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霾”产品消费遭遇尴尬
新华网石家庄12月25日电(记者任丽颖 强力静)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今年以来,中国平均雾霾天数达到52年之最,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13地均创下“历史新高”。尽管中国政府频繁出台“治霾”措施,显示了决心,但中国的百姓显然已迫不及待,无所遁形的“霾”让人们开始自发地采取措施。
北京白领刘嘉今年年初就给家里添置了空气净化器,而口罩从去年起已成为日常必需品。
“气象局经常发布预警,建议市民减少外出,这样室内空气就更重要了。好多天无法开窗,只能通过空气净化器来缓解一下室内的混浊。”刘嘉说。
记者调查发现,购买“抗霾”商品的消费者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中产阶层为主,而他们购买的动机往往受到网络相关信息以及周围人的影响。
淘宝网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购买口罩的消费者比2012年多181%,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也增长了131%,全年网民购买对抗雾霾用品共消费8.7亿元。
尽管销量乐观,但围绕着这两件商品的争议也从未停止。由于缺乏国际标准,国内空气净化器质量和效果良莠不齐。不少环保专家甚至表示该商品夸大功效,而防雾霾口罩更是被质疑“心理作用”。
持续不断的质疑声让中国“抗霾”产品消费陷入尴尬境地。
在连续数月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空气质量较差的十大城市”之首的雾霾“重灾区”石家庄,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却并不多。一家商场的电器销售员表示当地空气净化装置也“乏人问津”。
不仅在石家庄,近来频繁遭遇雾霾袭击的西安,以及东部的苏州等二三线城市居民对待雾霾也采取了消极忍耐的态度。西安市民周彭表示,尽管今年雾霾严重,但自己的亲戚和同学很少有人购买“抗霾”商品。
“目前还没有没购买‘抗霾’产品的打算。先不说它是否科学,这种产品一旦消费起来是没有尽头的,一般普通家庭根本不会有这种预算。”石家庄市民张先生说。
与空气净化器和口罩同样遭遇尴尬的还有商业保险,由于不确定雾霾未来的影响,一些中国人开始选择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商业大病保险。保险公司也不失时机打出标语:“我们吹不走雾霾,但可以买份保险转嫁风险”。
石家庄从事6年保险销售的王小姐告诉记者,目前以“雾霾”作为劝说消费者购买商业保险的理由非常有效。尤其针对刚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潜在客户,结合他们的呼吸体验来销售往往都能令消费者动心。
但购买保险转嫁风险在有些市民看来过于“被动”和“悲观”,他们还寄希望于国内的空气质量可以逐渐变好。
“身边也有人买保险,但心里很别扭,好像交了钱就等着发病了似的。我目前正在犹豫,很矛盾,最好是空气质量变好。”50岁的石家庄市民王贵勇说。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