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施“导”艺术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品德课堂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导”, 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组织的课前、课中、课下施“导”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才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增长才干、走向成熟。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懂得施“导”的艺术,恰当运用施“导”的方法,将成为我们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技艺水平,形成教学能力的法宝。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师学生导入导问导行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探究式学习, 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的过程。很显然,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至关重要,而教师对的指导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品德课堂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导”。 
  古语有云:“施教之法,贵在启导。”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也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导”是控制整个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遥控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在教师施“导”的操作下进行,最终服务于“学”。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懂得施“导”的艺术,恰当运用施“导”的方法,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将成为我们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技艺水平,形成教学能力的法宝。 
  思想品德课堂的施“导”艺术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1.课前施导,精彩“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节课开头的导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和知识交流的第一座桥梁。因此,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要能抓住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 在讲授九年级《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一内容时,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上课一开始时播放一段“香港回归”的视频:香港从百年前的殖民统治、百年耻辱;到百年后的扬眉吐气,百年雪耻。当学生看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米”字旗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庄严场面时,每个学生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己。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香港回归祖国遵循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又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政治课《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可以采用“歌曲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们跟着音乐唱《真心英雄》,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通过独特的歌曲和音乐形象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情感更丰富,上课更主动。其中一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学生既欣赏了音乐的美感,又感悟了人生难免要经历挫折,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再如,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可以采用“图片导入法”。将一幅幅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和温馨的动物世界图片与毫无生气的干裂的土地和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根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在观赏图片过程中由心旷神怡到摇头叹息,自然导入主题。 
  事实证明,教师在讲新课时讲究“导入艺术”,采用贴近生活的实例、歌谣歌曲、恰当的比喻、设置问题、新颖的故事、时事新闻材料等手段导入教学,这不但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良好感觉,而且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断创新、经常变换导入方法来激活思想品德课堂。但无论采用哪种导课方法,都应该注意:(1)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2)导入要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做到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导入要把握“度”。导课毕竟是课前的一小段引导,千万不能为“导”而“导”,“抓了芝麻,漏了西瓜”,结果误了课。 
  2.课中施导,巧设“导问” 
  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般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以往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和观念转变滞后的影响 ,不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只是预设的产物,缺乏动态的体验和生成,课堂上少有问题或问题没有探究性,导致学习气氛沉闷被动。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努力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导问”艺术 ,精巧设疑,真正创设充满“吸引力”的思想品德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理智感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问题设计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问题、名人名言、名片名段欣赏等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主题。但无论哪种形式,教师的“导问”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导问”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把“导问”的问题放在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即教师设计的问题就像挂在树上的这个“桃子”( 问题),不是学生伸手可得的,而是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 但又不至于怎么跳也够不着,令人望而生畏。如: 在讲授九年级《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根本途径》这一内容时,学生理解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分析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原有的水平为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导问”。①先问:“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学生初步了解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阶段主要矛盾作进一步的研究。又问:“产生矛盾围绕哪两个方面?” “解决矛盾必须怎么办?”“关于现阶段主要矛盾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学生经过分析可知,产生矛盾的原因围绕“现阶段的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导问”,学生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2)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3)要想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发展生产力。 其次, 教师导问要有启发性。教师启发往往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相连。如:围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导问。可以先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哪里?”然后再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在第一条里特别写“以宪法为依据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反映了宪法的什么特点?”显而易见,导问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吸引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再次,教师导问精心设计探索类和发散类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思想品德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少问一些类似 “是不是”“对不对”的判别、描述类问题,多设计一些“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除此以外 , 你还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不同的想法吗”之类开放性的、甚至是生成问题的问题。 
  如:在讲授《网络——一把双刃剑》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可以采用视频案例或由本班某位同学口述自己上网成瘾的过程以及因迷恋网络而使自己成绩下降的亲身经历并说明自己想走出困境请求老师和同学们出谋划策帮助他。老师就可以以“帮助该同学走出困境”为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作为该同学“分析其病因,诊断病情”,“开方治病(出谋划策)”。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拿出良方帮助该同学走出困境。最后老师还可以设置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感受?”“我们可以向那些沉迷网络的同学发出什么呼吁?” 
  3.课下施导,落实“导行”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能激活活的源泉。思想品德又是一门注重体验的思想性学科,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永远是外在的东西,或仅仅是考试的答案。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在于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而在于体验和实践。我们教师就应该不断优化思想品德的施导手段,寓教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巩固和加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成果,实现思想品德课“知”“情”“意”“行”的统一。 
  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行统一,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在一个课或一个单元结束时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后主题探究活动”来落实“导行”。如在结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当家作主的权力”,体会到“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可以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1)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小区或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治安问题、文化设施问题、;(2)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3)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行统一,思想品德课教师还要善于将课堂知识生活化、社会化,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从体验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如:在讲授《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时,可以不用教材中的小恒利用网络克服自己性格弱点的事例引课,而是用学生上网内容调查表或本班学生讲自己迷恋网络游戏对自己的影响引课,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从看得见,触得着的真实事例入手,走进孩童世界。这样既不会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感觉,触动学生心灵,也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让他们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道德观和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可以启发学生每天去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等关于时事热点的节目来开拓视野、激发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为学生今后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实践证明,把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置于现实情景中,做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他们通过实践、探索和体验,在尝试中不断明朗态度,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成长,达到了知识经验的积累,精神生命的提升,完成了课本知识与现实行为的无缝对接。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组织的课前、课中、课下施“导”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才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才能在课堂生活化、活动社会化的熏陶下认识社会、增长才干、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2]钟启泉,吴择.德育课程与教学论, 2003 (9). 
  [3]胡兴松.生成教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9). 
  [4]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课程·教材·教法,2007(5). 
  [5]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师|学生|思想|问题|品德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