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让内容贴近生活 以活动促进教学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人的政治观、人生观、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有的文明行为规范。过去,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习惯于一种模式,一个教学大纲,一种教学要求,一个教学计划,一种教学方法的“五一”格局。由于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实践和体会,学生被禁锢在课文狭隘的小天地里,他们头脑中被灌输的只是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各种品德现象规范的理论原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圈的扩大,他们逐渐了解现实生活的真实面目以及学校所讲授的品德要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这样,必然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必然会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格,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改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已没有繁琐、复杂的内容,它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增加了大量的、形象生动的知识,而且,对一些较难掌握的概念、原理不再作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把社会生活中与学科知识息息相关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同时,还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把相关的社会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何有效地通过活动教学来实现这一结合并由此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实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和实效的目的,是我们政治教师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实现社会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关键在于把社会生活进行浓缩和提炼
  要把社会生活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实际上,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整个社会,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放进课堂中,而应该把社会生活中与学生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践缩小至在时空上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中为止。
  如何把社会“缩小”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呢?首先,要对社会进行“浓缩”,把社会中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关的背景进行“脱水”处理,把无关的和关系不大的细节删去,对必需的内容,在保证其不失真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提炼。其次,从社会生活提炼出来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理论实际。要结合教学内容来作出充分的考虑。只有那些既体现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又符合学生口味的材料,才是教师的需要,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引入课堂中的社会材料,还必须达到“典型”的标准。它应该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最能揭示所要传授的理论的范例。由于社会的复杂,这种典型的范例是不会自发而成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社会中的现象进行精心地选择并进行优化组合加工。在这个意义上,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不必是完完整整的社会事实。它不一定是社会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但一定是在现实社会环境中能够发生的。如在初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案例是常用的社会材料。但现实社会中很少有一个案例包容了众多法律问题,对此,我们可以把众多的案例人为地加工成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做,以“一”说明了“多”,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还要指出的是,要把无限的“大社会”变成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中可以容纳,并能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去的“小社会”。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先把自己投入到大社会中去,熟悉并理解现实社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用思想品德课教师特有的眼光去发现和采集,就如一张全身照片,缩小了,但反映的却是“整体”。要做到这一点,思想品德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全局的宏观的眼光,把理解社会、把握社会作为自己终生的必修课,把“备材料”作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来对待。不但要能从书本、报纸、电视等媒体中去发现社会,更要能从自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理解社会,并能把自己理解了的社会内容加工成为高效的材料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开展活动教学,实现社会生活体会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结合
  活动教学是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精心组织、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演讲、朗诵、小品、话剧、讨论、问卷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把教材的内容贯穿到活动中去,凭借活动的形象性、生动性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触发他们的感知,调动他们的各种心理功能,激发他们的情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活动教学对实现社会生活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以及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首先,活动教学能有效地实现生活实践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并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现在的初中生,其思维水平还在具体形象性阶段或者是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的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还需要具体、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要实现社会生活和教学内容的结合,就应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立足点教学。教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内容,设计举办一个活动,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求知欲。
  例如,在解决七年级《悦纳自己》中的“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在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辩论课题“人的性格能不能改变”,让学生回家准备材料。上课时,确定几位学生为正方,他们的论点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性格不变论;确定几位学生为反方,他们的论点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决定论。为了在辩论中获胜,学生们必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必将去学习掌握辩论方法、技巧,必将训练自己的口才、普通话……这无疑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学习了多方面的知识,增长了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或形式还是学生自己创造的。
  其次,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要敢于带领学生到课本以外去寻求路径和答案,让学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了解和比较去鉴别是非,判断真假,从课本的狭隘天地里解放出来。开展活动教学,针对一个主题,凭借一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各方面的才能,让他们尽情地去展示自己。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学生们把已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把零散的、纷乱的知识进行拼凑整理,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在一些活动中,要求学生既要围绕教材内容,又要结合社会实践和体会,但又不再受到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许多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思索并寻求答案。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进行“纯理论”的教学,学生就会“囫囵吞枣”,难以理解和接受。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首先是注重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如概念的讲解到案例的充实;其次是通过活动教学,组织社会参观和实践,让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如在学习八年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关于“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通意识,我们请交警给学生上课,结合教材,观看有关违章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录像和实物、照片。同时还分析学生的心理,通过对重点的辨析、讲解,一是增加了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二是扩展了知识;三是通过“血”的教训敲响安全警钟;四是增长了他们对交通信号的直观认识。另外,为了增强交通管理意识,我们还利用星期天组织学生在交警中队的指导下,在红绿灯路段担任“小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培养他们牢固的交通安全观念。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接受,满足了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的心理需求。耳闻目睹的现实,留给学生们的感触是深刻的,学生们从中收集了大量的时代信息,其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有计划地根据教材内容、围绕课堂教学、适时适量地组织和举办一些符合学生特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克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呆板、枯燥、理论脱离实际的局限性,又可以有效地把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和体会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大大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生活|教学|学生|内容|社会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