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科研>> 初政论文>>正文内容

教矫并举注重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思想品德课,严格来说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既要注重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又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有学习方法的引领,也有人格成长的促进。
  新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让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强化真情体验,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真正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内在统一。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应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社会和现实生活,接近学生情感上可接受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矫并举是促进学生实践理论知识、让教学更贴近实际的好方法。
  教,是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进行有效的学习;矫,是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教师要及时矫正,积极引导,讲清利害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教与矫是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就像人的两只脚,都迈开了步子,教学才能从书本上大踏步地走进现实,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育人、以理服人、情景交融、促进情感共鸣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中学生叛逆心理较强,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冲突,不能很好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因此在学习《爱在屋檐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重要作用,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达到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实践环节:讲述汶川大地震中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切身体验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而自己以前又是怎样认识父母这些行为的,有没有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父母产生矛盾,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尽量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纠正学生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对待父母的爱的不正确观点和行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父母之爱,产生爱父母、爱家庭、厌恶不孝行径的感情。最后我布置了课后践行作业《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化解“爱的冲突”,倾诉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的合作探究课堂使教师与学生真正达到了情感上的深切共鸣,以情育人,以理服人,教学的实效性可谓不言而喻。
  在学习《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中,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要让学生认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积极主动的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集体主义精神的理解,结合身边的事例说说集体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把集体主义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并纠正学生关于集体的认识的一些误区,教导学生勇于承担集体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层面还是从教学实践层面看,教矫并举都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摆脱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不爱学习这个“怪圈”的好方法。通过教矫并举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得以引导、教材的内容得以延伸、学科综合的优势得以发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并能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与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密不可分,这样才能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强化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铺平道路。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学|学习|学生|思想|父母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