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专题复习>>正文内容

[专题复习]关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
【背景材料】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江泽民在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强调:“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
3、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4、十六大报告指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普遍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
5、加入WTO对我国现行科技体制和创新政策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为此国家科技部推出三大科技战略:一是人才战略;二是技术标准战略;三是专利战略。
【角度分析】
时政角度:
1、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指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3、科教兴国的关键在于创新。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才有技术创新。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教兴国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经济学角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经济结构调整;价值规律;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兴农是“两高一优”农业的关键。
哲学角度:
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的深化发展。
政治学角度:
党的政治领导;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
1、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这说明( )
A、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 B、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D、知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2、13年来,科技进步在改造传统农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新品种每五年更新一次,每更新一次增产10%以上。这说明(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加快农业的发展 B、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C、改造传统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
3、2002年12月30日,我国研制的“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人类能把飞船送上太空表明( )
A、人能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 B、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C、人类具有的精神状态是无穷的 D、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
4、“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从哲学上看这是( )
A、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的结果 B、创新意识促进事物发展的表现
C、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D、自觉能动性发挥的必然结果
(二)不定项选择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因为( )
A、科技和人才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B、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育
C、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D、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经济和科技落后就要挨打、受制于人
2、200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巨型计算机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金怡濂院士获得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江泽民向他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这表明( )
A、党和政府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
C、国家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三)材料分析
材料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革新,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
材料二: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从经济学角度,说明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2)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B
(二)1、ABCD 2、BCD
(三)(1)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②实施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可以使企业的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③要增强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只有创新,才能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
(3)①重视意识的作用,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背景材料】
1、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规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3、2002年8月26日~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地球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和《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在这次会议上,朱容基总理宣布了中国已核准《都议定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诚意和努力。
4、十六大指出:“西部开发的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建设。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于2003年1月20日正式实施。
【角度分析】
时政角度: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保持不间断发展。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良性循环,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我国人口多,总体素质不高,给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带来巨大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意义: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安全;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
3、主要措施:正确处理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
确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保和治理力度,依法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促进生态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经济学角度: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哲学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对立统一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践与认识;
政治学角度:党的领导与党的性质、宗旨;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对内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对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职能);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专题训练】:
不定项选择: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 )
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生态环境的关系;
2、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国家仍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这是为了( )
A: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B: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综合效益;
C: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3、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订水法,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表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D:我国不断推进法制建设;
4、2002年9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容基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讲话时宣布,中国已核准《京都议定书》,这显示了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姿态。我国核准《京都议定书》的原因是( )
A: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B: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D: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是:2000年全国大陆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材料二:中共中央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定的基础。
材料三: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目标是:用大约12年的时间,坚决控制人为因素造成是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治理要初见成效。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政府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从哲学角度说明国家实施以上战略的必要性?
(3)当前,我国面临着哪些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形势、环境形势?
(4)从政治学角度看,面对这些严峻的形势,国家必须继续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不定项选择:1、A C D ; 2、B C ;3、A C D ;4、A B C ;
材料分析题: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我国政府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正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代人的利益,而且还要求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 的利益。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才能“双赢”。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结果使生态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联系又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顾全大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还必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这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中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人口控制、资源和环境保护,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这就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⑤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⑥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对现代化实践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⑦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指导、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有: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人口过快增长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就业的压力日益沉重,使人口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沉重。贫困人口问题、老年人口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有: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不高。当前,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有:土地生态的恶化、水资源的污染、大气污染的加剧、森林草场的减少。
(4)①国家要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这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协调;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兴建南水北调等工程,充分、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国家机构要坚持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必须一方面加强人口发展、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退耕还林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③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具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对外职能,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