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浅谈互动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的运用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因而,今天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关注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师生的知识、情感的交流与渗透。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思想品德课课堂的活力,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只有激发起内心的情感,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积极的知识、情感互动,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令人鼓舞。对于初中生而言,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而获得的。在课堂中,老师影响着学生,学生响应着老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老师总结……所有的这些行为,我们就称为课堂上的互动效应。课堂上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人就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以教与学的关系为主,体现教与学的一体化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互相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师生互动强调师生在教学中的协同作战和谐统一,挖掘教材的潜在效能,就可以形成整体协同效应。事实上,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即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不协同,从而引发多种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因此,笔者以为,实施课堂教与学中协同是实施本策略的核心,以教学领域中的教与学关系为主,体现教与学一体化。教学目标中既包括知识、能力、学法等智力因素,当然更包含了品德、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时期既是个体身体、心理、性发育与发展的高峰期,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智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之后,开始对理想、前途等进行思考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成为“四有”的新人当然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目标之一。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教与学的目标有差异,但更是殊途同归。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认知发展需要以及教材的逻辑结构设计方案,诱使学生进入认知最近发展区,遁入认知—兴趣—入迷—技能掌握-行动体现的良性发展机制,教与学的目标最终得到协同。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生动的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为师生知识、情感互动创造条件。教学情景创设得好,师生互动就能够顺利展开,反之就会影响互动效果。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学互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创造性地进行设计,使教材更适合自己的学生,不再是教师教教材,而是教师用教材。例如我在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时,对于课文中的活动一我就做了改动。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书中的材料,给他们创设情境。然后我让一位同学起来讲一讲自己有没有如此经历,如果有这是为什么?你当时是如何处理的?你认为你解决的方法好不好?当然有的同学会说他没有,那么我就问:最近你和父母之间有没有不愉快的事发生?请你讲给我们听。这里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活动重新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师生的交流就有了依据,便于教学互动进行。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处
  互动式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出色,又不脱离本课的主题,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处。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书本,二是教学生活化,活动设计要围绕学生生活,走进生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三是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造平等交流的气氛。在追求真理、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反对那种轻过程重结果的做法,消除那种对持有不同观点、看法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的现象,尤其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的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新理念,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敞开于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历融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就能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与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舞台,成为学生探索奥秘的园地。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对世界环境的好奇,对千变万化的社会事物的关注,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品位和心灵的感悟都带进课堂,真正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会不再空洞、单调,我们的教学才会不断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文海山.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6(10).
  [2]石海峰.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中华教育论坛,2007(10).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生|课堂|思想|师生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