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教育德育>> 优秀教师>>正文内容

朱龙贵:36年的坚守,托起乡村教育的希望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36年的坚守,托起乡村教育的希望

  朱龙贵 男,现任姜堰区行知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小陶子文学社社长,泰州市第三批师德模范,2013年姜堰区十佳最美教师,姜堰区“好教师”,全国“语文教改实践”先进个人,科研创新“先进个人”,《中国少年报》队报优秀指导者,第二期泰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养对象,姜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自1979年4月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的第一天起,他36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着乡村校园,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最美乡村教师”之歌!

  守住根——最后一个离开教学点

         “我的根在农村,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是我的最大愿望。”这是朱龙贵最常说的一句话。

  朱龙贵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在农村小学,矢志不移。洪林集镇有他自己的家,中心校离他家几步之遥,他却自愿到洪林乡最边远的村小教学。刘舍、铁楝、西联、放牛、尤南等村小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为了工作方便,他把家安在学校,以校为家,把集镇的家当成节假日休假的“宾馆”。后来由于爱人在布厂上班三班倒,女儿正在哺乳,不得不起早贪黑、早出晚归。虽然离家十多里,但总是最早到校。因为他知道:农村家庭的家长大多起早干活儿,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

  一开始他靠两条腿跑上学校,后来离家十多里怕赶不上,买了辆自行车。那时的乡村还是泥泞小道,里下河地区土是粘的,常常是:人扛车子走,脚走鞋不走。但这没有动摇他坚守的意志。

  老父亲跌下来,耳朵鼻子全是血,送到医院时,他怕上班迟到,请邻居照应。此后父亲一病不起直至病逝,留下80多岁的老母亲。这种情况他没有动摇。

  随着中心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村小逐步撤并,洪林乡只保留路途离中心校较远的东袁教学点。当时很多年轻教师纷纷要求调进中心校,老婆也力劝他到中心校,便于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领导考虑到朱龙贵老师父母都已80多岁,爱人上三班制决定调他去中心校。此时的朱龙贵老师还是没有动摇。他说:“这里更需要我,孩子们也离不开我。别的老师能在这里教学,自己也能扎下根。别人的孩子能在这里读书,自己的孩子也能在此读书。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条件较差的环境,更有利锻炼孩子的成长。”他经常把孩子比作树,要让自己孩子跟其他乡村的孩子一起共享老师的一桶水,让每一棵小树苗都能茁壮成长是他最大的愿望。

  他执着地守护着乡村那片热土,守护着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义无反顾地在边远乡村小学坚持教完最后一个学生,一直到所有村小都撤并后才到了中心校。

  送春风——吹开孩子心灵之花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这是家长、教师对朱老师的评价。担任班主任工作30年,朱老师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曹小进同学,妈妈肺癌而亡,爸爸坐牢,孩子跟着爷爷过,家中的电器只有吊得很高的5瓦电灯。朱老师亲自为他操办生日庆典,请他到家作客。那一天,孩子听说要到老师家做客,特意把平时舍不得穿的白球鞋穿上。朱老师专门买了孩子爱吃的黄鳝,为他切蛋糕,让他享受最快活的生日。以后曹小进成了朱老师家的常客。

  丁健全同学,妈妈家庭暴力打得他离家出走,也不管。那是一个下雨天,朱老师骑着自行车,先是在本地找,找不着。晚上,又到姜堰车站碰碰运气。见丁建全躺在车站候车室长凳上,朱老师一把抱起他,劝他回家。丁建全同学想不到老师会几十里找到他,激动得哭了。朱老师为他买了热腾腾的饭菜,驮着他到家。可惜他妈竟然不开门,硬是朱老师劝说了好久才答应。由于下雨淋了雨,第二天朱老师感冒了。

  刘宇沙同学,被一个长期患病的老人抱养。孩子营养不良,时常得病。朱老师亲自登门,送上两百元现金和慰问品。左邻右舍都说:“多亏沙沙修了一个好老师!” 多年来,他为贫困学生和社会特困家庭捐款捐物上万元。

  金亮、潘玉珍、周君、潘东林、刘宏、杨小燕等同学,生活上朱老师为他们:买学习用品、添置衣服、找村领导救济、跑学校减免费用;思想上鼓励他们: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超越自我和别人的志气。他的背上驮过生病的马长高同学去医疗站;他的手上托过流血不止的杨静柔去几里外的医疗站……

  王兰、殷俊华同学等,硬是朱老师多次上门动员感动家长和孩子才完成了学业。

  孩子们愿意跟朱老师交心。董志伟同学把妈妈跑保险赠送的手表转赠给朱老师,遭朱老师拒绝后反而大哭一场,害得朱老师当着全班道歉解释;王智洋同学见朱老师喉咙哑了竟从家里带来一瓶蜂蜜,朱老师当然婉言谢绝。

  凡朱老师教过的班级,朱老师几乎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过家访。他的家访经历登上了姜堰区教育局主办的《红烛颂》,家访经验获得“万名教师访万家”征文二等奖。他所主持的班队活动方案,获得省教育厅组织的 “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方案设计二等奖。两次获得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少年报社颁发的“全国队报优秀指导者”荣誉证书。

  朱老师改变着一个个同学的人生。P同学,上小学时经常拿同学的东西,如今经常到大学、工厂全国各地进行“成功教育”讲座。朱老师觉得:教育是慢的教育,教师就是一缕春风。等到春天,不管高矮、不管粗细,是花儿总会开放的。

  重实践——谱写教育改革新诗篇

  朱龙贵老师担任教导主任32年,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从不马虎,先后为教师做过20多次讲座,上示范研究课80余节,在教研区做过多次课堂点评,在城区东桥小学做过专题讲座。影响并提升了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推动了乡村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推进了乡村课程及课堂改革的进程。学校获得了“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几十次全国、省市区先进集体,连续十多年获姜堰区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优级奖。这些无不融入了朱龙贵老师的一份努力。

  他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30年,至今仍然任教毕业班语文。他不断更新教学思路,不断实践《新课程标准》,采用师徒结对、互帮互学、建立特别小组等形式,结成了良性的互动学习链。

          为了让乡村孩子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朱老师在班上设立A、B、C、D 和“太阳组”、“月亮组”、“星星组”、“蜡烛组”等晋级等第,引导学生不断进步;设立了“语文学习幸福指数”,不断评出“记忆星”(背书快的)、“读书星”(善于阅读的),发放“莫言券”(作文写得好的)。每10张换一张“成功券”,积累10张成功券换一张金券(指数达到一定目标也能获得“成功券”)。为学生一步步架设进步的阶梯,引导学生积极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这一做法受到了姜堰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的关注。

  他注重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学生人手一本《学法本》;他创作了“技巧点拨(传授写作方法)——范文引路——动态评判(等级中含书写好坏、拟题的优劣、手法的运用等)”一套作文教学法。推广了“一二三四五”作文写作方法,制定了《行知实验小学作文评改标准》,在本班实施了“四评”(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习作批改流程。

  他的作文指导课,做成了姜堰电视台《名师讲堂》节目,很多做法登上了全国各大刊物。《上海教育》、《江苏教育》、《贵州教育》、《江苏教工》、《德育报》、《关心下一代周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泰州日报》和《泰州教育》等市级以上刊物发表96篇,获奖90多项。他整理出自己的《枫叶》集。跟山东特级教师张载军一起编写了《小学生快乐日记导航》和五年级自读课本《快乐大语文》。

  他教毕业班语文常常是100%的及格率,60%以上的优秀率。家长们一致口碑:只要孩子能到朱老师的班,我们就放心了。

         圆梦想——成立小陶子文学社

  小草的梦想是绿遍田野山川,流水的梦想是征服沙漠戈壁,鸟儿的梦想是飞越险山恶水,他的梦想是给予孩子文学之梦。

  在行知实验小学校园里,朱龙贵老师所教的班级很是独特,班里的孩子们都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班级成了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为了让农村的孩子热爱读书和写作,他把教室变成了孩子文学试验田,与孩子们一起建立了小陶子文学社,制订文学社章程,共同编辑班本教材。他坚持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素材,在领略自然风光中陶冶写作情感。写作小组经常外出采风,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习作实践活动。不断开放习作时空、拓展展示平台。班级里建立了“小小记者团”、“直播生活”、“焦点访谈”等活动节目,还编印了班级小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学会思辨、学会想象、学会交流。他的班级文学笔友遍天下,笔友之间相互传递对文学的见解,交流写作心得。他鼓励学生们多看书、多思考、多写作,多投稿,用优秀的文化滋养社员的心灵,用一篇篇发表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向往。一时间,朱老师的教室里走出了一大批校园文学明星,其他班级争相学习,纷纷将其经验在自己班级借鉴推广。

  2003年秋季,小陶子文学社团挂牌成立。来自不同班级的文学爱好者,因为梦想而在这里相聚。朱龙贵老师亲自挂帅,研究教学方法,开展交友笔会等活动,逐步形成了两刊、一集一本、多基地的办社格局。通过开展乡土文化寻觅、实践采风、诗歌朗诵、诗词鉴赏、专家讲座、作文系列大赛、手抄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为孩架设了一座座通向文学宫殿的桥梁,激活了一个又一个小陶子的文学梦。

  小陶子文学社开社以来,培养社员上千人,不但有《陶花雨》习作发表集,学生和老师还合办了《陶花雨》报。《陶花雨》记录下了老师们、社员们多年来共同的耕耘和收获、汗水与微笑,成了校园文化发展的一个个生动的注脚。小陶子文学社吸收了充足的养分,结出了颗颗饱满的果实,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众多媒体的关注。

  他创办的文学社先后被《中国少年报》、《江苏教育报》、《语言文字报》、《作家教你写作文》等十多家单位专题介绍。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陶花雨报》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校内报刊建设特别奖”、“综合项目金奖”。朱龙贵老师获得“编辑项目金奖”、 “全国校园文学社导师”。

  朱龙贵老师指导400多篇学生习作被全国40多家刊物录用,180多人次在全国各类刊物、单位获奖。其中3篇荣登中华第一刊《半月谈》,19篇刊登于《扬子晚报》。最近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社、语文教学通讯组织的“第十五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他指导的王唯、彭晨两位同学分别获得省级特等奖和一等奖,他自己也获得“优秀指导一等奖”。

  朱龙贵老师改写了行知实小办社前,学生从刊物上不能读到自己文章的尴尬历史,提高了学校知名度。文学社已经成为行知小学最靓丽的名片。

  他圆融了孩子们的文学梦,让乡村孩子的文章也能登上了大雅之堂。“一切为了孩子”,是这位平凡教师的孜孜追求,也是他默默坚守36年的精神支柱。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教育|学生|老师|孩子|朱老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