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正文内容

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题: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新华社记者 廖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和结语如是宣示。

血脉,生命的传承;家园,精神的寄托。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强大基因与永恒归属。

复兴,民族的期盼;繁盛,文化的标志。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梦想并肩而行、共生共荣!

承接并高擎中华文化的火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定自信!

千秋热血点燃爱国火炬,代代传递映照华夏日月

中华文明之火,在五千年漫漫长夜、栉风沐雨中燃烧不息,今天依然发出年轻绚丽的光芒,其神奇源于自身的优异与伟大。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爱国主义,以及相伴而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担当,是中华民族思想传统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左传》“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古往今来,几多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慷慨赴死,以悲壮的付出和牺牲延续中华民族命脉,强健中华民族肌体!

基于爱国主义伟大文化传统,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并使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了大统一的基本格局。到了近代,虽遭受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但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国土的基本统一。

这种巨大凝聚力、向心力,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抗战之时,发出了空前巨吼;中国人民在用生命保卫国土的同时,用鲜血自觉捍卫民族文化,延续文化薪火——

为保护伟大中华文明的象征,“九一八”事变后,北京故宫人护送国宝踏上艰难的迁徙路,烽火14载,流徙数万里,创造了13427箱文物丝毫无损的奇迹;

为保留中华教育火种,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中国著名学府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这所流亡大学培养出许多中外一流学者、科学家,捍卫了文化中国的庄严与神圣;

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灭国去史”图谋,甲午“割台”后,台湾学者连雅堂在日据高压下,写下传世著述《台湾通史》和《雅言》,从历史及语言文字的角度,让铁蹄下的台湾同胞不忘台湾与祖国原乡的血脉渊源。台湾作家钟理和更是发出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回原乡才会停止沸腾”的泣血之声……

孙中山作出历史总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国家的统一与强大。国家统一,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与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高举文化火炬挺立潮头,核心价值引领前进方向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在当年绞死李大钊的巨大绞架前,陈列着李大钊绝笔《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李大钊继承、光大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化精神,以自己的壮烈牺牲,诠释了共产党人勇于担当道德正义、矢志追求理想真理的英雄本色。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继承“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指导了革命文艺的壮大发展,开辟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

仍是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援引《列子·汤问》的故事,书写《愚公移山》新篇,号召全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精神,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推翻封建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事业向前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文化建设“重中之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在新时期得到空前弘扬。文化薪火遍传神州大地,感动中国照耀民族复兴

镜头一:

2012年6月9日,中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河南登封。文物部门组织民众前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郭守敬创建的古观星台前,在中岳庙祈福大法会的鼓乐声中,在少林寺僧众诵经声里,在嵩阳书院“天下第一柏”的参天枝干下,进行文化探秘——

6000年前古代中国先人如何通过仪器准确测定方位和时间,如何用自制仪器测定四时、节气?古代为何有山水崇拜?少林禅宗是什么?中国古代书院文化历史影响有多大?……

每年的“文化遗产日”,许许多多中国民众在神州大地、“天地之中”穿越古今,朝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民族文化荣光!

镜头二:

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这天,3万名中外游客走进了这座世界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其中,国博专设的“非遗”剧场及其演出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感慨,他们在现代化的剧场中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遗存,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

一组组数据,展示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新成果——

2007年之后4年间,我国创作、出版的具有申报茅盾文学奖资格的作品就达7800部;2011年,摄制各类电影791部,以1.5万集年产量成为世界头号电视剧生产大国;自2008年起至去年底,免费开放博物馆1804座,年接待观众5.2亿人次……201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2008年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

广大人民,则以感人壮举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育和力量。

中央电视台2002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及其颁奖晚会,10年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洗礼。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屏幕,重温那些带给我们的感动——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朱光亚,将一生默默献给了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核武器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一个代表。”评奖揭晓之时,朱光亚已经离世,留给世界这样的遗言。

为了让藏区孤儿学校的孩子得到照顾和教育,胡忠、谢晓君夫妇放弃成都的优裕生活,带着年幼的女儿毅然来到艰苦卓绝的高原执教。“我们爱上了这个地方,爱上了这里的孩子。”这对年轻夫妇如此解释自己的奉献。

河南焦作工人谢延信,结婚一年后妻子病逝,30多年来坚持照顾亡妻的父母及其一家人,不离不弃。“妻子走时我对她说过,咋都要把老人照顾好。这些年,我都是乐呵呵的。”谢延信平静地说着自己的守望与付出。

……

他们的身上,突出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奉献社会、诚信守诺的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他们无声传递着民族优秀文化的火炬,回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温暖着世道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当一个国家的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才真正代表了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的复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理论家刘润为表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诠释着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文化|精神|民族|中国|中华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