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如何优化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 要: 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化,一直以来是相关研究者和一线政治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提出,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挥其主体性,提高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政治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主体作用 开放型试题
  新课程确立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重新进行审视和探究,新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立体价值观,并力求将人的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科知识达到有机的辩证统一与整合,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政治教师要主动达到这一新形势的新要求,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为实现这些目标,为优化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生缺乏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这不单纯是心理学的课题,也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更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命令与盲从、斗争与打击成为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人们对政治往往感到莫名地恐惧和神秘。父辈们经历过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和由此形成的心灵创伤,对当代中学生有惯性影响,那就是部分学生从功利出发去理解政治,而不是从国家利益和公民责任出发去理解政治,结果往往导致生活中的两种消极态度,即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和小资产阶级的冷淡。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冷淡主义》、《论权威》中指出了这两种消极态度的社会危害性,前者只能引起不负责任的宣泄与投机,后者则无益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六·四”事件中部分青年学生的行为就是这两种消极态度的具体反映。同时,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相适应,过去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效果评估流于形式等,这些都导致中学生对学习政治课缺乏兴趣。事实证明,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和健全真正民主法制的社会制度,唤起人们高度的政治热情,营造出青年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风气;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与教法,让它更生动活泼,可读性、可信性、可操作性更强,更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中学政治教育中的一切外在的教育活动,只有通过接受主体(中学生)这一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为“人生活在道德世界”中,守护着道德并通过自己的活动使道德的意义得以显现,同时又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来领会。人才是道德意义的揭示者,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尽量多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资源,让教学内容由书本上的、硬邦邦的知识条目变为生动的、源自生活的题材和事件,从而做到用现实生活来诠释书本中的知识,用书本的知识来提升现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走下书本、走出课堂,提高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对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进行调查,并有所掌握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和身边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使他们都能得到合理的、全方位的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应是接受主体所关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如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权中的变通执行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取以下的例子。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这使学生感觉政治常识并不枯燥,就蕴藏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能力特点等实际状况,选择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才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兴趣教育是一种顺应主体倾向的有效教育,教师应当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培养和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中有所增强。比如在《陶冶高雅情趣,追求美好人生》一课的教学中,因为高雅情趣这部分内容比较空洞,学生难以理解,我就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首先设问:“大家有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都很喜欢这个问题,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帮助学生区分出正当兴趣和不正当兴趣,再设问:“大家认为是正当兴趣好呢还是不正当兴趣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想知道怎样来培养正当兴趣,从而形成高雅的情趣吗?”学生都能说出一两点,我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便得到充分调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丰富资源,政治教师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神圣使命,但遗憾的是,在目前政治课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搞题海战术,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就成为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比如:学习“货币的职能”一框内容时,我设疑:“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职能,这里的货币是指金属货币,现在人们使用的纸币有没有这些职能呢?”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找到了问题答案。变灌输式教法为启发式、讨论式、尝试式教法,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他们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发难质疑。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09.10.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政治|教学|学生|知识|兴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