚至对孩子施加暴力)和在家教中存在的误区(如重智轻德,重养轻教,重言教轻身教)加以纠正。要让他们明白:“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父母的一举一动成为孩子的榜样时,孩子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并在不知不觉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自我教育,实现转化。因此,家长不妨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孩子,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改变教育方式,对于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共同商量、共同探讨的方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做到关爱、理解、尊重、信赖与威信相结合,这样,既让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还给了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在失败中磨炼自己,在失败中成长。
  2、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学校教育与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周边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工作开展中的难易程度与质量的高低。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能改变人”,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陶冶作用。来自社会的影响中,既有凛然正气,也有歪风邪气;既有爱心涌动,也有私欲膨胀;既有公正透明,也有偏私朦胧……决非皆是负面的。而从总体上看,前者更在我们的社会占了主流,占了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直面社会现实、学会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体现出教育应有的成效。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充分发挥各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坚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法纪教育;同时治理好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能从周围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启示,感觉到社会、国家对他们的关心、重视。二是学校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及早地对社会现实有所认识和知觉,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态度和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并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创造适合自已成长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3、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后进生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因素、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有三方面的心理矛盾。一是自尊心与自信心得不到满足的矛盾;二是自信心与自卑感的矛盾;三是上进心与自控能力差的矛盾。由于这三方面的矛盾冲突,导致了他们心理发展不平衡,因而以一些不正常的(或消极、或过激甚至对抗的)言行方式表现出来,逐渐变成品德“差生”。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动之以情,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很多后进生都是因为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学生的尊重而自卑。因而,对待他们要多鼓励帮助、循循善诱,少训斥挖苦,以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自己,从而树立自尊、自爱、自强意识。同时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对后进生群体进行化整为零,逐个转化的正面教育,树立“团结、守法、自爱、自强”的班风。把他们融汇到一个充满爱心的班集体中去,使大家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2 晓之以理,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是由于经历了过多的失败,因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学生更需要赞美和赏识。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对后进生既要反复教育和启发引导,帮助其找出落后的原因,学会正确地对待失败,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赏识鼓励,发挥其潜在的积极因素,努力创设有利环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希望。这样,后进生的心态就会在认可和赞赏中得到平衡,就会走出困惑。树立起自信心。
  
  3 持之以恒,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后进生往往是缺点多于优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不良行为完全改变过来,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王夫之曾说:“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意思是,作为一个讲习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事业坚持不懈。正所谓“小中可见大,有恒走四方,山高脚下踩,路遥腿更长”。教师引导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技能,修养品行,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学生的缺点就像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教师尊重教育规律,既要管,又不能太急,需要长期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想转化后进生,和学生的缺点作“斗争”,既要有耐心,还要有恒心。一定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寻找适合他们的模式、套路,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点一滴的变化抓起,不断帮助他们制定转化目标和远期奋斗目标,引导和帮助他们逐一实现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还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学生养成好习惯也要有恒心,但他们往往做不到,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引导和监督,培养起他们的恒心,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会促进学生恒心的形成。
  总之,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广慈博爱的心,怀抱忠诚,用心做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善于观察,勤于发现,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并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改造他们,倾注希望,持之以恒,永不言弃,后进生就会转化过来,变成优秀生。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论文|历史|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