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历史论文>>正文内容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一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现状,进而提出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4-0159-0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高一历史教学的切实目标之一,需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两者都做得很好,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随着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的历史,如何使中学历史教学早日迈入中学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轨道,是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大事。本文试以高一历史教学为例,从培养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行知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历史课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一学生对历史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本身对历史的原始兴趣依然不减,遗憾的是他们的兴趣仍停留在听历史故事、历史传说的层次;说其陌生是因为高一学生对历史事件仍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更谈不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是不健全、不科学的初中历史教学。95%学生在写周记、总结时认为:“历史课无外乎就是平时老师讲讲故事,考试时划划,考前发一张试卷背背,考试都能考个八九十分。”笔者在平时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学校平时历史课时被其他学科老师占用,临考前才用几节课的时间上完一学期的内容,这其实是应试教育下的扭曲现状。一方面,对初中历史要求不严,只要有人上课就可以了;更为严重的是师资力量的单薄。目前笔者所任教的高一班级中,很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没有经过专业历史教师讲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课,学生学了三年历史仍不知历史为何物,高一学生对历史的陌生也就理所当然了。由于在初中阶段历史与地理、生物一样处在“小三门”的地位,中考所占分数不多,学生和家长不重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高一历史教育异常艰难。激发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加显得迫在眉睫了。
  二、如何激发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中国近现代史并不是十分陌生。他们在初二时接触过,并且现在的许多文学、影视等经常接触到;再加上这段历史并不是十分遥远,日常生活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近代现代史知识,学生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但他们对于事件的本身并不很了解。更为重要的是,高一的历史学习又完全不同于他们初中的历史学习,高一历史强调的是不仅要知道为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不仅是历史知识的积累,还要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做了许多的摸索之后,试着将有关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高中生需要在历史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维带来的快乐。因此,具有较强实用性和现实性历史才能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讲到《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第四章第四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时,可提问:“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学生回答:“群众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进一步问到“为什么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就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呢?”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但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继续问“大家能不能举出几种韩国的商品”,很多学生讲了他见过的韩国商品,并指出韩国经济在当今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补充道: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人民抵制进口商品,提倡使用国货是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一知识理解得深刻,而且记忆也比较深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对现实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在历史教学中,要把暂时的兴趣转化成持久的习惯。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前一段时间听课很认真,作业也做得很好,而且作业中还能不时闪烁着独立思维的火花,但过了两天后却萎靡不振,作业自然也就一塌糊涂,判若两人。课后调查得知,他们在以前从来就没有主动动脑筋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再加上还有其他许多门功课,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复习与及时巩固,即使有也是潦草完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试了许多种方法,在摸索中发现: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渐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知识,扎实基础,使思维的火花经常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具体做法就是:每一次上新课之前,有五分钟预习,这种预习并不是简单的把教材从头到尾看一遍,而是要求学生注意本节内容的结构,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听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策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在思考问题中再产生疑问。使问题在经过他们的大脑思考整理与反思后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随手记下要点,课后归纳总结;课后巩固也绝不可以简单再看一遍书,而是要求合上书本,能把课本知识按时间线索或者事件线索整理出来。
  另外,一方面就是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思想与学习行动统一起来;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效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让学生去切身实践,让事实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这个“事实”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历史学习中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学生不仅没有兴趣反而会产生回避心态,太容易学生会产生骄傲心态,兴趣会稍纵即逝。
  3.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对于刚刚迈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讲,主动地学习历史并增强自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但又有几个能做到?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激情,是谈不上主动去学习的。而被动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随着学习情况的发展,兴趣也不是长久不衰的,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互相融合,不可分割,应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互相促进。
  但无论是兴趣、习惯,自始至终都贯彻一种思想:历史思维。思维是兴趣的源泉,思维是创新的重要前提,高一历史学习的创新就是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学会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高二、高三的历史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迎来历史教学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晓荣.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0,(16).
  [2]史联盟.高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J].文教资料,2010,(23).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