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哲学生活>> 第四单元>>正文内容

热议《小时代》折射中国社会多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记着 王阳 任沁沁)可能从未有一部电影如《小时代》一样,引起来自网民、影评人、主流媒体观点迥异的大讨论。

  由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小时代》系列电影,票房已逾7亿。在微博提及量的统计中,“小时代”话题的讨论遥遥领先于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

  表达批判态度的人多基于影片本身真实直白地表现青年人对于物质的热爱和追求。

  7月15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反对电影中表现的“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担心“小时代”会遮蔽了大时代。

  “不好的榜样效应可能会让电影行业为了赢得高票房而一味满足庸俗的大众文化、降低电影本身制作要求。”网友“高凯祥smaug”说。

  然而,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这种真实的表达方式值得鼓励。

  7月3日王蒙参加《锵锵三人行》节目时表示,《小时代》就是郭敬明的“青春万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网友“且听蜜语”说,郭敬明“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极尽浮华的小小世界,在其间的诱惑和残酷的考验面前,将亘古不变的永恒情谊诠释得真实且让人感动”,“不是只有物质,还有着对人性的赞美和爱”。

  争议焦点从影片本身延伸到行业影响。一些人认为,热卖最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商业电影的《小时代》过分迎合当下部分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追求,数量庞大的《小时代》粉丝的价值喜好令主流价值观和经典电影行业担心。

  而当代文学批评家杨庆祥则指出,商业电影的本质就是媚俗。“《小时代》迎合观众是不应该遭到批评的,正是因为强调了青少年观众的口味才获得较大的商业成功”。

  在近年的中国,文艺现象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热议已经十分罕见。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的《小时代》,其出现和流行反映出这个时代、社会的特质与问题也许比电影票房本身更重要。

  “争论的自由存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教授潘天强说,“社会不同阶层根据各自经验表达、辩论不同观点,这是一种宽容和进步。”只有在多元的社会中,才能够容忍不同产业模式的运行,才能够并存风格差异迥然的电影,才能够包容社会各群体各年龄段人群的趣味。

  当前,社会文化加剧分层,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让不同代际的人们保有各自寄托。

  “他们各行其是又互不干涉。”杨庆祥说,现在的问题是高雅艺术、精英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而大众文化过分放大,虽然两者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但是最终还是要归于相对平衡。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社会|电影|时代|不同|本身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