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高考园地>> 高考分析>>正文内容

2006年高考文综考试政治科重要信息

一、政治科及文综命题怎样体现国家意志及如何把握切入点

1、考热点不是考专题,而是考理念。命题人只是希望中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重要的理念(晓得就行,不需要有多么深刻、系统的把握)。毕竟,中学生不是政策专家,要以学生为本,不能过于难为中学生。所以,平时复习不要大搞热点专题复习,只需要在基础复习时注意联系和渗透就够了。要告诉学生,在答题时,最新理念只要点到就得分了。比如在今年,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或者和谐世界)等,只要写进答案就得分了。

2、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值得研究。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切入的。所给的事例材料,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要么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比如今年,要考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材料,可以是某个地方的具体做法(如新闻报道的事例),也可以是命题人自己脑子里想出来的一个材料(大家都不知道)。考的是热点,要的是理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热点问题出发,找到理论根据)。

特别提示:命题人都是专家,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站的角度都很高。他考热点不直接说热点(根本就看不出来),考这个问题绕到另外的问题考。比如,考反恐,他不直接考,而是考联合国的作用(反恐就需要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考和谐社会也不直接考,而是考为什么要解决好农民工的拖欠问题(因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纪念邓小平也不直接考,而是考党的基本路线(理论遗产)、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或者编一个载体(材料),说有那么一个小村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致富起来的,然后问:该村子是怎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这考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实质)

这一点告诉我们,不必过分猜测出题人的意图,只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思维基本上达到要求就能够回答问题。

二、2006年高考主线

1、“十一五”规划的理念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主线。当前围绕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和和谐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主流)。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目标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步伐。

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

具体做法: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切实坚强党的领导。在推荐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要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必须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开发新能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4、建设创新型国家。从综合国力竞争角度和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这一新的国家战略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专题复习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