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园地>> 素材资源>> 文本素材>>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正文内容

《院子里的中国》:中国传统庭院文化“跃然纸上”



★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章利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主编的《院子里的中国》新书首发仪式11日下午在北京举行。该书精选了55篇以院子、园林文化为主题的名家文章,让中国传统的庭院文化精髓与情怀“跃然纸上”。

    文集的作者既有鲁迅、朱自清、季羡林等大师先贤,也有余秋雨、王蒙、王安忆、余光中等当代名家。55篇文章从江南说到北国,从叙往事到抒闲情,从皇家气象谈到百姓民居,大师的妙笔诠释了传统院落居住的品格和精神,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情怀。

    作为主编,黄其森介绍说:“这本书汇集现当代大家的文化著作,梳理全国各地的庭院文化,就是为了向时代传递中国居住文化的自信和价值。”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一直在思考:为何全国各地的建筑都长成了同一副面孔?为何当今的多数中国建筑难以唤起国人的文化感情?他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对记者表示,如果遍地都是“罗马小镇”“加州水岸”,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中国人自己的“乡愁”呢?谁在“罗马小镇”,能作出美妙的“中国梦”吗?

    “我理解的中国梦,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传承和发扬。从90年代末,中国用了20多年把西方的各式建筑风格抄了一遍,现在是时候来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和居住方式。”黄其森说。

    作为文集的作者之一,中国知名作家余秋雨当天出席新书首发仪式,并举办关于“中国文脉”的文化讲堂。

    关于传统院落文化,余秋雨指出,就中国文化而言,院落是安顿生命、安顿家属和安顿精神的场所。一道墙把一个家庭围起来以后,里面是个独立的世界,院落是他们的天地。与西方相比,“中国的院落是内向性的,不是外向性的,而且有家庭的伦理秩序”。

    人们看到,西方的建筑注重永久,几百年的房子还那么好,而中国的房子总是比较容易破败。对此,余秋雨认为,中国的哲学没有永恒的观念,中国的逻辑讲的是新陈代谢,万象更新,“我对祖先的最高奉献是我重造家园,所以,原来老建筑的凋零既是自然原因,因为砖木结构,另外就是因为要新造”。

    此外,他指出,中国文化的一大缺点是对公共空间的不重视。在城市从过去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应当破除一些公共空间的围墙,建立美丽的景观,把私家景观和公共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而且在某些地方已变成现实。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8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120多篇文章发表于教辅类报刊……[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长期致力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 详细内容]

本文关键词:思想者园地|文化|传统|中国|建筑|院落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价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