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地理论文>>正文内容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感悟与思考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改 感悟 思考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和基本价值取向,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学的使命。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本人既有收获也有困惑。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就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1.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导入—呈现—探究—总结”的教学模式 
  1.1 情景导入—从学生生活熟知的现象和事物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渐入佳境。比如:教学“水循环”一节时,可展示小诗;假如:我是一滴水,可以汇入渤海的浪花,可以化为喜马拉雅山顶的彩虹,驾着西北风,变为北国大地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松树的根吸收……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 
  1.2 新课呈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精彩纷呈。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3 探究深化——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问,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4 总结反思——给学生开设绿色通道,让他们各取所需,或归纳总结,或提出问题,以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导入、呈现、探究、总结”的教学模式,能够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引导了“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 
  2.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不同的老师对新课标有不同的理解,知识点的取舍和教学要求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差异。应如何取舍知识点和把握教学要求?如何确定课程标准与高考的关系? 不同的老师理解不同,实施过程也相去甚远。 
   问题之二: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应如何掌握“度”。现在的教材有许多删减,若不补充一些知识,三年后,学生能否适应高考的要求?若按旧教材要求作一定程度拓展深挖,但课时紧,时间不允许。 
   问题之三: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一下子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在一些学校学生基础较差,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难度很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问题之四: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为了赶进度,又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现象。 
  3.对新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3.1 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驭课堂,在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引导生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3.2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难度上的跨度很大。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与初中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往往经常“卡壳”,特别是学生在地球基础知识、地图知识、区域地理方面的常识匮乏,更是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学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可适当增加课时量,帮助学生补充这些知识。 
  3.3 师生地位的变化。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不但是学习者、知识的接受者,还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师生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 
  4.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4.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提出不同意见或超过老师认识水平的学生持鼓励、赏识态度;也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这样那样的错误;更要能宽容、理性对待学生“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的问题,往往就在这些“奇谈怪论”中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4.2 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问。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 
  4.3 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基地,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5. 坚持写好教学反思 
  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在课程改革中,转化教师角色,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他的经验也是狭隘的、肤浅的,它的学术水平的发展也将大受限制。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写好地理教学反思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 
  6. 加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及教学资源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为教师间紧密合作、资源共享、群策群力的团队作战,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业务水平。毕竟一个人的时间 、知识技能和思维都是有限的,不利于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问题、新困惑,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适应新课程,就必须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便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研究能力,形成新知识、新观念,从而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教师|学生|知识|地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