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教学研究>> 教育理论>>正文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新课程评价观的转变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新一轮课程评价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研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新课改的评价体系构建中来,对于完善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课程改革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十几年来,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多元智能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赞同,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并开始作为一些西方国家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研究和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改革与深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智能理论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评价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全面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功能方面: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努力程度,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
  2.评价标准方面:一是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即被评价对象的相对位置,忽视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二是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
  3.评价内容方面: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如学业成绩;而对难以量化的内容,如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和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情绪态度、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则相对忽视。
  4.评价方法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过多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书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评价学生的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
  5.评价主体方面: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略了自我评价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老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6.评价对象方面:被评价对象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妓检查、被批判的地位.其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拒斥或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发生欺骗、弄虚作假等行为。
  现行课程评价体系的弊端,确实需要我们在新的理论视野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主要有两大派别:一个是主张通过因素分析找出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表现的差异决定因素的心理计量学派;另一个是主张用信息加工的构成成分或单元来了解和刻画个体智力的信息加工学派。这两种派别采用的研究方法虽大相径庭,但都持智力一元论观点,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而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则对当今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最彻底的挑战。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使每个人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加德纳提出智力是一种心理潜能,“是一种或一组个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种新的关于智力的看法与通常只确认两种智力——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的传统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的根本差异,在于强调社会文化在人的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对智力定义的界定充分强调了智能的多元化以及社会文化和教育对智能发展的决定作用。在对这一定义进行阐释时,加行茵纳指出:“解决问题的每一种技能都与生物本能有关。多元智能理论就是由这些生物本能构建而成的。但同时,生物的本能还必须与这一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加德纳的理论视野中,智能一直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
  运用生物学和文化学的研究,加德纳明确提出迄今为止已经得到确定的九种智力:(1)言语一语言智力;(2)数学一逻辑智力;(3)视觉一空间智力;(4)身体一运动智力;(5)音乐一节奏智力;(6)自我反省智力;(7)人际交往智力;(8)自然智力;(9)存在智力。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学业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语言及逻辑数学能力来进行的。多元智能理论则把这九种智能都看做是生理心理与个体经验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认知的来源。通过它们的作用,人得以与特定领域的内容发生有意义的联系。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等能力为核心的,也并非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也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的。这一全新的智能理论对于课程评价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课程评价

  在许多方面,多元智能理论与西方社会对标准化测验强调的背道而驰。首先,加德纳认为,标准化测验主要集中在对语言智力和逻辑一数学智力的测量上。它实际上忽视了人类的其他智力: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反省、自然和存在智力。其次,标准化测验反对依据上下文情境进行学习,例如,测验中的问题远离真实的情境,要求在没有任何帮助或工具的条件下去完成。而大多数真实世界的情境中的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工具、合作和身体行为,并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再次,加德纳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和创造力可以用多种方式得到表达,而西方对标准化测验和选择填空的强调则束缚了这种表达。实际上,大多数标准化测验只是在对学生在学校表现进行预测时才有用,它们在预测学生在未来工作或职业中的成功时则相当无能。
  由于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概念的拓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用纸笔完成的测验只是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方式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持者声称,评价的更好的方式是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智力,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释材料。评价概念的重新界定,拓宽了所收集的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的种类和这些信息用于学生学习评价时的使用方式,并在课程评价领域引起了以下的变革。
  1.从一无评价到多元评价。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和逐渐被接受,不同智力和技能在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一直强调逻辑一数学智力和言语一语言智力而将其他智力排除在评价程序之外的单一评价,也受到了来自“多元评价”的挑战。“多元评价”的概念意味着对学生的评价将基于一个对智力和学习的更广泛的概念。不仅逻辑和语言能力继续得到评估,而且视觉、听觉、运动、自我反省谙智力和人际交往智力等也将得到评估。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策略、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以及知识在日常甚或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境中的运用能力都将得到评价。这种在多元评价中所反映出的对学生学习和评价的新观点有着广泛的基础,是一个与真实生活相关、以程序为定向的、能提供一个有关学生学习的丰富描述的多元测量系统。
  2.从孤立评价到整体评价。随着从一元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在教育评价领域又出现了一种将评价与课堂教学过程整合在一起的趋势。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将测验只看做是标志着教学完成的一个“结果”的看法,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中将学习看成是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阶段中转换的动态过程中安排和调节学习策略的过程的这种新的观点,就不再适合了。在多元智能理论者的视野中,评价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动态整体的,这种评价应主要集中在学生需要多少帮助才能达到他们的在特定领域的学习潜力,而不是对已经获得的知识的静态测量上。

  四、对新课改中课程评价观转变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确认学生的不同智力和才能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推动了教学评价的发展,为重新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功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观的变革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才能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判断出评价对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评价对象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帮助学生发展成就感和自信心。
  2.在评价的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范围过于狭窄,过于集中在对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发展情况的考查,以偏概全,无法反映出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真实情况。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成功地参与课堂学习。
  3.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内容正在趋于多元化,以把反复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表面化为特征的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由于其自身的缺陷而无法实现对某些智力发展情况的评价的客观性的承诺,教育的复杂性、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和生动活泼的个性往往涡灭于几个僵硬的数字,从而丢失了课程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所以,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适当引入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使二者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4.在评价的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过程,它不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而且也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评价对象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进步状况,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
  5.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这种转变有利于改变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各类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也有利于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发展能力和个人合作能力的发展。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改新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