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正文内容

从《金瓶梅》看明朝经济:一两银子价几何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说到《金瓶梅》中的食货经济,就不能不先弄清16、17世纪中国人所使用的货币。

  古人使用何种货币?人们从明清小说以及后世的戏曲、影视中得来的印象,似乎有两种:铜钱与白银。

  铜钱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流通,有布钱、刀币、圜钱等不同形制。其中圜钱为圆形铜板,中间有孔,孔始而圆,继而方,因此人们又称铜钱为“孔方兄”。后来的“秦半两”“汉五铢”,以及历朝历代所铸造的铜钱,大都是这种样式。

  明代承前朝之制,依然使用铜钱。铜钱的货币单位是“文”和“贯”:一个铜钱为一文,一千文为一贯。古代小说中形容用绳子穿起来的一贯铜钱,常说“青蛇也似一贯铜钱”,十分形象。但铜钱价值低,分量重,携带不便。因此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铜钱用量减少,人们在商贸活动中主要使用白银。

  白银属于贵金属。常见的贵金属有黄金、白银两种,但黄金很少直接在市面上流通,一般总要换成银子使用。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白银最多的国家。从明代中叶始,一来因中国以瓷器、丝绸为主的对外贸易保持着很大顺差,二来因美洲银矿采用先进的采掘提炼技术,白银产量激增,于是大量美洲白银直接或间接(通过欧洲)流入中国。再加上日本及其他地区白银的流入,在几个世纪里,中国成为“吸引全世界白银的唧筒(即抽水机)”(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据外国学者分析,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从世界各地获得六万吨白银,约占世界白银总量的一半(安德烈·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这使得中国明清两代以白银为通行货币,成为可能。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前期,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白银才宣告退出金融舞台。

  我们在《金瓶梅》中最常看到的货币,正是白银。前述潘金莲请客,用的便是白银。此外,小说中也有用铜钱的记录。如第四回郓哥到处寻找西门庆,是要“赚得三五十钱,养活老爹”,这里的“三五十钱”,指的应是铜钱。第五回武大被西门庆踢伤后,潘金莲“拿了铜钱”托王婆去买药。第七回薛嫂向西门庆介绍孟玉楼前夫开布店时买卖兴旺,“一日不算银子,铜钱也卖两大簸箩”。

  那么明代人除了使用白银和铜钱,还有没有其他形制的货币?有,那就是纸币。仍是《金瓶梅》第五回,郓哥因与王婆厮闹吃了亏,跑去向武大揭发王婆撮合潘金莲、西门庆通奸等事,并自告奋勇要帮武大捉奸。武大感激说:“既是如此,却是亏了兄弟。我有数十贯钱,我把与你去。你可明日早早来紫石街巷口等我。”(按:人民文学出版社《金瓶梅词话》校点本将“数十贯”改为“数贯”)武大说到做到,当时就给了郓哥“几贯钱并几个炊饼”。

  然而,武大身上怎么会带着“数十贯”铜钱呢?按明初制定的铜钱、白银换算比率,一两白银等同于一贯铜钱,“数十贯钱”相当于数十两白银,卖炊饼的武大显然没有这样的财力。即便是财主西门庆,出门时身边也只带“三五两银子”(第三回)。更何况一贯铜钱重六七斤,数十贯铜钱——假定是二十贯吧,重一百二三十斤,武大还要挑着炊饼担,又怎么扛得动?由此可知,武大怀里揣的应当是纸币,而且是贬了值的纸币。

  了解一点儿中国货币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西周时就有类似纸币的货币,称为“里布”。东周时民间曾使用“牛皮币”和“傅别”,后者相当于期票。汉武帝时发行过“白鹿皮币”,以鹿皮为币材。唐朝的纸币叫“飞钱”,宋代的纸币称“交子”“会子”。到了元朝,就几乎完全使用纸钞了。元代的纸钞号称“宝钞”,用特殊的纸张印刷,单位仿照铜钱,有“贯”有“文”,面值分为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一贯、两贯等。后来又发行一种“银钞”,单位和白银一样,分为“两”“钱”“分”“毫”“厘”等面值(郭彦岗:《中国历代货币》)——我们读元代文献,说到多少贯、多少文,或是几锭、几两、几钱,指的大都是纸钞。

  明朝开国时,统治者考虑到元代后期纸钞贬值,导致经济崩溃、政权垮台,想恢复使用铜钱。可老百姓(尤其是商人)不乐意,理由是铜钱不便携带,还是纸钞好用。因而明朝洪武初期就制定钞法,印制纸钞,名为“大明宝钞”——北京城里有条宝钞胡同,早先应当就是印制、兑换纸钞的地方。明代政府还规定,民间不准使用铜钱和金银,只能用纸钞。不过政府自己先破坏了规矩,收税时照收金、银和铜钱;给官员发薪金,或跟百姓做交易,却只给纸钞。结果弄得纸钞信誉一落千丈,大幅贬值。钞法实行不到百年,纸钞已经跌得一文不值。

  由于纸钞大幅贬值,没人愿意接受,于是百姓私下都使用白银作为商品交换等价物。官府始而严厉禁止,后来则睁一眼闭一眼,最终索性抛开禁用白银的命令。因此明代中后期,白银变成主要货币,纸钞基本退出金融舞台,铜钱也只用于小额交易。《金瓶梅》所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段的货币情况。

  按说《金瓶梅》的时代,纸币早已敛形匿迹,但武大郎怀中为什么还揣有纸钞?这大概跟《水浒传》有关。众所周知,《金瓶梅》是在《水浒传》第二十三、二十四回武松打虎及潘金莲偷情的情节基础上,扩展编创而成。据笔者考证,《水浒传》的主干部分(前四十回)大约创作于明代宣德初年(参见本书附录二),因此书中还留有使用纸钞的痕迹。

  兰陵笑笑生在照抄《水浒传》相关情节时,已注意到货币形制问题,将原故事中使用纸钞的地方,大都改成银两。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所获赏金为“一千贯(纸钞)”,根据当时(宣德年间)的银钞比价,大致可以折合成白银二十两。而到《金瓶梅》中,笑笑生径自改为“赏银三十两”,这些处理,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有些地方,《金瓶梅》却又保留了《水浒传》中的货币形制。像武大报答郓哥,《水浒传》中的对话是:“我有数贯钱,与你把去籴米。”《金瓶梅》则改为“我有数十贯钱”云云——这是否因为笑笑生觉得“数贯钱”太少,而径自增为“数十贯钱”呢?因为在笑笑生著书的年代,纸钞真的是一钱不值了。

  仍然回到对白银的讨论上来。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使用起来并不方便。白银的形制有多种,其中有的铸为固定重量的银锭,大的有五十两一锭的,此外也有二十五两、十两一锭的,更小的称银锞子。元代曾铸过五十两一锭的大银子,称为“元宝”,意思大概是“元朝的宝货”吧。后来这个名称沿用下来。在小说中,西门庆包占妓女李桂姐,就取了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到院中使用(第十二回)。后来李瓶儿转移家财,也是将“六十锭大元宝,共计三千两”,搬到西门庆家——元宝的形状是两头翘起,中间稍凹,便于缠在腰上。有个“腰缠万贯”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铸成固定重量的银锭外,一般散碎银子,用于小额货款的支付。银子比较软,要用特殊的工具剪凿,再用专门的秤(等子,也称戥子)来称量。小说中多次出现凿取、称量银子的情景,如小说第五十回就有妓院老鸨“在灯下拿黄杆大等子称银子”的描述。

  银子的成色也有不同,最好的银子称“纹银”,因为表面铸有皱纹。成色差的银子叫“低银”或“成色银子”,里面掺杂了铅等别的金属。在小说第十二回中,就曾提到常时节在妓院中向西门庆借了一钱“成色银子”(后面又说“八成银子”),指的就是这类成色不足的银子。明朝后期大量使用白银,连小孩子也能辨别银子成色的高低。

  银子的价格又该怎么计算?明代一两白银,合今天人民币多少?这里有两种算法。一是根据当前的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计算,一是根据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

  国际市场的白银价格很不稳定。2004年,1盎司(31.1035克)白银的价格是5至6美元,到2006年,已飙升到14至15美元。如按国际市场价换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30多元(这是按明代的度量衡计算,那时1两相当于36.9克)。不过今天的白银实行大工业开采,成本较低;若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价值至少还要增加三成。

  以米价为例,明朝万历年间,1石米的价格浮动在7钱至1两银子之间。1石米重120斤,而明代的“斤”比今天的“市斤”要重(今天1市斤500克,明代1斤为590克),所以明代1石米相当于今天141.6市斤。今日米价若按1斤1.5元计算,明代1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人民币210块钱左右,为了计算方便,就算200元吧。古代的度量衡制度,1两为10钱,1钱为10分。那么1钱银子相当于20元钱,1分银子相当于2元钱。

  请记住这个比价:明代万历年间1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人民币200元,1钱银子合20元,1分银子合2元钱。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货币|银子|使用|白银|铜钱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